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李众:脑中的“定时炸弹”,揭秘颅内动脉瘤的真相

2024-05-22 06:29 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

颅内动脉瘤,这一被形象地称为脑中“定时炸弹”的疾病,因其潜在的致命性和不稳定性而备受关注。它是一种发生在颅内动脉管壁上的异常膨出,尽管并非真正的肿瘤,但其破裂所引发的后果却往往比肿瘤更为严重,甚至可能危及患者的生命。本文将深入探讨颅内动脉瘤的真相,包括其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治疗以及预防等方面,旨在提高公众对这一疾病的认识和重视程度。

一、发病机制

颅内动脉瘤的形成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涉及多种因素的相互作用。目前,学者普遍认为颅内动脉瘤是在颅内动脉管壁局部的先天性缺陷和腔内压力增高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具体来说,脑动脉管壁的厚度为身体其他部位同管径动脉的2/3,周围缺乏组织支持,但承受的血流量大,尤其在动脉分叉部。管壁中层缺少弹力纤维和平滑肌,使得这些部位更容易受到血流动力学的冲击,从而发生异常膨出,形成动脉瘤。

此外,高血压、脑动脉硬化、血管炎等因素也与动脉瘤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高血压会导致动脉粥样硬化,使血管壁弹性下降,血液跟动脉血管壁的摩擦增加,血压波动幅度增大,会引起动脉瘤囊内的血压压力变化,出现落差可能引起动脉瘤破裂。而血管炎则可能导致血管壁炎症性改变,进一步削弱血管壁的强度,增加动脉瘤的形成风险。

二、临床表现

颅内动脉瘤在破裂前往往没有明显的症状,这使得其难以被早期发现。然而,当动脉瘤破裂时,患者会出现剧烈的头痛、呕吐、颈项强直等脑膜刺激症状,甚至可能出现偏瘫、失语、昏迷等严重的神经功能障碍。此外,颅内动脉瘤还可能引发蛛网膜下腔出血,这是一种严重的脑血管疾病,具有很高的致死率和致残率。

值得注意的是,颅内动脉瘤破裂前,大约一半的患者会收到一些“警告”信号,如轻微的头痛、眼睛痛、视力下降等。这些症状虽然可能并不明显,但应引起患者的高度重视,及时就医进行排查。

三、诊断

颅内动脉瘤的诊断主要依赖于影像学检查。常用的检查方法包括计算机断层扫描(CT)、磁共振成像(MRI)以及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等。其中,DSA是诊断颅内动脉瘤的金标准,它可以清晰地显示动脉瘤的位置、大小、形态以及与周围血管的关系,为后续的治疗提供重要的依据。

四、治疗

颅内动脉瘤的治疗主要包括非外科治疗和手术治疗两种。非外科治疗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和血管内介入治疗。药物治疗主要用于控制患者的血压、预防动脉瘤破裂以及缓解患者的症状。而血管内介入治疗则是一种微创的治疗方法,通过导管将栓塞材料送至异常膨出的动脉瘤处,利用微导管释放栓塞物封闭瘤体,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

手术治疗主要包括开颅夹闭术和动脉瘤包裹术等。开颅夹闭术是通过切开颅骨,暴露动脉瘤,然后利用动脉瘤夹将其夹闭,以防止其破裂出血。而动脉瘤包裹术则是将动脉瘤与周围的脑组织或血管进行隔离,以减少其破裂的风险。

五、预防

颅内动脉瘤的预防主要依赖于控制危险因素和改善生活方式。高血压患者应积极控制血压,避免血压波动过大;动脉硬化患者应积极治疗动脉硬化,改善血管壁的结构和功能;吸烟患者应尽早戒烟,以减少动脉瘤的发生风险。此外,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合理饮食、适量运动、避免过度劳累等,也有助于预防颅内动脉瘤的发生。

总之,颅内动脉瘤是一种潜在致命的脑血管疾病,需要引起公众的高度重视。通过了解其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治疗以及预防等方面的知识,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这一疾病,并在日常生活中采取积极的预防措施,降低其发生的风险。同时,对于已经确诊的颅内动脉瘤患者,应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建议,以期获得更好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李众 兰考县中心医院 神经外科 主治医师)


特别声明:本文内容由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投稿作者发布,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仅提供发布平台。如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删除!

相关文章

在线访客: 今日访问量:
昨日访问量: 总访问量:

栏目简介 | 联系我们 | 咨询建议

© 2024 河南广播电视台法治频道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40537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