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特发性震颤的识别与治疗

2023-05-22 13:03 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

特发性震颤,又称原发性震颤或家族性震颤,是一种常见的运动障碍性疾病,临床上以双上肢的动作性震颤为特点,可伴有下肢、头部、口面部或声音震颤。虽然特发性震颤的确切病因尚不完全明确,但普遍认为与遗传因素、环境因素以及老化因素有关。本文将详细介绍特发性震颤的识别方法及治疗策略,旨在为患者提供全面的指导和帮助。

一、特发性震颤的识别

特发性震颤的识别主要依赖于患者的临床症状、体格检查以及相关医学检查。

临床症状

特发性震颤常为双侧缓慢起病,随年龄逐渐进展,以双上肢4-12Hz动作性震颤为主要特征;于日常活动时(如书写、倒水、进食等)震颤表现明显;震颤还可累及下肢、头部、口面部或咽喉肌等;震颤在情绪紧张或激动时加重,部分患者饮酒后震颤可减轻;随着病情的发展,震颤幅度可增加。

特发性震颤患者还可能出现精神症状、睡眠障碍等非运动症状。部分特发性震颤患者可能伴有焦虑、抑郁等情绪问题。部分患者可能出现睡眠障碍,如失眠、多梦等。

体格检查

医生观察:医生会观察患者的动作、步态、面部表情等,以评估震颤的严重程度和分布范围。

特定动作测试:如让患者伸出双臂、倒水、写字等,以观察震颤是否加重。

医学检查

肌电图:通过记录肌肉的电活动,评估是否存在肌肉震颤或萎缩。

影像学检查:如CT和磁共振成像(MRI),用于排除其他可能导致震颤的脑部病变。

基因检测:由于特发性震颤具有遗传倾向,进行基因检测有助于了解患者是否存在易患病基因。

二、特发性震颤的治疗策略

特发性震颤的治疗分为药物治疗(口服药物及A型肉毒素)和手术治疗。其治疗原则为:(1)轻度的不影响日常生活或引起心理困扰的1级震颤无需治疗,只需进行宣教及安慰;(2)2级震颤患者由于工作或社交需要,可选择事前半小时服药以间歇性减轻症状;(3)影响日常生活和工作的2-4级震颤患者,需要药物治疗;(4)药物难治性重症震颤患者可考虑手术治疗;(5)头部或声音震颤患者可选择A型肉毒素注射治疗。

1.药物治疗:β受体阻滞剂(如普萘洛尔、阿罗洛尔等)、抗癫痫药物(如扑米酮)、镇静剂(如苯二氮䓬类药物)、A型肉毒素等。

2.手术治疗:对于药物难治性特发性震颤的手术治疗方法包括深部脑刺激及磁共振成像引导下的聚焦超声丘脑切开术。

3.康复治疗:(1)运动疗法:对于特发性震颤患者应适度进行有氧运动,其中抗阻力训练是最常见的运动疗法,其主要目的是训练人体的肌肉,传统的抗阻力训练有俯卧撑、哑铃、杠铃等项目。其他常见的运动疗法还包括:肌力训练、手功能活动训练、关节活动范围训练、姿势训练、平衡训练等。(2)智能辅具:对于震颤严重患者,可使用防抖勺等可穿戴设备来帮助患者进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此外,震颤矫形器通过对人体骨骼系统施加适当的矫正力也能改善患者的震颤症状。

三、遗传咨询

部分特发性震颤患者有家族史,多呈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模式,因此遗传咨询是特发性震颤的预防重点,在明确基因诊断的前提下,通过产前诊断和植入前诊断预防缺陷患儿的出生。遗传咨询包括向家长解释基因检测的意义、解读基因检测报告、解释对先证者未来后代的影响,并在患者和家庭成员知情和自愿的前提下开展基因诊断和产前诊断。

四、预后

良性进展:特发性震颤通常呈良性进展,不会影响预期寿命。

并发症风险:虽然特发性震颤本身不会直接导致严重并发症,但可能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和工作。

五、注意事项

定期随访:患者应定期随访医生,评估病情进展和治疗效果。

避免诱发因素:识别并避免可能诱发震颤的因素,如情绪激动、疲劳等。

心理支持:保持积极心态,必要时寻求心理支持或心理治疗。

综上所述,特发性震颤的识别与治疗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临床症状、体格检查以及相关医学检查。通过合理的治疗,患者可以有效控制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同时,保持积极心态对于特发性震颤的治疗同样至关重要。

(冯丽红 郑州市中心医院 神经内科)


特别声明:本文内容由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投稿作者发布,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仅提供发布平台。如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删除!

相关文章

在线访客: 今日访问量:
昨日访问量: 总访问量:

栏目简介 | 联系我们 | 咨询建议

© 2025 河南广播电视台法治频道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40537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