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闫怡冰:从正常到硬化,超声影像下的肝脏变形记

2024-08-16 07:19 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

肝脏,作为人体内重要的代谢器官,其健康状态直接影响着我们的生活质量。从正常到硬化,肝脏在超声影像下经历了一系列显著的形态与结构变化,这些变化为医生提供了宝贵的诊断依据,也为患者及时治疗提供了可能。本文将从超声影像的角度出发,探讨肝脏从正常状态到硬化状态的变形过程。

一、正常肝脏的超声影像

在正常状态下,肝脏的超声影像呈现出一种健康、饱满的形态。肝脏的边缘光滑,形态规整,大小适中,内部回声均匀细腻,无局限性中断或粗大的不规则光点。肝静脉和门静脉的血流信号清晰,肝内胆管结构清晰可辨,无扩张或狭窄现象。这些特点共同构成了正常肝脏的超声影像特征,为医生提供了肝脏健康的直观证据。

二、肝脏的早期病变:脂肪肝与肝炎

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和疾病的发展,肝脏可能逐渐出现病变。脂肪肝和肝炎是肝脏疾病的早期表现,它们在超声影像下有着独特的特征。

脂肪肝:脂肪肝患者的肝脏在超声影像下往往呈现肿大状态,边缘变钝,内部回声密集、细腻且增强,呈云雾状改变。肝脏内部管道结构变得模糊不清,无法清晰辨认。这种改变是由于肝细胞内脂肪堆积造成的,是脂肪肝的典型超声表现。

肝炎:无论是急性还是慢性病毒性肝炎,它们在超声影像下的表现都具有一定的共性。肝炎患者的肝脏可能不同程度地增大,肝缘角变钝,肝实质回声均匀但呈密集细点状。肝门静脉管壁和胆管壁回声增强,提示炎症的存在。彩色多普勒超声还可能显示肝动脉收缩期、舒张期血流速度较正常高,这可能与肝炎引起的血管炎症反应有关。

三、肝脏纤维化的超声影像

随着肝炎的进一步发展,肝脏可能逐渐进入纤维化阶段。在这个阶段,超声影像下的肝脏呈现出一系列显著的形态和结构变化。

肝脏在纤维化初期可能轻度增大并显得粗糙,这是由于纤维组织的增生所致。随着纤维化的加剧和肝细胞的进一步损伤,肝脏逐渐失去其正常的弹性和功能,导致体积缩小、边缘变得不光滑。在超声影像下,肝内的回声会变得增粗且不均匀,呈现出小结节样改变,这是肝硬化特征性的超声表现。

此外,纤维化还可能引起血管结构的改变。在肝纤维化阶段,门静脉和脾静脉可能因纤维组织的压迫而轻度扩张。随着病情进展到肝硬化,门静脉的增宽更为明显,甚至可能出现门静脉血栓,提示门静脉高压的形成。

四、肝硬化的超声影像

肝硬化是肝脏疾病发展的终末阶段,在这个阶段,肝脏的形态和结构发生了显著的变化。

在超声影像下,肝硬化患者的肝脏形态失常,体积缩小,表面不光滑,呈锯齿状或凹凸状。肝静脉内径变细或粗细不匀,走向僵直、行径迂曲,甚至因闭塞而消失。门静脉主干扩张,达到或超过1.3厘米,其内可能出现血栓。同时,肝内常出现低回声结节,这些结节可能是再生结节或恶性肿瘤的征象。

此外,肝硬化还可能引起胆囊和脾脏的改变。胆囊壁可能增厚呈双环状改变,黏膜尚光滑,胆汁无回声多清晰。脾脏则可能因门静脉高压的作用而发生肿大,包膜回声增粗增高,脾实质回声增强、增密。

五、超声影像在肝脏疾病诊断中的应用

超声影像作为一种无创、实时的影像学检查手段,在肝脏疾病的诊断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它不仅能够清晰地反映出肝脏在病理状态下的形态、结构和功能变化,还能够为临床医生提供重要的诊断依据,有助于及时评估患者的病情并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例如,在肝硬化的诊断中,超声影像能够准确判断肝脏的形态、大小、表面情况以及肝内血管和胆管的结构变化,为肝硬化的确诊提供有力支持。同时,超声影像还能够监测肝硬化患者病情的进展,评估治疗效果,为患者提供个性化的治疗建议。

六、结语

从正常到硬化,肝脏在超声影像下经历了一系列显著的形态与结构变化。这些变化为医生提供了宝贵的诊断依据,也为患者及时治疗提供了可能。因此,我们应该重视肝脏的健康状况,定期进行超声检查,及时发现并治疗肝脏疾病,以保护我们的生命健康。

 

(闫怡冰 社旗县妇幼保健院 超声科 超声主管技师)


特别声明:本文内容由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投稿作者发布,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仅提供发布平台。如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删除!

相关文章

热度排行

精彩视频

投票

查看结果

在线访客: 今日访问量:
昨日访问量: 总访问量:

栏目简介 | 联系我们 | 咨询建议

© 2024 河南广播电视台法治频道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40537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