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急诊科,胸痛是一种极为常见却又不容小觑的症状。很多人可能觉得胸痛忍一忍就过去了,或者认为只是简单的肌肉拉伤、岔气。然而,在这看似普通的胸痛背后,却可能隐藏着足以致命的疾病。作为急诊科的主管护师,我见过太多因忽视胸痛而导致严重后果的病例。希望通过这篇文章,能让大家充分认识到胸痛的严重性,掌握一些关键的知识。
一、胸痛为何如此危险
胸痛之所以危险,是因为它可能是多种致命疾病的首发症状。心脏、肺部、血管等重要器官出现问题,都可能引发胸痛。这些器官对我们的生命维持至关重要,一旦它们的病变因为胸痛未得到重视而延误治疗,往往会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比如心脏骤停、肺功能衰竭、大血管破裂等,直接威胁到生命安全。
二、胸痛背后的致命疾病
1. 急性心肌梗死
发病机制:我们的心脏就像一个不知疲倦的“泵”,日夜不停地为身体输送血液,而冠状动脉则是给心脏这个“泵”提供养分和氧气的通道。当冠状动脉内形成血栓,突然堵塞血管,心脏肌肉得不到足够的血液供应,就会发生急性心肌梗死。就好比给庄稼浇水的水管被堵住了,庄稼就会缺水枯萎。
症状表现:典型症状是突然发作的、剧烈的、压榨性的胸痛,疼痛通常位于胸部中央或左侧,可向左肩部、左臂内侧、颈部、下颌部放射,有些人会描述为胸口像压了一块大石头,喘不过气来。同时,患者还可能伴有大汗淋漓、恶心、呕吐、头晕、乏力等症状。但要注意,并非所有患者的症状都如此典型,部分老年人、糖尿病患者,可能症状不明显,仅表现为轻微胸痛、胸闷,或者仅感觉上腹部不适,容易被忽视。
危害:急性心肌梗死是一种极其凶险的疾病,如果不能在短时间内恢复心肌的血液灌注,心肌就会持续坏死,心脏功能会受到严重影响,引发心力衰竭、心律失常,甚至心脏破裂,导致患者死亡。每拖延一分钟,就会有大量的心肌细胞死去,所以时间就是心肌,时间就是生命。
2. 主动脉夹层
发病机制:主动脉是人体最粗大的动脉血管,承受着心脏泵血产生的巨大压力。主动脉壁由内膜、中层和外膜组成,当内膜出现破口,血液会冲进中层,将主动脉壁撕裂成两层,形成一个“假腔”,这就是主动脉夹层。这就好像水管的管壁分层了,水流在中间乱窜,随时可能冲破管壁。
症状表现:最突出的症状是突然发作的、剧烈的、撕裂样或刀割样胸痛,疼痛一开始就达到高峰,难以忍受,患者常常会因为剧痛而辗转不安。疼痛部位多位于胸部前方,可向背部、腹部放射。与急性心肌梗死不同,主动脉夹层的疼痛一般不会因为休息或服用药物而缓解。
危害:主动脉夹层就像一颗“不定时炸弹”,如果不及时治疗,夹层可能进一步撕裂,导致主动脉破裂,引发大出血,患者会在短时间内因失血性休克而死亡。即使经过治疗,主动脉夹层的死亡率仍然较高,所以早期识别和治疗至关重要。
3. 肺栓塞
发病机制:我们身体里的静脉系统负责将全身的血液回流到心脏,再由心脏泵到肺部进行气体交换。当腿部、盆腔等部位的深静脉形成血栓,这些血栓一旦脱落,就会随着血流进入肺动脉,堵塞肺动脉及其分支,造成肺组织的血液供应中断,这就是肺栓塞。这就好比一条河流被突然闯入的大石头堵住了,下游的水流就无法顺畅流动。
症状表现:胸痛是常见症状之一,多为胸膜炎性胸痛,即随着呼吸或咳嗽而加重的胸痛,同时还可能伴有呼吸困难、咯血、咳嗽、心悸等症状。有些患者症状可能不典型,仅表现为不明原因的气短、晕厥。
危害:肺栓塞会严重影响肺部的气体交换功能,导致身体缺氧,进而影响心脏及其他重要器官的功能。大面积肺栓塞可导致肺动脉高压、右心衰竭,甚至猝死。而且,肺栓塞的误诊率较高,如果不能及时诊断和治疗,患者的死亡率也相当高。
三、急诊科如何应对胸痛患者
1. 快速评估:患者被送到急诊科后,我们会立刻启动快速评估流程。首先,医护人员会迅速询问患者胸痛的特点,包括疼痛的部位、性质、程度、发作时间、持续时间,是否伴有其他症状等。同时,测量患者的生命体征,如血压、心率、呼吸、血氧饱和度等,这些信息对于初步判断病情的严重程度至关重要。例如,如果患者血压极低、心率过快且胸痛剧烈,可能提示病情危急,需要立即进行抢救。
