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心梗”,人们会立刻联想到胸痛、猝死等危急场景;但有一种疾病,其凶险程度不亚于心梗,甚至可能更隐蔽、致死率更高——它就是脓毒症(Sepsis)。据《柳叶刀》研究,全球每年有近5000万人患脓毒症,其中1100万人死亡,存活者中约1/3遗留长期认知障碍或器官功能障碍。更可怕的是,脓毒症早期症状常被误认为“感冒”“肠胃炎”,待确诊时可能已进入多器官衰竭阶段。本文将从重症医学科视角出发,揭开这一“隐形杀手”的真面目,教你识别高危信号,把握黄金救治时间。
一、脓毒症:从“感染”到“全身战争”的致命升级
脓毒症的本质是感染引发的全身性炎症反应失控。当细菌、病毒等病原体侵入人体(如肺部、尿路、腹腔或皮肤伤口),免疫系统本应精准清除敌人;但若免疫反应过度,会释放大量炎症因子(如肿瘤坏死因子、白细胞介素-6),形成“细胞因子风暴”,攻击自身器官,导致脓毒性休克(血压骤降)、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急性肾损伤(AKI)等严重并发症。
1. 脓毒症的“高危感染源”
· 肺部:肺炎(尤其是老年人、慢阻肺患者);
· 腹部:胆囊炎、阑尾炎穿孔、肠梗阻;
· 泌尿系统:肾盂肾炎、膀胱炎(糖尿病患者风险高);
· 皮肤软组织:烧伤、褥疮、糖尿病足感染;
· 血液:导管相关感染、菌血症(常见于ICU患者)。
2. 从“感染”到“脓毒症”的3步恶化
1. 局部感染:如皮肤红肿、咳嗽咳痰、尿频尿急等;
2. 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体温>38℃或<36℃、心率>90次/分、呼吸>20次/分、白细胞计数异常(4项中满足2项即可诊断);
3. 器官功能障碍:血乳酸升高(提示组织缺氧)、尿量减少(肾损伤)、意识模糊(脑功能障碍)、血小板下降(凝血异常)。
二、重症医学科揭秘:脓毒症的“5大生死预警信号”
脓毒症早期症状缺乏特异性,但以下“危险组合”需高度警惕:
1. 体温“反常”:高烧或低温都危险
· 高烧(>39℃):常见于细菌感染(如肺炎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
· 低温(<36℃):更凶险!提示免疫系统“崩溃”,多见于老年人或免疫抑制患者(如化疗后、艾滋病患者)。
2. 呼吸“急促”:比咳嗽更致命的信号
正常成人呼吸频率为12-20次/分。若患者未剧烈运动却呼吸>20次/分,或需用力呼吸(如三凹征),可能已出现ARDS前期表现。
3. 意识“模糊”:从嗜睡到昏迷的快速进展
脓毒症患者常出现“脓毒性脑病”,表现为注意力不集中、反应迟钝、谵妄(胡言乱语),甚至昏迷。这一症状常被家属误认为“老人累了”或“酒精中毒”,延误救治。
4. 尿量“锐减”:肾脏在“无声求救”
健康成人每小时尿量应>30ml。若24小时尿量<400ml(少尿)或<100ml(无尿),提示急性肾损伤,需立即透析干预。
5. 皮肤“花斑”:微循环崩溃的外观
患者四肢末端(如手指、脚趾)可能出现紫红色斑块,或躯干出现“大理石样花纹”,这是血压骤降导致微循环障碍的典型表现,提示脓毒性休克即将发生。
三、重症医学科“黄金1小时”救治法则:与死神抢时间
脓毒症的救治强调“早识别、早抗感染、早液体复苏”,黄金时间窗为发病后1小时内。若出现上述预警信号,立即启动以下急救:
1. 现场急救“3步法”
1. 保持呼吸道通畅:患者平卧,头偏向一侧,防止呕吐物误吸;
2. 监测生命体征:用手机秒表计数呼吸频率,触摸脉搏(若脉搏细速、皮肤湿冷,提示休克);
3. 立即送医:拨打120时强调“疑似脓毒症”,优先选择有重症监护室(ICU)的医院。
2. 医院内“救命三板斧”
· 3小时内静脉抗生素:根据感染源经验性用药(如肺炎用三代头孢+呼吸喹诺酮,尿路感染用碳青霉烯类),后根据培养结果调整;
· 快速液体复苏:输注晶体液(如生理盐水、平衡盐溶液)30ml/kg,若血压仍低,加用血管活性药物(如去甲肾上腺素);
· 器官支持治疗:
· 呼吸衰竭:气管插管、机械通气;
· 肾衰竭: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
· 凝血障碍:输注新鲜冰冻血浆、血小板。
误区警示:
· ❌ 禁止自行服用退烧药:脓毒症发热是免疫系统对抗感染的表现,强行退烧可能掩盖病情;
· ❌ 禁止“等等看”:每延迟1小时给药,病死率增加7.6%(《新英格兰医学杂志》数据);
· ❌ 禁止局部处理感染:如仅对伤口换药、不全身抗感染,会导致感染扩散。
四、预防脓毒症:从“控制感染”到“增强免疫”的全链条策略
1. 高危人群“防感染清单”
· 老年人:每年接种流感疫苗、肺炎球菌疫苗;
· 糖尿病患者:严格控制血糖(HbA1c<7%),定期检查足部;
· 免疫抑制患者(如器官移植后、肿瘤化疗):避免去人群密集场所,佩戴口罩;
· 术后患者:保持伤口清洁干燥,遵医嘱换药。
2. 家庭“防脓毒症工具包”
· 电子体温计:监测体温波动(尤其关注低温);
· 血氧仪:血氧饱和度<90%需立即就医;
· 尿量记录表:记录每日排尿量(可用矿泉水瓶标记刻度);
· 急救联系卡:写明既往病史、过敏史、紧急联系人电话。
3. 感染后“科学应对”原则
· 发热>3天不退:务必查血常规、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
· 咳嗽伴胸痛:立即拍胸部CT(排除肺炎);
· 尿频尿急尿痛:做尿常规+尿培养(避免自行服用抗生素掩盖症状);
· 伤口红肿渗液:用无菌纱布覆盖,勿挤压或涂抹草药。
结语:别让“小感染”酿成“大灾难”
脓毒症的凶险,在于它从“感染”到“致命危机”的转变可能仅需几小时。理解其本质、识别高危信号、掌握急救方法,是每个人对抗这一“隐形杀手”的武器。记住:对脓毒症的忽视,是对生命的赌博;及时的干预,能挽回无数家庭的希望。从今天起,关注自己和家人的健康细节,让“隐形杀手”无处遁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