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饮食习惯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也许您还未注意到自己的身体状况,但是,如果您在参加献血时,被告知因乳糜血不合格而被拒绝献血,那就该提高警惕了。
什么是乳糜血?
乳糜血,俗称牛奶血。简单来说,乳糜血就是泛着浮油的血或称为脂血。血浆呈乳白色或混浊状,人体摄入的脂肪经过小肠消化吸收后,变成细小的乳糜微粒进入血液,乳糜微粒多到一定程度时,血清就由清澈透明的淡黄色液体变成乳白色的黏稠液体,医学上称为乳糜血,表示血液中含有高量脂肪,还得特别注意是否有高脂肪异常的病症,如高血脂症。很多献血者没有正确认识到献血前清淡饮食对血液质量的重要性,就可能导致血小板或全血采集出现乳糜血的现象。
乳糜血形成的原因
一般情况下,血液中出现高量脂肪通常在饭后,特别是进食过量油腻的食品,如煎炸、烧烤的食品、肉类等高脂食物之后的30分钟,食入的脂肪经肠道吸收后,在肠黏膜细胞内,把在体内重新组装的甘油三酯与载脂蛋白结合,合成乳糜微粒,乳糜微粒合成后,通过淋巴系统转运进入血液循环。乳糜微粒中90%是甘油三酯,乳糜微粒仅于餐后在血流中出现,约维持30分钟,即被肌肉和脂肪组织中的脂蛋白脂肪酶,迅速降解为甘油三酯及乳糜微粒残体。如果因遗传因素,机体缺乏脂蛋白脂肪酶或者是某种载脂蛋白,导致血中乳糜微粒的清除发生障碍,使血清中甘油三酯显著升高,超过2g/l,这种血清外观呈乳糜状,通常称为乳糜血。
乳糜血与多种因素相关,包括献血者年龄、性别、体质、健康状态与献血前饮食等。其中献血者前饮食是较常见的因素,如献血前5-6h内进食了大量的高脂肪食物导致血液中血脂含量有明显的升高。
乳糜血有何健康隐患?
乳糜微粒所含的三酸甘油酯来自食物,若是排除高油脂饮食或饮酒因素之后,献血时仍然经常反复出现乳糜血现象,可能肝脏代谢油脂的功能有问题或脂蛋白分解酶异常,建议至消化或新陈代谢的专科医生做详细检查。
一般血液中胆固醇或三酸甘油酯过高(高血脂症),是引起心肌梗塞、心脏冠状动脉疾病或高血压症的重要原因之一。血浆中的三酸甘油酯浓度若是持续偏高,易使三酸甘油酯蓄积於肝细胞内,导致脂肪肝的发生。
如何避免乳糜血而顺利献血?
献血前数餐食物宜清淡,不要摄取高热量及高油脂的食物;若进食高脂肪食物后,最好于餐后至少间隔6小时后再献血,若患有高血脂症者,应去医院进行检查或治疗。
预防乳糜血的几点建议:
(1)控制体重。
(2)不熬夜、减轻压力、不吸烟、不酗酒、维持正常肝功能。
(3)多做运动,如健走、爬山或各种有氧运动。
(4)健康的饮食原则,摄取高膳食物(例如薏仁、燕麦、大麦、糙米、各类蔬果),少油、少糖、少盐、少油炸食品,少吃甜点、少吃高热量休闲食品。
(杨苹苹 周口市中心血站 主管检验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