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突发胸痛别大意!警惕急性心肌梗死的黄金救治时间

2025-01-17 18:03 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

摘要:本文深入探讨了急性心肌梗死黄金救治时间的重要性,阐述了不同时间节点采取救治措施的效果差异,强调了黄金救治时间对患者生存率及预后的关键影响,旨在提高公众对急性心肌梗死救治时机的认识,以降低该疾病的致死率和致残率。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胸痛;黄金救治时间

一、引言

急性心肌梗死作为心血管疾病中的急危重症,具有高发病率、高死亡率和高致残率的特点。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和人口老龄化的加剧,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已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在急性心肌梗死的救治过程中,时间就是心肌,时间就是生命。因此,了解急性心肌梗死的黄金救治时间,对于提高患者的救治成功率、改善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二、急性心肌梗死概述

(一)定义与病因

急性心肌梗死是冠状动脉急性、持续性缺血缺氧所引起的心肌坏死。其病因主要是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狭窄的基础上,由于某些诱因致使冠状动脉粥样斑块破裂,血中的血小板在破裂的斑块表面聚集,形成血栓,突然阻塞冠状动脉管腔,导致心肌缺血坏死。此外,心肌耗氧量剧烈增加或冠状动脉痉挛也可诱发急性心肌梗死。常见的诱因包括过劳、激动、暴饮暴食、寒冷刺激、便秘、吸烟、大量饮酒等。

(二)临床表现

急性心肌梗死临床表现多样,约半数以上的患者在起病前1—2天或1—2周有前驱症状,最常见的是原有的心绞痛加重,发作时间延长,或对硝酸甘油效果变差;或继往无心绞痛者,突然出现长时间心绞痛。典型的心肌梗死症状包括突然发作剧烈而持久的胸骨后或心前区压榨性疼痛,休息和含服硝酸甘油不能缓解,常伴有烦躁不安、出汗、恐惧或濒死感。少数患者无疼痛,一开始即表现为休克或急性心力衰竭。部分患者还可能出现神志障碍、全身症状、胃肠道症状、心律失常、心力衰竭、低血压、休克等表现。

三、急性心肌梗死黄金救治时间

(一)不同时间节点的救治效果

3小时内:静脉溶栓治疗的效果与介入治疗、支架治疗等手术治疗效果相同。早期溶栓将血栓通畅的几率较大,可以最大程度地挽救存活的心肌。

3—12小时内:仍有很大的抢救价值,时间越早越好。优先选择介入的支架手术将血管通畅,效果更加确定,对挽救存活心肌有很大作用。

12—24小时内:获益相对减少,需要观察病人是否仍有缺血性胸痛的症状,心电图ST段是否仍然抬高,如果出现这些指标可以进行介入治疗、支架治疗,仍然可以挽救存活心肌。

超过24小时:患者溶栓、介入治疗几乎没有太大价值,因为时间过长,堵塞的血管所供应的心肌坏死较为彻底,即使溶栓,挽救患者的机会也较小。

(二)黄金救治时间的界定

急性心肌梗死抢救的黄金时间通常被认为是在发病后的1至2个小时,但更宽泛的定义是发病后的3至6小时,最长不超过12小时。也有观点认为急性心肌梗死发病后的60分钟是最佳抢救时间,超过2小时后,患者的救治成功率会随着时间推移而急剧下降。超过6小时,心肌可能会出现不可逆的损伤,导致多个器官衰弱、心律失常、心脏骤停等,抢救成功率低。

四、黄金救治时间对患者的影响

(一)生存率

在黄金救治时间内得到及时救治的患者,生存率明显高于超过黄金救治时间的患者。研究表明,在发病后120分钟内开通梗塞血管,能大大降低病死率和致残率。而每延迟一分钟,病人的生存率就会降低。例如,心脏骤停后,四分钟以上缺氧会对皮质细胞造成不可逆转的损伤,如果在4分钟以内得不到抢救,患者随即进入生物学死亡阶段,生还希望极为渺茫。

(二)预后

及时救治的患者,心肌坏死范围相对较小,心脏功能恢复较好,预后也相对较好。而超过黄金救治时间的患者,心肌坏死范围较大,容易出现心力衰竭、心律失常等并发症,预后较差。例如,心肌梗死后可能会出现心脏破裂、附壁血栓形成、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和心源性休克、心肌梗死后综合征等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寿命。

五、影响黄金救治时间的因素

(一)患者自身因素

部分患者对急性心肌梗死的症状认识不足,当出现胸痛等症状时,未能及时意识到病情的严重性,从而延误了就诊时间。此外,一些患者存在侥幸心理,认为休息一下症状就会缓解,没有及时就医。还有一些患者由于交通不便、经济困难等原因,无法及时到达医院接受救治。

(二)医疗资源因素

不同地区的医疗资源分布不均衡,一些偏远地区可能缺乏具备心血管急救能力的医院,导致患者无法在黄金救治时间内得到及时救治。此外,医院的急救流程是否顺畅、医护人员的技术水平等因素也会影响患者的救治时间。

(三)社会因素

公众对急性心肌梗死的急救知识普及程度不够,很多人不知道在遇到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时应该如何进行初步急救和呼叫急救电话。此外,急救体系的完善程度也会影响患者的救治时间,例如急救车的响应时间、医院的绿色通道是否畅通等。

六、提高急性心肌梗死黄金救治率的措施

(一)加强公众健康教育

通过多种渠道,如电视、广播、报纸、网络等,向公众普及急性心肌梗死的症状、危害和急救知识,提高公众对急性心肌梗死的认识和重视程度。教育公众在出现胸痛等症状时,要立即停止活动,保持安静,拨打急救电话,并采取正确的体位等待救援。

(二)优化医疗资源配置

加大对偏远地区医疗资源的投入,提高基层医院的心血管急救能力,建立区域协同救治网络,实现患者信息的共享和快速转运。同时,优化医院的急救流程,提高医护人员的应急处置能力,确保患者在到达医院后能够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

(三)完善急救体系

加强急救车的管理和调度,提高急救车的响应时间。在医院建立急性心肌梗死绿色通道,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实行优先就诊、优先检查、优先治疗的政策,缩短患者的救治时间。此外,还可以在公共场所配备自动体外除颤器(AED)等急救设备,提高心脏骤停患者的救治成功率。

(四)开展心肺复苏培训

在社区、学校、企业等场所开展心肺复苏培训,提高公众的心肺复苏技能水平。当遇到心脏骤停患者时,第一目击者能够及时进行心肺复苏,为患者的救治争取宝贵的时间。

七、结论

急性心肌梗死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黄金救治时间对于患者的生存率及预后至关重要。了解急性心肌梗死的黄金救治时间,提高公众对急性心肌梗死救治时机的认识,采取有效的措施提高急性心肌梗死的黄金救治率,对于降低该疾病的致死率和致残率具有重要意义。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关注自身健康,学习急救知识,在遇到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时,能够及时伸出援手,为患者的生命健康贡献一份力量。同时,政府、医疗机构和社会各界也应该共同努力,加强急性心肌梗死的防治工作,提高医疗救治水平,为患者提供更加优质、高效的医疗服务。

(侯懿鸣 郑州市第一人民医院 急诊科 主治医师)


特别声明:本文内容由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投稿作者发布,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仅提供发布平台。如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删除!

相关文章

在线访客: 今日访问量:
昨日访问量: 总访问量:

栏目简介 | 联系我们 | 咨询建议

© 2025 河南广播电视台法治频道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40537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