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的啼哭是来到世界后的独特“语言”,然而,有一种啼哭却让无数新手父母焦虑不已——新生儿肠绞痛。当宝宝突然毫无征兆地剧烈哭闹,怎么哄都无法缓解,小脸憋得通红,双腿蜷缩,这样的场景常常让家长们手足无措、心疼又无奈。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宝宝遭受肠绞痛的折磨?面对这一棘手问题,又有哪些科学有效的应对方法?接下来,我们将深入探寻新生儿肠绞痛背后的真相与应对之道。
一、认识新生儿肠绞痛
(一)肠绞痛的定义
目前,医学上对于新生儿肠绞痛并没有一个绝对明确的定义,通常采用“婴儿肠绞痛罗马Ⅳ标准”:出生4个月内的婴儿,每天至少哭闹3小时,每周至少发作3天,且持续至少3周,同时排除其他可能引起哭闹的疾病,即可诊断为肠绞痛。这些哭闹往往集中在傍晚或夜间,且没有明显的诱因,发作突然,程度剧烈,与普通的饥饿、困倦或尿布潮湿引起的哭闹明显不同。
(二)肠绞痛的发生情况
新生儿肠绞痛较为常见,约有20%左右的婴儿会出现肠绞痛的症状。一般在宝宝出生2周左右开始出现,在6周左右达到高峰,通常到3-4个月时会逐渐缓解和消失。男孩和女孩发生肠绞痛的概率大致相同,不同种族和地域的婴儿发病率也没有显著差异。
(三)肠绞痛的常见表现
当肠绞痛发作时,宝宝会突然大声啼哭,哭声尖锐,难以安抚。同时,宝宝的面部可能会涨得通红,双拳紧握,腹部紧张且发硬,双腿会不自主地向腹部蜷缩,有时还会伴有频繁的排气。在哭闹间歇期,宝宝可能表现得和正常时一样,但一旦再次发作,又会陷入痛苦的哭闹之中,这种反复无常的情况让家长们倍感煎熬。
二、探寻肠绞痛的发病原因
(一)胃肠道发育不成熟
新生儿的胃肠道系统尚未发育完善,肠道蠕动功能不协调,容易出现肠道痉挛。一方面,宝宝肠道内的神经系统发育不完全,对肠道肌肉的控制不够精准,导致肠道蠕动时快时慢,容易形成气体积聚。另一方面,肠道内的菌群还未完全建立平衡,有益菌数量不足,可能导致食物消化不完全,产生过多气体,引发肠绞痛。
(二)喂养因素
1.吞咽过多空气:如果宝宝在喂养过程中姿势不正确,比如母乳喂养时含接乳头的方式不当,奶瓶喂养时奶嘴开口过大或过小,都可能使宝宝在吃奶时吞咽过多空气。这些空气在肠道内积聚,会引起肠道扩张和不适,进而引发肠绞痛。
2.乳糖不耐受:部分新生儿肠道内缺乏足够的乳糖酶,无法完全消化母乳或配方奶中的乳糖。未被消化的乳糖在肠道内被细菌发酵,产生大量气体和酸性物质,刺激肠道,导致肠绞痛发作。
3.食物过敏或不耐受:牛奶蛋白过敏是新生儿常见的食物过敏类型之一。当宝宝对牛奶中的蛋白质过敏时,摄入含有牛奶蛋白的配方奶或母乳后,免疫系统会将其视为“外来入侵者”,引发过敏反应,出现肠绞痛、腹泻、皮疹等症状。此外,一些其他食物成分,如大豆、鸡蛋等,也可能引起宝宝过敏或不耐受,诱发肠绞痛。
(三)其他因素
1.环境因素:环境温度的变化、噪音、强光等刺激都可能影响宝宝的情绪和身体状态。如果宝宝所处的环境过冷、过热,或者突然受到强烈的噪音干扰,都可能导致宝宝身体不适,诱发肠绞痛。
2.心理因素:虽然新生儿的心理活动相对简单,但他们也会对外界的变化产生反应。当宝宝感到紧张、焦虑或缺乏安全感时,可能会影响胃肠道的正常功能,增加肠绞痛的发生风险。例如,频繁更换照顾者、家庭环境嘈杂等都可能让宝宝产生不安情绪。
三、科学应对新生儿肠绞痛
(一)调整喂养方式
1.正确的喂养姿势:母乳喂养时,妈妈要确保宝宝含住大部分乳晕,使宝宝的嘴巴和乳头紧密贴合,避免空气进入。奶瓶喂养时,要将奶瓶倾斜,使奶嘴充满奶液,防止宝宝吸入过多空气。每次喂奶后,将宝宝竖直抱起,轻轻拍打背部,帮助宝宝排出胃内的空气,一般拍嗝5-10分钟,直到宝宝打出嗝为止。
