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不可忽视的职场隐患:职业卫生知识全攻略

2023-05-22 17:14 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

在现代社会,职场不仅是实现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的重要场所,也是潜在健康隐患的聚集地。尤其在医学领域,职业卫生问题更是关乎医护人员及相关从业者身心健康的大事。因此,掌握全面的职业卫生知识,对于防范职场隐患、保障自身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一、职业卫生的重要性

职业卫生是指为了保护劳动者在职业活动过程中的健康,预防职业病和工伤事故的发生,以及改善劳动条件、提高劳动生产率而采取的各种组织措施和技术措施的总和。在医学领域,医护人员、实验室研究人员、清洁工、后勤人员等,都面临着不同程度的职业卫生风险。这些风险可能来自化学、物理、生物等多种因素,对身体健康造成潜在威胁。

二、职场卫生隐患及影响

1. 化学因素

(1)药物及消毒剂

医护人员在日常工作中,频繁接触各种药物及消毒剂。这些药物和消毒剂中的化学成分,如苯扎氯铵、次氯酸钠等,对皮肤、眼睛和呼吸道具有刺激性,长期接触可能导致皮肤炎症、呼吸道疾病等。

(2)有害气体

实验室中使用的某些气体,如氮气、氧气、乙炔等,若处理不当或发生泄漏,可能对人员造成窒息、中毒等严重后果。

2. 物理因素

(1)噪音

医疗设备如呼吸机、监护仪等产生的噪音,以及医院内部人员交流、急救等产生的声音,构成职场噪音污染。长期暴露于高噪音环境中,可能导致听力下降、心理压力增加等。

(2)辐射

放射科医护人员和实验室研究人员可能接触到X射线、γ射线等电离辐射,以及紫外线、微波等非电离辐射。这些辐射对人体细胞具有损伤作用,长期接触可能增加患癌风险。

3. 生物因素

(1)病原微生物

医护人员和实验室人员在处理患者样本、动物实验等过程中,可能接触到各种病原微生物,如细菌、病毒、真菌等。这些微生物不仅可能导致感染性疾病,还可能引发实验室获得性感染。

(2)动物咬伤和抓伤

实验室中使用的实验动物,如小鼠、大鼠等,在操作过程中可能咬伤或抓伤工作人员,造成皮肤破损和感染风险。

三、职业卫生知识全攻略

1. 化学因素防护

(1)个人防护

穿戴防护装备:在处理药物、消毒剂及有害气体时,应穿戴合适的防护服、手套、护目镜和口罩。

正确使用消毒剂:按照说明书稀释和使用消毒剂,避免浓度过高导致刺激和损伤。

(2)环境管理

通风换气:保持工作环境良好通风,定期开窗换气,减少有害气体浓度。

化学品储存:将化学品存放在通风良好、标识清晰的专用储存柜内,避免阳光直射和高温。

2. 物理因素防护

(1)噪音控制

设备降噪:选择低噪音的医疗设备,定期维护和保养,减少噪音产生。

个人防护:佩戴耳塞或耳罩等听力保护设备,减少噪音对听力的损害。

(2)辐射防护

屏蔽设施:在放射科和实验室中设置屏蔽设施,如铅板、铅玻璃等,减少辐射泄漏。

个人防护:佩戴辐射防护服、手套、护目镜等,定期进行辐射剂量监测。

3. 生物因素防护

(1)病原微生物防护

个人防护:穿戴防护服、手套、护目镜和口罩,避免直接接触病原微生物。

实验室安全:遵守实验室生物安全规范,使用生物安全柜等防护设备,正确处理样本和废弃物。

(2)动物咬伤和抓伤防护

规范操作:在处理实验动物时,遵循规范操作流程,避免直接接触动物。

紧急处理:一旦发生动物咬伤或抓伤,应立即用肥皂水清洗伤口,挤出污血,并前往医疗机构进行进一步处理。

4. 职业健康监测与培训

(1)健康监测

定期体检:医护人员和实验室人员应定期进行职业健康检查,包括血常规、尿常规、肝肾功能、听力检查等,及时发现潜在健康问题。

特殊检查:对于接触特殊有害因素的岗位,如放射科、实验室等,应进行针对性的特殊检查,如辐射剂量监测、生物标志物检测等。

(2)职业培训

职业卫生培训:定期开展职业卫生知识培训,提高员工对职业卫生风险的认识和防护意识。

应急演练:组织应急演练,包括火灾、泄漏、生物安全等突发事件的处理,提高员工应急反应能力。

结语:职业卫生是保障医护人员及相关从业者身心健康的重要基石。面对职场中的化学、物理、生物等多种卫生隐患,我们应充分认识到职业卫生的重要性,掌握全面的职业卫生知识,采取切实可行的防护措施。通过加强个人防护、环境管理、健康监测和培训等方面的工作,我们可以有效防范职场隐患,为自己和家人的幸福安康保驾护航。

(万里 中牟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体检中心)


特别声明:本文内容由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投稿作者发布,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仅提供发布平台。如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删除!

相关文章

在线访客: 今日访问量:
昨日访问量: 总访问量:

栏目简介 | 联系我们 | 咨询建议

© 2025 河南广播电视台法治频道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40537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