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生儿的成长过程中,黄疸是一个让许多家长既熟悉又陌生的名词。几乎每一个新生儿都可能与黄疸“相遇”,而照蓝光似乎成为了人们印象中应对黄疸的“万能钥匙”。然而,新生儿黄疸背后的科学原理究竟是什么?照蓝光真的能简单地“退黄”吗?在这一过程中,家长又需要了解和注意哪些关键知识呢?让我们一同深入探索新生儿黄疸的奥秘。
一、认识新生儿黄疸
(一)黄疸的定义与成因
黄疸,从本质上来说,是由于血液中胆红素水平升高,致使皮肤、黏膜和巩膜发黄的一种症状。胆红素是红细胞衰老破坏后的产物,在正常情况下,它会经过肝脏代谢后排出体外。但在新生儿阶段,由于其特殊的生理特点,胆红素的代谢容易出现异常。一方面,新生儿的红细胞数量较多,且寿命较短,这就导致胆红素的生成量比成人多;另一方面,新生儿肝脏中参与胆红素代谢的酶活性较低,肝脏对胆红素的摄取、结合和排泄能力不足,使得胆红素不能及时被处理和排出,从而在体内积聚,引发黄疸。
(二)黄疸的分类
新生儿黄疸主要分为生理性黄疸和病理性黄疸两大类。生理性黄疸是新生儿生长发育过程中的一种正常生理现象,通常在出生后2-3天出现,4-6天达到高峰,7-10天逐渐消退。早产儿的生理性黄疸可能出现得更早、程度更重,持续时间也更长,可延迟至3-4周消退。生理性黄疸一般无需特殊治疗,宝宝的精神状态、吃奶情况都基本正常,且胆红素水平在一定范围内波动,不会对宝宝的健康造成严重影响。
病理性黄疸则不同,它可能在出生后24小时内就出现,或者黄疸程度过重,血清胆红素超过相应日龄、胎龄及危险因素下的光疗干预标准;黄疸持续时间过长,足月儿超过2周,早产儿超过4周;黄疸退而复现;血清结合胆红素超过34μmol/L等。病理性黄疸的病因较为复杂,常见的有新生儿溶血病、感染、胆道闭锁、遗传代谢性疾病等。如果不及时治疗,过高的胆红素可能透过血-脑屏障,损害中枢神经系统,导致胆红素脑病,引起智力发育障碍、听力损害、运动功能障碍等严重后遗症,甚至危及生命。
二、照蓝光“退黄”的原理与奥秘
(一)蓝光治疗的科学依据
照蓝光是目前治疗新生儿黄疸的常用方法,其原理基于胆红素的光化学特性。胆红素存在多种同分异构体,在蓝光(波长425-475nm)的照射下,胆红素分子会发生结构改变,从原本不溶于水的形式转变为水溶性的异构体。这些水溶性的胆红素可以不经肝脏代谢,直接通过尿液和粪便排出体外,从而降低血液中胆红素的浓度,达到“退黄”的效果。
(二)蓝光治疗的具体实施
在医院进行蓝光治疗时,宝宝通常需要脱去衣物(仅保留尿布和护眼罩),被放置在专用的蓝光治疗箱中。蓝光治疗箱内的灯管会发出特定波长的光线,全方位地照射宝宝的皮肤。治疗过程中,医护人员会密切监测宝宝的生命体征,包括体温、心率、呼吸等,同时定期检测血清胆红素水平,以评估治疗效果,并根据胆红素的变化调整治疗时间和强度。一般来说,轻度黄疸的宝宝可能只需照射几个小时到一天,而病情较重的宝宝可能需要持续照射2-5天甚至更长时间。
(三)蓝光治疗的注意事项
虽然照蓝光是一种相对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但也存在一些潜在的风险和注意事项。首先,蓝光可能会导致宝宝体温升高,因此在治疗过程中要密切关注宝宝的体温,及时调节治疗箱内的温度和湿度,防止宝宝出现发热、脱水等情况。其次,长时间的蓝光照射可能会引起宝宝皮肤干燥、皮疹等问题,医护人员和家长需要注意保持宝宝皮肤的清洁和湿润,必要时可涂抹一些婴儿专用的护肤霜。此外,蓝光还可能影响宝宝的眼睛发育,所以护眼罩的佩戴至关重要,要确保护眼罩大小合适、佩戴牢固,既能有效遮挡蓝光,又不会对宝宝的眼睛造成压迫。同时,照蓝光期间宝宝的大便次数可能会增多,这是正常现象,家长无需过度担心,但要注意及时更换尿布,保持宝宝臀部皮肤的清洁和干燥,防止尿布疹的发生。