2.尝试更换喂养品:如果怀疑宝宝存在乳糖不耐受或牛奶蛋白过敏,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尝试更换特殊配方奶粉。对于乳糖不耐受的宝宝,可以选择无乳糖配方奶粉;对于牛奶蛋白过敏的宝宝,可选择深度水解蛋白奶粉或氨基酸奶粉。如果是母乳喂养的宝宝,妈妈可以尝试减少乳制品、豆类、辛辣食物等的摄入,观察宝宝的症状是否有所改善。
(二)物理缓解方法
1.腹部按摩:让宝宝平躺在床上,家长将双手搓热,以宝宝的肚脐为中心,用手掌轻轻做顺时针环形按摩。按摩时力度要适中,每次按摩5-10分钟,每天可以进行3-4次。腹部按摩可以促进肠道蠕动,帮助气体排出,缓解肠道痉挛,减轻宝宝的疼痛。
2.热敷:可以用温热的毛巾或热水袋(水温不宜过高,一般控制在40℃-50℃左右),用毛巾包裹后放在宝宝的腹部进行热敷。热敷能够温暖宝宝的腹部,缓解肠道肌肉的紧张,从而减轻肠绞痛的症状。但要注意避免烫伤宝宝,在热敷过程中要随时观察宝宝的反应。
3.改变体位:让宝宝采取一些特殊的体位,也有助于缓解肠绞痛。例如,让宝宝趴在家长的腿上,轻轻按摩宝宝的背部;或者让宝宝呈“飞机抱”姿势,即家长用一只手托住宝宝的胸部和头部,另一只手托住宝宝的臀部,让宝宝的身体呈水平状态。这些体位可以对宝宝的腹部产生一定的压力,促进气体排出,减轻宝宝的不适。
(三)药物治疗
在医生的指导下,某些情况下可以使用药物来缓解新生儿肠绞痛。例如,西甲硅油可以降低肠道内气泡的表面张力,使小气泡融合成大气泡,更容易排出体外,从而减轻肠道胀气和疼痛。益生菌也可以调节肠道菌群,改善肠道功能,减少气体产生。但药物治疗一定要在医生的专业指导下进行,严格按照医嘱使用剂量和疗程,避免自行用药给宝宝带来不良影响。
(四)安抚宝宝情绪
1.襁褓包裹:用柔软的襁褓将宝宝包裹起来,模拟子宫内的环境,让宝宝感到温暖和安全。包裹时要注意松紧适度,不要过紧影响宝宝的呼吸和血液循环,也不要过松使襁褓松开。襁褓包裹可以限制宝宝四肢的活动,减少外界刺激,有助于宝宝平静下来。
2.白噪音安抚:新生儿在子宫内时,一直处于充满各种声音的环境中。出生后,突然面对安静的外界,可能会感到不适应。白噪音,如流水声、海浪声、吹风机声等,与子宫内的声音环境相似,可以起到安抚宝宝的作用。家长可以使用白噪音播放设备,将音量调至适中,在宝宝哭闹时播放,帮助宝宝放松情绪。
3.轻柔摇晃:抱着宝宝进行轻柔的摇晃,动作要缓慢、有节奏,幅度不宜过大。摇晃可以模拟宝宝在子宫内的感觉,给宝宝带来安全感,从而缓解哭闹。但要注意避免剧烈摇晃宝宝,以免对宝宝的大脑造成损伤。
四、家长如何调整心态应对
(一)避免过度焦虑
面对宝宝的肠绞痛,家长很容易陷入焦虑和自责的情绪中,认为是自己没有照顾好宝宝。然而,过度的焦虑不仅会影响家长自身的身心健康,还可能将这种负面情绪传递给宝宝,加重宝宝的不安。家长要明白,肠绞痛是新生儿常见的问题,并不是自己的过错,要学会放松心态,相信宝宝会逐渐好转。
(二)寻求支持
在照顾肠绞痛宝宝的过程中,家长可以向家人、朋友倾诉自己的感受和困惑,寻求情感上的支持。也可以加入一些新手父母交流群,与其他有类似经历的家长分享经验和心得,互相鼓励和支持。此外,如果家长感到压力过大,无法自行调节情绪,也可以寻求专业心理咨询师的帮助。
(三)保持规律生活
照顾肠绞痛宝宝是一项耗费精力和体力的工作,家长要注意保持规律的生活作息,合理安排休息时间。保证充足的睡眠和营养摄入,有助于提高自身的免疫力和抗压能力,以更好的状态照顾宝宝。同时,适当进行一些运动和娱乐活动,如散步、听音乐等,也可以缓解压力,放松身心。
新生儿肠绞痛虽然会给宝宝和家长带来一段艰难的时光,但它通常是一种自限性疾病,随着宝宝胃肠道的逐渐发育成熟,大多数宝宝会在几个月后摆脱肠绞痛的困扰。家长们只要了解肠绞痛的相关知识,掌握科学的应对方法,保持良好的心态,就能更好地陪伴宝宝度过这段特殊时期,迎来宝宝健康快乐的成长。
(高书娇 河南省浚县人民医院 新生儿科 主治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