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突发胸痛像被 “大石压胸”?可能是致命的急性心肌梗死

2025-01-23 18:03 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

清晨晨跑时突然胸口剧痛,像被巨石死死压住,喘不过气;深夜加班时,胸骨后传来压榨般的疼痛,冷汗直冒…… 这些看似偶然的 “胸痛” 经历,很可能是急性心肌梗死(AMI)发出的危险信号。这种被称为 “心血管病中的‘头号杀手’” 的疾病,每分每秒都在威胁生命。究竟什么是急性心肌梗死?我们又该如何与它 “过招”?

一、被 “掐断” 的生命通道:急性心肌梗死的真相

心脏,这个拳头大小的器官,通过冠状动脉不断获取氧气和营养。正常情况下,冠状动脉内壁光滑,血液流动顺畅,为心脏跳动提供能量。然而,当动脉内壁出现粥样硬化斑块,问题就出现了。这些斑块就像血管里的 “不定时炸弹”,随着时间推移逐渐增大,使血管变得狭窄。更可怕的是,斑块表面可能会破裂,引发血小板聚集,形成血栓,瞬间将冠状动脉完全堵塞。一旦堵塞,心脏肌肉就像失去水源的农田,几分钟内便开始坏死,这就是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病过程。

二、警惕!那些不寻常的 “胸痛密码”

许多人对急性心肌梗死的认知停留在 “剧烈胸痛” 上,实际上,它的症状远比想象中复杂。典型症状确实表现为胸骨后或心前区压榨性、闷痛,就像胸口压了一块大石头,疼痛可能向左肩、左臂、下颌、颈部等部位放射,同时伴有出汗、恶心、呕吐、呼吸困难等症状。但值得注意的是,约 30% 的患者症状并不典型,尤其是老年人、糖尿病患者和女性。有的患者可能仅表现为上腹部疼痛、牙痛、咽喉部紧缩感,甚至只是不明原因的乏力、头晕、心慌,这些 “伪装” 的症状常常让人放松警惕,错过最佳救治时机。

三、黄金 120 分钟:与死神赛跑的时间法则

急性心肌梗死的抢救有一个 “黄金 120 分钟” 的说法。从发病到开通堵塞血管,每拖延 1 分钟,就会有大量心肌细胞死亡,心脏功能受损加重。研究表明,发病 1 小时内得到有效救治,患者死亡率可低至 3%;而如果超过 3 小时,死亡率会显著上升。因此,当怀疑发生急性心肌梗死时,必须分秒必争。首先,患者要立即停止活动,原地坐下或躺下休息,避免情绪激动;同时,第一时间拨打 120 急救电话,告知调度员自己的症状和详细地址。在等待急救人员到来的过程中,若患者出现意识丧失、呼吸停止,应立即进行心肺复苏,为患者争取更多生存机会。

四、多管齐下: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 “组合拳”

目前,急性心肌梗死的治疗主要有药物治疗、介入治疗和溶栓治疗三种方式。药物治疗是基础,通过服用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等抗血小板药物,防止血栓进一步扩大;使用硝酸甘油等药物,扩张冠状动脉,缓解疼痛;应用 β 受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等药物,保护心脏功能。介入治疗(PCI)是目前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首选方法,医生通过穿刺手腕或大腿根部的血管,将导丝和支架送到堵塞的冠状动脉处,撑开血管,恢复血流。这种方法创伤小、恢复快,能显著降低死亡率。溶栓治疗则是通过静脉注射溶栓药物,溶解血栓,但这种方法有严格的时间和适应症要求,且存在出血风险,需谨慎使用。

五、防患于未然:给心脏穿上 “防弹衣”

预防永远胜于治疗。想要远离急性心肌梗死,就要从生活方式入手。在饮食方面,遵循 “三低一高” 原则,即低盐、低脂、低糖,高膳食纤维,多吃蔬菜水果、全谷物、鱼类等富含营养的食物,少吃油炸食品、动物内脏等高胆固醇食物。运动方面,每周至少进行 150 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慢跑、游泳等,避免久坐不动。此外,戒烟限酒、规律作息、保持良好心态也至关重要。对于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高危人群,更要严格控制血压、血脂、血糖,定期体检,按时服药,将疾病扼杀在萌芽状态。

急性心肌梗死虽然凶险,但只要我们提高警惕,及时识别症状,把握黄金救治时间,积极治疗,科学预防,就能最大程度降低其危害。记住,心脏的健康掌握在自己手中,每一个健康的生活习惯,都是对抗疾病的有力武器。

 

(李佩哲 黄河水利委员会黄河中心医院 心血管内科 副主任医师)


特别声明:本文内容由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投稿作者发布,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仅提供发布平台。如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删除!

相关文章

栏目简介 | 联系我们 | 咨询建议

© 2025 河南广播电视台法治频道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40537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