扁桃体周围脓肿是一种相对常见但严重的耳鼻喉科急症,通常由急性扁桃体炎未能及时和有效治疗所引发。了解其症状对于早期识别和及时治疗至关重要。本文将详细介绍扁桃体周围脓肿的症状、病因、治疗方法及预防措施,以帮助公众更好地理解和应对这一疾病。
一、扁桃体周围脓肿的症状
1. 高热与全身不适
扁桃体周围脓肿发病时常伴随高热,体温可超过39℃甚至40℃。
患者会感到全身不适,出现头痛、食欲不振、四肢酸痛等症状。
病情严重时,还可能出现畏寒、寒战等全身中毒症状。
2. 剧烈咽痛
咽喉部位会出现剧烈的疼痛,且逐渐加重。这种疼痛常放射至同侧的耳部或牙齿,导致耳痛或牙痛,特别是在吞咽时疼痛更为明显。
患者可能会因疼痛而拒绝进食和说话,甚至连唾液也不敢下咽。
3. 吞咽困难
由于剧烈的咽痛和局部肿胀,患者在吞咽时会面临极大的困难,甚至可能会出现吞咽阻挡感。
在严重情况下,脓肿可能导致气道阻塞,威胁生命安全。
4. 言语障碍
患者可能会出现言语含糊不清,似口中含物的情况,这是由于脓肿压迫咽喉所致。
5. 颈部异常
患者往往会有颈部淋巴结的肿大和压痛感,颈部活动受限,有时会将颈部偏向患侧以减轻疼痛。
单侧下颌角淋巴结肿大也是常见症状之一。
6. 局部红肿与脓肿
扁桃体周围明显充血,伴有红肿,有时可见脓性分泌物。
若用压舌板检查,会发现患者有明显的痛苦表情,并可能试图反抗检查。
二、扁桃体周围脓肿的病因
1. 急性扁桃体炎并发症
急性扁桃体炎未及时治疗是扁桃体周围脓肿的主要原因。细菌通过扁桃体的隐窝向深层发展,最终穿透扁桃体被膜进入周围间隙形成蜂窝织炎,进而发展为脓肿。
2. 常见致病菌
乙型溶血性链球菌、甲型草绿色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是最常见的致病菌,此外,厌氧菌感染也可能导致该病发生。
3. 免疫力低下和环境因素
劳累、气温变化大、机体免疫力下降都是扁桃体周围脓肿的诱因。季节交替、昼夜温差较大时更容易发病。
三、扁桃体周围脓肿的治疗
1. 药物治疗
抗生素:确诊后应尽早使用足量抗生素,根据经验选择一种或几种抗生素进行治疗。待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结果返回后,再调整治疗方案。
激素消肿:使用糖皮质激素如甲泼尼龙注射液,可以有效减轻炎症反应和肿胀。
2. 切开引流
如果脓肿已经形成,必须进行切开引流。排脓后可以用抗生素溶液冲洗脓腔,这有助于加快炎症消退。
对于较大的脓肿,可能需要住院进行进一步处理。
3. 手术治疗
在某些情况下,特别是多次复发的患者,可以考虑进行扁桃体切除术以彻底解决问题。
扁桃体周围脓肿是一种需要引起重视的疾病,其症状包括高热、剧烈咽痛、吞咽困难等。及时识别这些症状并进行治疗非常重要,以避免病情加重和并发症的发生。通过合理的药物治疗和必要的手术干预,大多数患者能够得到有效治疗和康复。希望本文能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和应对扁桃体周围脓肿。
(张晓静 许昌市中心医院 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副主任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