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高血压基层防线:十大关键防控要点大揭秘

2024-04-15 10:41 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

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慢性心血管疾病,也是全球范围内导致死亡和残疾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在我国,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生活方式的改变以及居民健康意识的提高,高血压的患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据统计,我国现有高血压患者已超过 2.45 亿,然而,高血压的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仍处于较低水平。高血压不仅会对心脏、大脑、肾脏等重要器官造成损害,引发冠心病、脑卒中、肾功能衰竭等严重并发症,还会给患者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因此,加强高血压的基层防控工作,对于提高高血压的防治水平、降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风险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本文将为大家揭秘高血压基层防线的十大关键防控要点。

一、知晓高血压:早期发现的重要性

高血压通常被称为“无声杀手”,因为在疾病早期,大部分患者可能没有明显的症状或仅有轻微的不适,如头痛、头晕、心悸、耳鸣等,这些症状往往容易被忽视或误认为是其他原因引起的。因此,了解高血压的诊断标准是早期发现高血压的关键。根据我国高血压防治指南,在未使用降压药物的情况下,非同日 3 次测量诊室血压,收缩压≥140mmHg 和(或)舒张压≥90mmHg,即可诊断为高血压。对于有高血压家族史、超重或肥胖、长期高盐饮食、过量饮酒、缺乏运动、长期精神紧张等高危人群,建议定期进行血压测量,以便早期发现高血压并及时采取干预措施。

二、生活方式干预:健康生活从点滴做起

1. 合理饮食:减少钠盐摄入是高血压饮食干预的核心。世界卫生组织建议每人每日钠盐摄入量不超过 5 克,而我国居民平均钠盐摄入量远高于此标准。高盐饮食会导致水钠潴留,增加血容量,从而升高血压。因此,应尽量减少食用咸菜、腌制品、火腿等高盐食品,增加新鲜蔬菜、水果、全谷物、低脂乳制品等富含钾、钙、镁的食物摄入。这些食物有助于促进钠的排出,降低血压。同时,要控制总热量摄入,避免暴饮暴食,减少饱和脂肪和胆固醇的摄入,适量摄入优质蛋白质,如鱼类、禽类、豆类等。

2. 适量运动:规律的体育锻炼对于控制血压具有重要作用。建议成年人每周至少进行 150 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慢跑、游泳、骑自行车等,也可以进行适量的力量训练,如举重、俯卧撑、仰卧起坐等。运动应循序渐进,避免过度劳累和剧烈运动。运动前最好进行热身活动,运动后进行放松运动。适量运动有助于减轻体重、增强心肺功能、改善血管弹性,从而降低血压。

3. 戒烟限酒:吸烟和过量饮酒是高血压的重要危险因素。烟草中的尼古丁和焦油等有害物质会损伤血管内皮细胞,导致血管收缩和痉挛,升高血压。饮酒过量会刺激交感神经兴奋,使心跳加快、血压升高。因此,高血压患者应坚决戒烟,并严格限制饮酒量。男性每日饮酒的酒精量不应超过 25 克,女性不应超过 15 克。

4. 心理平衡:长期精神紧张、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会导致交感神经兴奋,使血压升高。因此,保持心理平衡对于高血压的防治至关重要。患者应学会自我调节情绪,通过听音乐、阅读、旅游、与朋友交流等方式缓解压力,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

三、定期测量血压:监测血压的波动

定期测量血压是了解血压控制情况、及时调整治疗方案的重要依据。对于高血压患者,建议每天早晚各测量一次血压,并做好记录。测量血压时应注意保持安静,避免在剧烈运动、情绪激动、饮酒、吸烟后立即测量血压。同时,要选择合适的血压计,并正确使用血压计进行测量。家庭常用的血压计有电子血压计和水银血压计,电子血压计操作简便、读数直观,更适合家庭使用。如果血压波动较大或出现不适症状,应及时就医,在医生的指导下调整治疗方案。

四、规范用药:遵循医嘱,坚持治疗

一旦确诊为高血压,大多数患者需要长期甚至终身服用降压药物来控制血压。然而,在实际生活中,很多患者存在用药不规范的情况,如自行增减药量、停药、换药等,这些行为都会影响血压的控制效果,增加心血管疾病的发生风险。因此,高血压患者应严格遵循医生的医嘱,按时按量服用降压药物,不得擅自停药或换药。在用药过程中,如果出现不良反应或血压控制不佳,应及时告知医生,以便医生调整治疗方案。同时,患者应了解常用降压药物的种类、作用机制、不良反应及注意事项,提高用药依从性。

