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医院的骨重症医学科,每天都上演着与死神赛跑的紧张剧情。作为一名副主任医师,我深知对于普通大众来说,了解一些重症医学科的急救知识,在关键时刻或许能成为亲人生命的守护者。
一、心肺复苏(CPR)——生命的重启键
心肺复苏是对心跳、呼吸骤停患者进行的紧急救命技术。当发现亲人突然倒地,无意识、无呼吸或仅有濒死样呼吸时,应立即呼叫急救人员并开始心肺复苏。
首先,将患者仰卧在坚实的平面上,解开其领口、领带、腰带等束缚物,以保证呼吸顺畅。施救者跪在患者一侧,两乳头连线中点即为按压位置。双手交叠,掌根用力,垂直向下按压,频率至少 100 - 120 次/分钟,按压深度为 5 - 6 厘米。每按压 30 次,进行 2 次人工呼吸。
进行人工呼吸时,要先清理患者口鼻异物,采用仰头抬颌法打开气道,捏住患者鼻子,口对口缓慢吹气,每次持续约 1 秒,看到患者胸廓起伏即为有效。持续进行心肺复苏操作,直到专业急救人员到达或患者恢复自主呼吸和心跳。
二、骨折固定——减轻伤痛与二次伤害的关键
在日常生活中,意外骨折时有发生。如果遇到骨折情况,正确的固定至关重要。
对于四肢骨折,可就地取材,如使用木板、树枝、硬纸板等作为固定材料。如果是上肢骨折,将夹板置于骨折上肢的外侧,用绷带或布条将骨折部位的上下两端以及邻近关节固定,固定时要注意绷带的松紧度,以能插入一根手指为宜,避免过紧影响血液循环或过松导致固定不牢。
下肢骨折的固定方法类似,若怀疑有骨盆骨折,应让患者仰卧在硬板上,双腿伸直,避免随意搬动患者,防止骨折端移位加重损伤。在转运过程中,要保持骨折部位的稳定,尽可能减少颠簸。
三、脊柱损伤的紧急处理——守护生命的中轴线
脊柱损伤往往是由于高处坠落、车祸等严重外伤引起。一旦怀疑有脊柱损伤,现场急救必须谨慎。
不要随意搬动患者,尤其是避免扭曲、弯曲患者的脊柱。如果患者处于俯卧位,应在保持脊柱直线的情况下,将其整体翻转至仰卧位,可采用轴向翻身法,即多人协作,一人固定患者头部,其余人沿身体纵轴同步翻转患者。
在等待救援期间,要密切观察患者的呼吸、意识等生命体征变化。若患者出现呼吸困难,可能是由于脊柱损伤影响了呼吸肌功能,此时应尽可能保持患者呼吸道通畅,必要时进行紧急气管插管等操作,但这需要专业急救人员来执行。
四、大出血的止血方法——与时间赛跑的止血术
严重的创伤可能导致大出血,若不及时止血,患者很快会陷入休克状态。
对于体表可见的出血点,可采用直接压迫止血法,用干净的纱布、毛巾或手指直接按压在出血部位,持续按压 5 - 10 分钟,一般可有效止血。如果伤口较大,出血较多,可在伤口近心端找到动脉搏动点,用手指或手掌用力按压,以阻断血流,如上肢出血可按压肱动脉,下肢出血可按压股动脉。
对于四肢较大血管破裂出血,还可以使用止血带止血,但要注意正确的使用方法。选择有弹性的橡胶管或布条作为止血带,在上臂或大腿的中上段绑扎,绑扎时要垫上毛巾等软物,避免损伤皮肤,记录止血带绑扎时间,每隔 1 小时左右要放松 1 - 2 分钟,防止肢体缺血坏死。
五、气道异物梗阻的急救——海姆立克急救法显神通
如果亲人在进食过程中突然出现剧烈呛咳、呼吸困难,甚至不能发声,可能是气道异物梗阻。
对于意识清醒的成人和儿童,可采用海姆立克急救法。施救者站在患者身后,双脚前后分开,前脚距离患者约一脚宽,后脚脚跟踮起,膝盖微弯。让患者坐在自己弓起的大腿上,保持患者身体前倾、头略低、嘴张开。双臂环绕患者腹部,一手握拳,拇指顶住患者肚脐上方两横指处、剑突下方,另一手抓住握拳的手,用手部力量急速拉动双臂,有力地向内、向上冲击患者上腹部,每秒约 1 次,重复至异物排出或患者恢复呼吸。
对于肥胖患者和孕晚期妇女,应挤压胸部而不是腹部,施救者双臂环绕患者胸部,双手在患者胸骨下半部进行快速有力的按压。
对于意识不清的患者,应立即将其仰卧在平坦地面上,施救者骑跨在患者大腿两侧,一手掌根放在患者肚脐上方两横指处,另一手重叠其上,用身体重量快速冲击患者腹部,连续多次,直至异物排出。
了解这些重症医学科的急救知识,并不意味着可以替代专业的医疗救治,但在紧急情况下,能够为亲人争取宝贵的生存时间。同时,希望大家永远都不需要用到这些知识,但一旦面临危急时刻,也能冷静应对,成为守护亲人生命的英雄。
(石彦杰 郑州大学附属郑州中心医院(郑州市中心医院) 高新ICU(重症医学科) 副主任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