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脑中的“定时威胁”,揭秘颅内动脉瘤

2025-02-11 09:30 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

在人体错综复杂的生理结构中,大脑无疑是最为精密与复杂的器官之一。它不仅掌控着我们的思维、情感与行为,还隐藏着许多不为人知的秘密与挑战。其中,颅内动脉瘤便是潜藏于脑中的一颗“定时炸弹”,时刻威胁着人们的生命健康。本文将深入探讨颅内动脉瘤的成因、临床表现、诊断方法以及治疗策略,以期提高公众对这一疾病的认识与警觉。

一、颅内动脉瘤:无声的威胁

颅内动脉瘤,顾名思义,是指颅内动脉壁上的一种异常扩张或膨出。这种病变并非真正的“肿瘤”,而是一种血管壁结构的病理性改变。动脉瘤的大小不一,小的可能只有几毫米,大的则可达到几厘米甚至更大。尽管大多数颅内动脉瘤可能终生无症状,但一旦破裂,其后果往往极为严重,可导致蛛网膜下腔出血,引发剧烈头痛、意识丧失、偏瘫甚至死亡。

二、成因探析:多重因素交织

颅内动脉瘤的形成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涉及多种因素的相互作用。遗传因素在其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家族中有动脉瘤病史的人群发病风险显著增加。此外,高血压、动脉硬化、吸烟、酗酒等不良生活习惯也是动脉瘤发生的重要诱因。随着年龄的增长,血管壁逐渐退化,弹性减弱,进一步增加了动脉瘤的发生风险。

三、临床表现:多样且隐匿

颅内动脉瘤在未破裂前,可能并无明显症状,这使得其难以被早期发现。然而,当动脉瘤逐渐增大或压迫周围组织时,患者可能会出现头痛、视力下降、眼睑下垂、面部麻木等症状。更为严重的是,动脉瘤一旦破裂,患者会立即出现剧烈的“雷击样”头痛,伴随恶心、呕吐、意识障碍等表现,此时病情已极为危急,需立即就医。

四、诊断技术:精准识别是关键

随着医学影像技术的飞速发展,颅内动脉瘤的诊断变得日益精准。计算机断层血管造影(CTA)、磁共振血管成像(MRA)以及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是目前最常用的诊断手段。CTA和MRA具有无创、便捷的优点,能够清晰地显示动脉瘤的形态、大小及与周围血管的关系。而DSA作为“金标准”,虽然操作相对复杂,但能提供更为详尽的血流动力学信息,对于制定治疗方案至关重要。

五、治疗策略:个性化选择

颅内动脉瘤的治疗策略需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性化选择。对于未破裂的动脉瘤,若其形态、大小及位置存在较高破裂风险,通常建议进行预防性治疗。治疗方法包括开颅手术夹闭动脉瘤颈和血管内介入治疗(如弹簧圈栓塞)。开颅手术虽然创伤较大,但能够直接观察并处理动脉瘤,适用于复杂或大型动脉瘤。而血管内介入治疗则以其微创、恢复快的优势,成为越来越多患者的首选。

对于已破裂的动脉瘤,治疗的首要目标是迅速止血,防止再出血,同时尽可能减少脑组织的损伤。这通常需要在DSA引导下进行紧急血管内介入治疗或开颅手术。

六、预防与管理:生活方式与定期检查并重

颅内动脉瘤的预防与管理同样重要。对于存在高危因素的人群,如高血压、动脉硬化患者,应积极控制血压、血脂,改善生活方式,戒烟限酒,以降低动脉瘤的发生风险。同时,定期进行脑血管检查,及时发现并处理潜在病变,是预防动脉瘤破裂的关键。

七、结语:重视脑健康,守护生命之光

颅内动脉瘤作为一种潜在的致命性疾病,其危害不容忽视。通过提高公众意识,加强健康宣教,推广先进的诊断与治疗技术,我们可以更有效地识别与管理这一“定时威胁”,守护每一个宝贵的生命。让我们共同努力,为脑健康保驾护航,让生命之光更加灿烂。

(杨明 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 神经外科一病区 主治医师)


特别声明:本文内容由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投稿作者发布,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仅提供发布平台。如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删除!

相关文章

栏目简介 | 联系我们 | 咨询建议

© 2025 河南广播电视台法治频道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40537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