五、家庭血压监测:自我管理的好帮手

家庭血压监测是高血压患者自我管理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家庭血压监测,患者可以及时了解自己的血压变化情况,发现血压异常波动,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干预。家庭血压监测的优点在于可以测量患者在日常生活状态下的血压水平,更能反映患者真实的血压情况。在进行家庭血压监测时,应注意选择经过国际标准认证的血压计,并按照正确的测量方法进行测量。测量时间一般选择在早晨起床后 1 小时内、服用降压药物前、排尿后、早餐前;晚上睡觉前。每次测量应连续测量 2 - 3 次,取平均值记录。同时,要将测量结果记录下来,定期向医生反馈,以便医生了解患者的血压控制情况,调整治疗方案。

六、高血压急症处理:应对突发状况

高血压急症是指在短时间内血压急剧升高,舒张压超过 130mmHg 和(或)收缩压超过 200mmHg,并伴有心、脑、肾等重要器官功能障碍或急性损害的一种临床综合征。高血压急症如不及时处理,可能会导致严重的并发症,甚至危及生命。因此,患者和家属应了解高血压急症的症状和处理方法,以便在突发状况时能够及时采取措施。如果患者出现血压突然升高、剧烈头痛、头晕、恶心、呕吐、视力模糊、心悸、呼吸困难等症状,应立即让患者安静休息,避免情绪激动,并舌下含服硝苯地平片或卡托普利片等短效降压药物,同时拨打急救电话,尽快送往医院进行救治。

七、血压季节性变化:因时制宜调整治疗

血压会随着季节的变化而发生波动,一般来说,冬季血压较高,夏季血压相对较低。这主要是由于冬季气温较低,人体血管收缩,外周阻力增加,从而导致血压升高;而夏季气温较高,人体血管扩张,外周阻力减小,血压相对降低。因此,高血压患者应根据季节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在冬季,应注意保暖,避免寒冷刺激,适当增加降压药物的剂量;在夏季,可在医生的指导下适当减少降压药物的剂量,但不得擅自停药。同时,要密切监测血压变化,根据血压情况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八、高血压与其他疾病的关联:综合防治

高血压与许多其他疾病密切相关,如糖尿病、高脂血症、冠心病、脑卒中、肾功能不全等。这些疾病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共同增加心血管疾病的发生风险。因此,对于高血压患者,应同时关注其他疾病的防治,采取综合治疗措施。例如,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的患者,应严格控制血糖和血压,选择对血糖影响较小的降压药物;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的患者,应在控制血压的同时,进行抗血小板聚集、降脂稳定斑块等治疗;高血压合并肾功能不全的患者,应根据肾功能情况调整降压药物的剂量和种类,避免使用对肾脏有损害的药物。

九、社区管理与健康教育:构建防治网络

社区在高血压的基层防控工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应建立健全高血压患者管理档案,对辖区内高血压患者进行定期随访、健康体检、健康教育等管理工作。通过开展健康讲座、发放宣传资料、举办义诊活动等形式,向居民普及高血压的防治知识,提高居民的健康意识和自我保健能力。同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应加强与上级医疗机构的协作,建立双向转诊制度,确保高血压患者能够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

十、长期管理与坚持:守护健康之路

高血压是一种需要长期管理的慢性疾病,患者和家属应树立长期治疗的观念,坚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规范的药物治疗,定期监测血压,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控制血压,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生活质量,延长寿命。在长期管理过程中,患者可能会遇到各种困难和挑战,如治疗效果不佳、药物不良反应、生活方式改变困难等。此时,患者应保持信心,积极与医生沟通交流,寻求帮助和支持,共同克服困难,守护健康之路。

总之,高血压的基层防控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患者、家属、社区医务人员以及全社会的共同努力。通过加强高血压的知晓率、生活方式干预、定期测量血压、规范用药、家庭血压监测、高血压急症处理、血压季节性变化管理、综合防治其他相关疾病、社区管理与健康教育以及长期坚持管理等十大关键防控要点的实施,构建起高血压基层防控的坚固防线,有效降低高血压的发病率、致残率和死亡率,提高居民的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

(郭卫丽 河南省直第三人民医院如意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全科 主治医师)


特别声明:本文内容由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投稿作者发布,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仅提供发布平台。如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删除!

相关文章

在线访客: 今日访问量:
昨日访问量: 总访问量:

栏目简介 | 联系我们 | 咨询建议

© 2025 河南广播电视台法治频道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40537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