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偏瘫病人走路不稳该怎么训练

2025-07-14 20:35 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

一、先弄清楚“为什么走不稳”

    偏瘫后的行走困难,说到底是三条线出了问题:肌肉力量失衡、感觉输入减少、重心控制紊乱。大脑指挥失灵,患腿肌力下降、张力异常,健腿代偿过度,于是出现“拖步、划圈、膝过伸、骨盆上提”等典型异常步态。训练的核心,就是把这三条线的功能重新整合,让患腿敢负重、会迈步,让身体敢转移重心、会保持平衡。

二、训练前的“体检清单”

1.  肌力:患腿髋屈伸、膝屈伸、踝背屈至少达到3级,才能在不负重时完成全关节范围活动;

2.  关节:髋、膝、踝关节被动活动度基本正常,无剧烈疼痛;

3.  平衡:坐位可独立保持30秒,站立位可在辅助下维持15秒;

4.  认知:能理解指令、主动配合,避免在谵妄或重度失语时强行训练。

若条件不足,先进行床旁肌力、关节和坐位平衡训练,达标后再进入步行阶段。

三、循序渐进的“五步阶梯”

1.  激活患腿——从床上桥式开始

    仰卧屈膝,双脚踩床,收紧臀部把骨盆抬离床面,坚持5秒后缓慢放下。每天3组,每组10次,唤醒臀大肌和腘绳肌,为站立打基础。

2.  负重站立——重心敢落在患腿

    利用站立架或平行杠,健手握住扶手,双脚与肩同宽。治疗师站于患侧,一手托患侧骨盆,一手扶患膝,让患者主动把身体重量移到患腿,感受“脚掌贴地、膝盖微屈”的稳定感。每次站立2–3分钟,逐步延长至10分钟。

3.  迈步分解——先抬腿,再落脚

    站立位,健侧下肢踏在一本厚书上作为支点,治疗师用手顶住患侧足底,让患者练习“抬膝—伸踝—足跟先着地”的连贯动作。初期可借助弹力带辅助踝背屈,防止足下垂拖地。

4.  减重步行——悬吊带来安全感

    使用减重步态训练系统(悬吊带)将体重减轻20%–40%,患者在跑步机上以慢速步行。悬吊不仅降低跌倒恐惧,还能让患腿在“失重”环境下体验正常步态节奏,步频、步幅、对称性逐步改善。

5.  真实地面——从辅具到独立

训练顺序:平行杠→助行器→四脚拐→单拐→徒手。

行走要点:

•  目光平视前方,避免低头找脚;

•  步幅均等,足跟先着地,滚动到脚尖;

•  上肢自然摆动,患侧手避免握拳贴胸,保持伸肘伸腕;

•  遵循“上楼梯健侧先上,下楼梯患侧先下”的原则,逐步练习上下台阶。

四、随时随地的“小剂量训练”

•  坐站转移:坐在椅子前沿,上身前倾,臀部抬离椅面后站立,重复10次,强化股四头肌;

•  单脚站立:扶墙站立,健侧脚离地3秒,逐渐延长至10秒,提高静态平衡;

•  侧向跨步:地面贴一条直线,患腿跨向健侧再收回,训练侧向重心控制;

•  居家提醒:刷牙时做提踵,看电视时做踝泵,利用碎片时间累计训练量。

五、防跌倒的“安全守则”

1.  环境:清除门槛、电线、地毯,地面保持干燥;

2.  鞋袜:穿防滑软底鞋,避免拖鞋和过紧袜子;

3.  陪伴:早期训练必须有治疗师或家属在患侧贴身保护;

4.  信号:出现心慌、头晕、患肢颤抖时立即坐下休息;

5.  记录:每天记录步数、步行距离和疲劳评分,动态调整强度。

六、心理与家庭的“隐形拐杖”

    患者常因跌倒恐惧而拒绝患腿负重,家属可用“视频回放”方式,让患者看到进步,建立信心;同时避免“过度保护”,鼓励独立完成穿衣、洗漱、简单家务,把康复融入生活。

七、写在最后

    偏瘫后的走路不稳不是一条死胡同,而是一段需要耐心、科学和坚持的旅程。只要遵循“评估—激活—站立—减重—独立”的阶梯,配合每日小剂量训练和严密安全防护,患腿会逐渐找回力量,身体也会重新学会平衡。记住:每一次脚掌稳稳落地,都是大脑在重新绘制“行走地图”。坚持训练,地图终会完整。

八、康复过程中的“营养支持”

    营养是康复的基石,合理的饮食可以为身体提供必要的能量和营养素,帮助肌肉恢复和增强。建议偏瘫患者增加富含蛋白质的食物,如鱼、肉、蛋和豆制品,以促进肌肉生长。同时,摄入足够的维生素和矿物质,特别是钙和维生素D,有助于骨骼健康。膳食纤维丰富的食物可以改善肠道功能,预防便秘。保持水分平衡,避免脱水,也是康复过程中的重要环节。

九、康复过程中的“心理调适”

    康复不仅是身体上的挑战,也是心理上的考验。偏瘫患者可能会经历焦虑、抑郁等情绪问题。心理支持和咨询可以帮助患者调整心态,增强康复的信心和动力。与家人、朋友的沟通和理解同样重要,他们可以提供情感上的支持,帮助患者更好地适应新的生活方式。

十、康复过程中的“社会融入”

    康复的最终目标是让患者能够重新融入社会,过上独立自主的生活。社区资源的利用,如康复中心、支持小组等,可以为患者提供额外的帮助和资源。参与社会活动,如志愿服务、兴趣小组等,不仅能够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还能增强他们的社交能力和自尊心。

    通过综合性的康复计划,结合营养、心理和社会支持,偏瘫患者可以逐步提高生活质量,实现更全面的康复。

(王丹 延津县中医院 针推康复科)

总票数:   

特别声明:本文内容由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投稿作者发布,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仅提供发布平台。如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删除!

栏目简介 | 联系我们 | 咨询建议

© 2025 河南广播电视台法治频道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40537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