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急性心肌梗死急救指南:黄金时间窗内的识别与救治要点

2024-09-16 15:00 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由于冠状动脉急性闭塞导致心肌缺血坏死的危重症,发病急、死亡率高。据统计,我国每年新增心梗患者超百万,而发病后 120 分钟内(尤其是前 30 分钟)是抢救的 “黄金时间窗”,及时识别症状并采取科学急救措施,能显著提高生存率。本文将从识别要点、急救流程和预防建议三方面展开科普。

一、快速识别:警惕 “心梗信号”
心肌梗死的典型症状表现为持续性胸痛,但部分患者(尤其是糖尿病、老年人)症状可能不典型,需重点关注以下特征:

(一)胸痛特点
部位:胸骨后或心前区为主,可放射至左肩、左臂内侧、下颌或上腹部。

性质:压榨性、窒息感或烧灼感,而非短暂刺痛。

持续时间:超过 15 分钟,含服硝酸甘油无法缓解(需注意:约 1/3 患者无胸痛,表现为其他症状)。

(二)伴随症状
全身表现:面色苍白、大汗淋漓、恶心呕吐、乏力、心悸。

循环衰竭:头晕、黑矇、晕厥(提示心源性休克或心律失常)。

不典型症状:牙痛、咽喉紧缩感、后背痛、上腹痛(易误诊为胃肠道疾病或骨关节痛)。

关键提醒:若出现上述症状,立即停止活动,保持冷静,怀疑心梗时无需等待症状完全典型化,应第一时间启动急救流程。

二、黄金时间窗急救:分秒必争的生存之战
(一)第一时间行动:拨打 120
立即呼叫急救系统:告知调度员患者症状、地址、联系方式,说明 “怀疑心肌梗死”,让急救人员携带除颤器(AED)和急救药品。

保持通话畅通:按调度员指导做初步处理,如测量脉搏、血压(若有设备)。

(二)现场急救措施
1. 让患者保持正确体位
无昏迷、休克者:取半卧位或舒适体位,减少心脏负荷(避免平躺增加回心血量)。

昏迷或呕吐者:侧卧以防窒息,头偏向一侧,清除口腔异物。

2. 谨慎用药
阿司匹林:若患者无过敏史且未服用抗凝药物,立即嚼服 300mg 肠溶阿司匹林(肠溶片需嚼碎加速吸收,可抑制血小板聚集,延缓血栓进展)。

硝酸甘油:仅适用于血压正常或偏高者(收缩压≥90mmHg),舌下含服 1 片(0.5mg),5 分钟后不缓解可重复,最多 3 次;若收缩压 < 90mmHg 或心率 < 50 次 / 分,禁用(可能加重低血压)。

3. 心肺复苏(CPR)与除颤
若患者突然意识丧失、呼吸停止或濒死叹息样呼吸,立即进行胸外按压 + 人工呼吸(CPR),直至急救人员到达。

如有 AED(自动体外除颤器),尽快取来,按语音提示操作,优先对室颤患者进行电击除颤(室颤是心梗早期主要致死原因)。

(三)送医途中注意事项
避免自行驾车送医:途中风险高,急救车配备专业设备和医护人员,可提前联系医院开通 “胸痛中心绿色通道”。

监测生命体征:急救人员会持续监测心电图、血压、血氧,必要时给予吸氧、静脉用药。

三、院内救治:争分夺秒开通血管
到达医院后,核心目标是尽早开通闭塞血管,恢复心肌血流。目前主要治疗手段包括: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俗称 “心脏支架手术”,最佳时间是发病后 120 分钟内,通过导管植入支架扩张狭窄血管,是首选方案。

静脉溶栓治疗:若无法及时进行 PCI(如基层医院),发病 3 小时内溶栓效果与 PCI 相当,需严格评估出血风险。

四、预防要点:降低心梗发生风险
控制基础病: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患者需规范服药,定期监测指标。

健康生活方式:戒烟限酒、低盐低脂饮食、规律运动(每周 150 分钟中等强度运动)、控制体重。

避免诱因:避免过度劳累、情绪激动、暴饮暴食、寒冷刺激,冬季尤其注意保暖。

定期体检:40 岁以上人群、有家族史者建议每年查心电图、血脂、血糖,必要时做冠脉 CT 或造影。

结语:急性心肌梗死的救治是一场 “时间与生命的赛跑”,每个人都应掌握识别要点和急救技能,在关键时刻为自己或他人争取生机。记住:时间就是心肌,时间就是生命,怀疑心梗时,“快” 是第一原则!如有胸痛等可疑症状,切勿拖延,立即拨打 120,为抢救赢得黄金时间。

(张海燕 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八八医院 心血管内科)


特别声明:本文内容由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投稿作者发布,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仅提供发布平台。如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删除!

相关文章

在线访客: 今日访问量:
昨日访问量: 总访问量:

栏目简介 | 联系我们 | 咨询建议

© 2025 河南广播电视台法治频道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40537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