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帕金森患者走路不稳?这些训练方法帮你改善

2023-03-18 18:56 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

帕金森病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其核心病理变化是大脑中多巴胺神经元退化,导致运动控制神经环路失调。走路不稳是帕金森患者的典型症状之一,表现为小碎步、身体前倾、转弯困难、冻结步态等,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与安全。通过科学系统的康复训练,结合药物、辅助器具及生活调整,可有效改善这一症状。

一、走路不稳的成因解析

帕金森患者走路不稳由多因素共同作用导致:

多巴胺缺乏:大脑中多巴胺减少会直接降低肌肉协调性,使患者难以控制步伐节奏。

肌肉僵硬:腿部肌肉强直导致关节活动受限,患者常出现“拖步”或“冻结”现象,尤其在起步、转弯时更为明显。

平衡障碍:姿势反射丧失使患者重心不稳,容易向前倾倒,增加跌倒风险。

动作迟缓:运动启动困难导致患者迈步延迟,行走时无法及时调整步伐以适应环境变化。

二、核心康复训练方法

(一)平衡训练:重建身体稳定性

双脚站立练习:双脚与肩同宽站立,双手叉腰,保持身体挺直,持续30秒至1分钟。可逐渐增加难度,如闭眼站立或单腿站立。

重心转移训练:双脚分开25-30厘米,缓慢将重心从一侧脚移至另一侧,或从脚跟移至脚尖,增强下肢力量与平衡感。

动态平衡训练:在安全环境下练习上下台阶、跨越障碍物,或使用平衡垫、平衡板等工具增加训练强度。

(二)步态训练:纠正异常行走模式

视觉提示训练:

在地面贴标记线,间隔约50-60厘米,引导患者迈大步行走。

使用激光拐杖或步行架,通过地面激光投影提示步幅与方向。

听觉节奏训练:

利用节拍器或音乐设定60-80拍/分钟的节奏,帮助患者控制步伐速度,避免越走越快。

行走时喊口号,同步协调四肢动作。

摆臂训练:行走时双臂自然前后摆动,幅度与步伐匹配,增强躯干稳定性。

(三)关节活动度训练:预防肌肉僵硬

四肢关节活动:每日进行屈伸、旋转等动作,每个方向重复10-15次,重点活动踝、膝、髋关节。

柔韧性拉伸:通过瑜伽、太极等低强度运动伸展胸大肌、髂腰肌等易缩短肌群,每个动作保持15-30秒。

(四)肌力训练:强化运动控制能力

抗阻训练:使用弹力带或小哑铃进行下肢力量训练,如坐姿抬腿、站姿踮脚尖等,每组10-15次,每日2-3组。

核心肌群训练:平板支撑、桥式运动等可增强腹部与背部肌肉,改善姿势控制。

三、辅助治疗手段

(一)药物治疗:调节神经递质平衡

多巴胺替代药物:如左旋多巴片,可增加脑内多巴胺浓度,缓解肌肉僵硬与震颤。

多巴胺受体激动剂:如盐酸普拉克索片,直接激活多巴胺受体,改善运动功能。

辅助药物:恩他卡朋胶囊通过抑制多巴胺分解延长药效,需遵医嘱联合使用。

(二)辅助器具:提供外部支撑

四脚拐杖:行走时保持拐杖与健侧下肢同步移动,增强稳定性。

助行器:适用于步态冻结严重者,其宽大底座可分散体重压力,降低跌倒风险。

防滑鞋具:选择鞋底防滑、鞋跟矮的鞋子,避免穿系带鞋以减少弯腰动作。

(三)生活环境改造:减少跌倒隐患

家居安全:去除地毯、增加扶手、保持地面干燥,浴室铺设防滑垫,安装夜灯确保照明充足。

姿势管理:起身时遵循“三步法”——先侧身坐起、双腿垂床边、静坐片刻再站立,避免直立性低血压。

饮食调整:增加富含ω-3脂肪酸的深海鱼、坚果摄入,减少高脂高糖食物,预防动脉硬化影响运动功能。

四、进阶康复策略

(一)神经修复治疗

针对中晚期患者,通过内科治疗与中医调理结合,修复受损神经功能,增强信号传递,改善运动迟缓与小碎步。

(二)手术治疗

病情进展至药物疗效衰退期,可考虑脑深部电刺激术(DBS)。通过植入脑内电极,调节苍白球、丘脑底核等核团活动,改善僵直、震颤及步态冻结。术后需定期复诊,通过体外程控仪调整刺激参数。

(三)心理支持与社交训练

面部表情训练:面对镜子练习微笑、皱眉等动作,配合发音训练改善“面具脸”,维持社交功能。

团体活动参与:鼓励患者参加帕金森病友会或康复小组,通过集体训练增强信心,减少孤独感。

五、长期管理要点

定期评估:每3-6个月进行一次全面评估,包括步态分析、平衡测试及药物疗效监测,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应急准备:患者随身携带紧急联系卡,注明病情、用药信息及家属联系方式,以便意外发生时及时救助。

帕金森病虽无法根治,但通过科学训练与综合管理,患者可最大限度维持行动能力,提升生活质量。

(刘学琴 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神经内科)


特别声明:本文内容由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投稿作者发布,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仅提供发布平台。如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删除!

栏目简介 | 联系我们 | 咨询建议

© 2025 河南广播电视台法治频道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40537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