肛周脓肿是一种常见的肛肠疾病,指直肠肛管组织内或其周围间隙内发生的急性化脓性感染。这种感染蔓延到直肠肛管周围间隙的疏松脂肪结缔组织,形成脓肿。肛周脓肿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但多见于20至40岁的青壮年,且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本文将详细介绍肛周脓肿的成因、典型症状以及常用的治疗方法。
一、肛周脓肿的成因
肛周脓肿的形成有多种原因,主要包括肛腺感染、肛裂、痔疮等。
1.肛腺感染:
肛腺位于内括约肌之间,可分泌黏液润滑肛管,便于粪便的排出。当细菌从肛窦逆行,通过肛导管进入肛腺时,容易引起肛腺感染,从而导致局部化脓,形成肛周脓肿。肛腺感染极易蔓延、扩散至肛门或直肠周围组织间隙,最终由脓液、细菌、坏死组织等积聚形成脓肿。
2.肛裂:
肛裂是齿状线以下肛管皮肤层裂伤后形成的小溃疡。长时间便秘、排便时用力过度、先天性肛门畸形等原因容易引起肛裂。长时间不愈合的肛裂可能会发生感染,感染向皮下蔓延,则可能会形成肛周脓肿。
3.痔疮:
痔疮是常见的肛肠疾病,一般认为痔疮的形成与肛垫下移或静脉曲张有关。患者的肛周部位血液循环较差,抵抗外界致病菌的能力较低,容易受到致病菌感染,进而引发肛周脓肿。
此外,肛周脓肿的其他主要病因还包括肛周皮肤感染、内痔、药物注射、骶尾骨髓炎等。任何造成机体免疫力低下的因素,如糖尿病、HIV感染/AIDS患者、血液病(如白血病、淋巴瘤等)、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药物、肿瘤放疗或化疗、炎症性肠病(如克罗恩病或溃疡性直肠炎)、憩室炎、盆腔感染性疾病、长期便秘或腹泻、肛交受者等,也可能导致肛周脓肿的发生。
二、肛周脓肿的典型症状
肛周脓肿的典型症状包括肛门周围肿胀、疼痛,可能伴有寒战、发热及排尿困难。
1.肿胀:
肛门周围出现明显的肿胀,皮肤发红、发亮,触摸时感觉温热。肿胀的区域通常是脓肿所在的位置,随着病情发展可能会逐渐增大。
2.疼痛:
肛周脓肿最常见的症状是疼痛,通常较为剧烈,呈持续性或搏动性,在排便、行走或坐立时加重。肛周浅表脓肿的主要症状是持续跳动性疼痛,难以安坐;肛周深部脓肿的主要症状是胀痛。
3.寒战:
部分患者可能会出现寒战,感觉身体发冷、颤抖,这是肛周脓肿的表现之一。
4.发热:
当肛周脓肿引起全身炎症反应时,患者可能会出现发热症状,体温可升高至38℃甚至更高,这是身体免疫系统对感染的一种反应。
5.排尿困难:
如果肛周脓肿的位置较深,靠近尿道或前列腺等部位,可能会压迫尿道,导致排尿不畅、尿流变细或尿潴留。
肛周脓肿还可能导致坐立不安、乏力、食欲减低、恶心等全身症状,以及里急后重(有便意但拉不出,大便不爽)、直肠出血等表现。脓肿可能破溃,破溃时可见脓液自肛门流出。
三、肛周脓肿的常用治疗方法
肛周脓肿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手术治疗和药物治疗。
1.手术治疗:
外科手术切开引流是肛周脓肿的常规治疗方法,通常都能实现治愈。根据脓肿出现的位置,可分为肛周浅表脓肿和肛周深部脓肿,手术方法有所不同。
切开引流术:适用于高位脓肿和全身症状重的患者,以及体质虚弱或不愿住院治疗的深部脓肿。术后需放置引流管辅助引流。
一次切开术:适用于肛周皮下脓肿、低位肌间脓肿、肛管后间隙脓肿。
切开挂线术:适用于所有高、低位脓肿,一般以肛提肌以上脓肿多采用,小儿脓肿也采用此法。
对于复杂肛周脓肿并发肛瘘,需在肛周脓肿痊愈后再进行肛瘘手术,减少手术并发症。部分肛瘘患者可导致脓肿复发,需要再次手术治疗。
2.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主要适用于脓肿初期,炎症浸润,尚未化脓时或临床上怀疑有脓肿而不能肯定时。
口服用药:根据炎症的临床表现,判断其致病菌的种类,选用有效的抗生素和磺胺类药物。一般临床常用的药物有青霉素、卡那霉素、庆大霉素、链霉素以及磺胺类药物。头孢类等广谱抗生素也常用于预防和控制感染。
局部用药:局部使用如意金黄散、玉露膏、鱼石脂软膏、消炎止痛膏等外敷,用祛毒汤或1:5000高锰酸钾便后坐浴。若脓肿破溃,应用生理盐水或甲硝唑冲洗,脓液多者还可用双氧水冲洗。
其他:口服缓泻剂或石蜡油,以缓解患者排便时疼痛。
肛周脓肿一旦确诊,应尽快进行手术治疗,避免感染进一步扩散。术后需按医嘱换药处理伤口,同时配合口服抗生素消炎治疗,必要时输注抗生素。一般情况下,经过15天左右的治疗,患者可以治愈。
总之,肛周脓肿是一种常见的肛肠疾病,其成因复杂,症状多样,但通过及时的手术治疗和药物治疗,通常都能实现治愈。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应避免食用辛辣、生冷、油腻等刺激性食物,以防症状加重。如有肛周不适,应及时就医,以免延误病情。
(李沛 南阳市第二人民医院 肛肠外科 主管护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