三、除了照蓝光,还有哪些治疗方法
(一)药物治疗
对于一些病理性黄疸,除了照蓝光外,还可能需要配合药物治疗。常见的药物有肝酶诱导剂,如苯巴比妥,它可以诱导肝脏中相关酶的活性,增强肝脏对胆红素的代谢能力;还有益生菌,它可以调节肠道菌群,减少胆红素的肝肠循环,促进胆红素从粪便中排出。此外,对于因新生儿溶血病导致的黄疸,可能需要使用免疫球蛋白来抑制溶血反应,减少胆红素的生成。但药物治疗需要在医生的严格指导下进行,家长不能自行给宝宝用药,以免引起不良反应。
(二)换血疗法
在极少数情况下,当宝宝的黄疸极其严重,血清胆红素水平过高,可能发生胆红素脑病,且照蓝光和药物治疗效果不佳时,医生会考虑采用换血疗法。换血疗法是将宝宝体内含有高浓度胆红素的血液抽出,输入健康的血液,从而迅速降低血液中胆红素的浓度,防止胆红素对神经系统造成损害。然而,换血疗法是一种有创治疗,存在一定的风险,如感染、过敏反应、电解质紊乱等,因此只有在病情危急且其他治疗方法无效时才会使用。
四、家长在新生儿黄疸期间的护理要点
(一)观察宝宝的症状
家长要密切观察宝宝黄疸的进展情况,包括黄疸出现的时间、部位、颜色深浅以及消退情况。如果宝宝出生后24小时内就出现黄疸,或者黄疸颜色逐渐加深,从面部扩散到全身,同时伴有精神萎靡、嗜睡、拒奶、呕吐、发热等症状,应立即带宝宝就医,以排除病理性黄疸的可能。此外,家长还要注意观察宝宝的大便颜色,如果大便颜色逐渐变浅,甚至呈白陶土色,这可能提示存在胆道梗阻等问题,也需要及时就医诊治。
(二)保证充足的喂养
充足的喂养对于新生儿黄疸的消退至关重要。无论是母乳喂养还是配方奶喂养,都要保证宝宝摄入足够的奶量。喂养可以促进宝宝肠道蠕动,加快胆红素通过粪便排出体外。母乳喂养的妈妈要注意保持良好的饮食和生活习惯,饮食要营养均衡,避免食用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同时要保持心情舒畅,确保乳汁的质量和分泌量。如果宝宝因为黄疸导致食欲不佳,家长可以采取少量多次的喂养方式,保证宝宝的营养需求。
(三)做好皮肤护理
由于黄疸期间宝宝的皮肤比较敏感,家长要做好皮肤护理工作。每天用温水给宝宝洗澡,保持皮肤清洁,尤其是皮肤褶皱处,如颈部、腋窝、腹股沟等,要仔细清洗,防止污垢积聚引发感染。在给宝宝更换尿布时,要注意动作轻柔,避免擦伤皮肤。如果宝宝出现了尿布疹,可以在清洁皮肤后涂抹一些护臀膏,保护皮肤免受尿液和粪便的刺激。
(四)给予宝宝足够的关爱
照蓝光治疗期间,宝宝可能会因为离开父母的怀抱、身处陌生环境而感到不安和害怕。家长可以在治疗间隙,通过抚摸、轻声说话等方式与宝宝进行互动,给予宝宝足够的关爱和安全感。即使宝宝出院后,家长也要继续关注宝宝的精神状态和生长发育情况,定期带宝宝到医院进行复查,确保宝宝健康成长。
新生儿黄疸虽然常见,但其中蕴含着复杂的医学知识和护理要点。照蓝光确实是治疗新生儿黄疸的重要手段之一,但它并非万能,也不是所有黄疸都需要照蓝光治疗。家长只有充分了解新生儿黄疸的相关知识,正确认识照蓝光治疗,做好日常护理工作,才能在宝宝与黄疸“相遇”时,保持冷静,积极应对,帮助宝宝顺利度过这一特殊阶段,迎接健康美好的未来。
(高书娇 河南省浚县人民医院 新生儿科 主治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