2. 紧急检查:根据初步评估的结果,我们会安排一系列紧急检查。心电图是必不可少的,它能快速捕捉心脏的电活动情况,帮助判断是否存在心肌梗死等心脏问题。对于怀疑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还会同时抽血检测心肌损伤标志物,如肌钙蛋白等,这些指标的升高有助于确诊心肌梗死。如果怀疑主动脉夹层,会安排主动脉CT血管造影(CTA)检查,它能清晰地显示主动脉的形态,确定是否存在夹层以及夹层的位置和范围。对于疑似肺栓塞的患者,可能会进行肺动脉CTA检查、D - 二聚体检测等,以明确诊断。
3. 多学科协作:胸痛的诊断和治疗往往需要多个学科的协作。急诊科医生会与心内科、心外科、呼吸内科、血管外科等专科医生紧密合作。例如,对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内科医生会根据病情决定是否需要进行紧急的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即通过导管将支架植入堵塞的冠状动脉,恢复心肌的血液供应。如果是主动脉夹层患者,心外科医生可能需要进行手术修复主动脉。这种多学科协作的模式能够为胸痛患者提供最优化的治疗方案,提高救治成功率。
4. 治疗与监护:一旦明确诊断,我们会立即开始针对性的治疗。对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除了尽快实施再灌注治疗(如溶栓、PCI)外,还会给予药物治疗,如抗血小板药物、抗凝药物、止痛药物等,以缓解症状、防止血栓进一步扩大。对于主动脉夹层患者,可能会先采取药物控制血压和心率,降低主动脉壁的压力,为手术治疗争取时间。肺栓塞患者则会根据病情给予抗凝、溶栓等治疗。在治疗过程中,患者会被收入重症监护病房(ICU)或胸痛中心进行严密监护,我们会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症状变化以及各项检查指标,及时调整治疗方案,确保患者的安全。
四、面对胸痛该如何做
1. 患者自身:一旦出现胸痛,千万不要抱有侥幸心理,不要自行判断病情,更不要强忍着。要立即停止正在进行的剧烈运动或其他活动,原地坐下或躺下休息。如果身边有硝酸甘油等药物,可以按照说明书服用,但如果服用后胸痛没有缓解,不要反复服用,应尽快呼叫急救人员。在等待急救人员的过程中,尽量保持平静,避免过度紧张和焦虑,因为情绪激动会加重心脏负担。
2. 身边的人:如果发现有人胸痛发作,要保持冷静,迅速拨打当地的急救电话(如120),准确告知患者所在的位置、症状表现等关键信息。在急救人员到达之前,可以帮助患者解开紧身衣物,保持呼吸道通畅。如果患者出现意识丧失、呼吸心跳停止,要立即进行心肺复苏,直到急救人员接手。
五、胸痛的预防
1. 保持健康生活方式:均衡饮食,减少高油、高盐、高糖食物的摄入,多吃蔬菜水果、全谷物、鱼类等富含营养的食物,有助于维持血管健康,降低心血管疾病的风险。适量运动,每周至少进行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慢跑、游泳等,或者75分钟的高强度有氧运动,运动可以增强心肺功能,提高身体的代谢能力。戒烟限酒,吸烟是导致心血管疾病、肺部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而过量饮酒也会对心脏和血管造成损害。
2. 控制基础疾病:对于患有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慢性疾病的人群,要严格按照医生的嘱咐服药,定期监测血压、血脂、血糖,将这些指标控制在正常范围内,以减少对心脏、血管等器官的损害,降低胸痛相关致命疾病的发生风险。
3. 定期体检:定期进行全面的体检,包括心电图、心脏超声、胸部CT等检查,有助于早期发现心脏、肺部、血管等潜在的病变,及时采取干预措施,防患于未然。
胸痛是身体发出的一种危险信号,背后可能隐藏着致命的疾病。我们要重视每一次胸痛,了解相关知识,在面对胸痛时能够正确应对。希望大家都能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定期体检,远离胸痛带来的威胁,守护好自己和家人的健康。
(李敏 郑州大学附属郑州中心医院(郑州市中心医院) 急诊科 主管护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