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痛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症状,很多人一出现胃痛就认为自己得了胃炎,自行服用胃药。然而,胃痛并不一定就是胃炎,不同位置的腹痛可能暗示着不同的疾病。了解这些腹痛位置与疾病的关联,有助于我们及时发现问题,采取正确的措施。
1. 上腹部正中疼痛
上腹部正中,也就是剑突下方的位置疼痛,很可能是胃本身出现了问题。比如胃溃疡,其疼痛通常就位于这个区域,而且可能具有一定的规律性,比如进食后一段时间出现疼痛,经过一段时间缓解,然后又再次疼痛。慢性胃炎患者约75%主诉该区域出现持续性钝痛或灼烧感,尤其餐后症状加重。这是因为胃酸刺激炎症黏膜,导致胃部不适。如果在这个位置出现疼痛,且伴有胀气、打嗝、反酸等症状,可能是胃部疾病在作祟,应及时就医检查。
2. 上腹部偏左疼痛
当疼痛位置偏向左上腹时,可能涉及到胃的贲门部位或者胰腺等器官。像一些胃炎或者贲门炎,疼痛可能会在这个区域表现出来。曾经有餐后左上腹胀痛伴呕吐的患者,CT显示胰尾部假性囊肿。胰腺疾病疼痛常向腰背部放射,患者常描述像被带子勒住的束带感。此外,脾脏病变如脾梗死也会在此区域产生尖锐疼痛,这类患者往往伴有血象异常。所以,左上腹疼痛不可忽视,要警惕相关器官的病变。
3. 上腹部偏右疼痛
右上腹疼痛除了可能是胆囊问题外,也有可能是十二指肠溃疡等胃部疾病引起的牵涉痛。十二指肠溃疡的疼痛特点常常是空腹痛,即在空腹时疼痛明显,进食后缓解。约15%的十二指肠溃疡患者疼痛也会出现在剑突下偏右区域,夜间痛醒是其区别于胆囊疾病的要点。而胆囊疾病,如胆囊颈部结石嵌顿,患者会出现右上腹绞痛放射至右肩胛,触诊墨菲征阳性。因此,上腹部偏右疼痛要仔细鉴别是胃部疾病还是肝胆系统问题。
下腹部疼痛
4. 下腹部疼痛需重点鉴别肠道与泌尿系统疾病。右下腹麦氏点压痛是阑尾炎的经典标志,阑尾炎发病初期定位模糊的脐周痛在6 - 12小时内转移至右下腹,这是其进展的重要时间窗。去年处理过一例转移性右下腹痛的高中生,发病12小时就诊时已出现反跳痛,术中证实化脓性阑尾炎。而脐周阵发性绞痛伴随肠鸣音亢进,多为急性肠炎表现,夏季门诊常见因进食不洁食物导致此类症状的患者。另外,妇科急症如黄体破裂也会出现下腹痛,上月会诊病例中,年轻女性突发的右下腹痛最终证实为右侧卵巢黄体破裂,腹腔穿刺抽出不凝血。
5. 特殊部位疼痛需警惕
值得注意的是牵涉痛现象。心肌梗死患者可能出现上腹部压迫性疼痛,曾有心内科转诊病例显示,约8%的下壁心梗初诊被误认为胃痛。另外,带状疱疹早期尚未出疹时,可能表现为单侧腹部的烧灼样疼痛,上周门诊就遇到此类误诊案例,患者前期按胃肠炎治疗无效,三天后出现特征性疱疹。
疼痛性质比位置更具诊断价值。胃溃疡多表现为进食后加重的规律性隐痛,而十二指肠溃疡恰以空腹夜间痛为特征。突发刀割样剧痛则警示穿孔可能,去年手术的胃穿孔患者从发病到手术仅3小时,腹腔已抽出500ml浑浊渗液。
诊断必须结合动态观察。腹痛评估需建立时间位置性质三维分析框架,建议患者记录疼痛发作的精确时间点、持续时长、加重缓解因素,这些细节比粗略的位置描述更具诊断价值。毕竟腹腔脏器重叠投影,疼痛定位只是诊断拼图中的关键一片而非全部。
当出现胃痛等腹部不适症状时,不要自行盲目用药,应及时就医,通过专业的检查和诊断,明确病因,以便采取正确的治疗措施,保障身体健康。
(钱婀娜 郑州人民医院 消化内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