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独居老人如何防摔?这份安全清单请查收

2023-10-16 12:50 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

随着年龄增长,老年人身体机能逐渐衰退,平衡能力下降、肌肉力量减弱,摔倒成为威胁独居老人健康与安全的重要隐患。一次看似普通的摔倒,可能引发骨折、脑部损伤等严重后果,甚至危及生命。为帮助独居老人有效预防摔倒,以下这份安全清单请务必收好。

一、家居环境优化

1.地面防滑处理

地面湿滑是老人摔倒的常见原因之一。卫生间、厨房这些用水频繁的区域,应铺设防滑地砖或防滑垫。防滑地砖表面有特殊纹理,能增加摩擦力;防滑垫则可随时更换,保持干燥。日常清洁地面时,避免使用过多水分,拖地后及时擦干,防止残留水渍导致滑倒。此外,客厅、卧室等区域的地毯要固定好边缘,防止老人行走时被绊倒。

2.合理布局家具

家具摆放要整齐有序,留出宽敞的通道,避免老人行走时碰撞。通道宽度应保证老人能够轻松通过,同时方便使用拐杖或助行器。沙发、椅子等家具的高度要适中,老人坐下和起身时不会过于吃力。床的高度也应方便老人上下,可在床边设置扶手,辅助老人起身和躺下。

3.安装辅助设施

在卫生间、楼梯等容易摔倒的地方安装扶手和抓杆。卫生间的扶手可安装在马桶旁、淋浴间内,方便老人借力起身和保持平衡;楼梯的扶手要安装在两侧,高度适中,便于老人上下楼梯时抓握。此外,在卧室、走廊等位置安装夜灯,保证夜间光线充足,避免老人在黑暗中行走时摔倒。夜灯可选择感应式,人经过时自动亮起,方便又节能。

二、个人防护措施

1.选择合适的鞋子

老人应穿着合脚、防滑的鞋子。鞋底要有足够的摩擦力,能够提供良好的抓地力;鞋子的尺码要合适,不能过紧或过松,以免影响行走时的稳定性。

2.合理使用辅助器具

根据自身身体状况,合理使用拐杖、助行器等辅助器具。拐杖可以帮助老人保持平衡,减轻腿部负担;助行器则能提供更稳定的支撑,适合行走困难的老人。在使用辅助器具前,要确保其质量可靠、调整到合适的高度,并学会正确的使用方法。

3.增强身体锻炼

适当的身体锻炼可以增强老人的肌肉力量、平衡能力和柔韧性,降低摔倒的风险。老人可以选择一些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如散步、太极拳、八段锦等。散步是一种简单易行的运动,每天坚持散步一段时间,有助于提高心肺功能和腿部力量;太极拳动作缓慢、柔和,能够锻炼身体的协调性和平衡能力;八段锦则通过一系列的动作,调节身体的气血运行,增强体质。在进行锻炼时,要注意安全,避免过度运动。

三、健康管理与用药注意

1.定期体检

一些慢性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等,可能会影响老人的身体平衡和协调能力,增加摔倒的风险。通过体检,可以根据老人的身体状况制定个性化的健康管理方案,指导老人合理用药、调整生活方式。

2.关注视力听力

视力和听力的下降会影响老人对周围环境的感知,增加摔倒的可能性。老人应定期检查视力和听力,及时佩戴合适的眼镜或助听器。保持眼睛和耳朵的清洁,避免感染和炎症。

3.谨慎用药

一些药物可能会影响老人的平衡能力、反应速度和认知功能,增加摔倒的风险。老人在服用药物时,要严格按照医生的嘱咐用药,了解药物的副作用和注意事项。如果正在服用多种药物,要告知医生,避免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如果在用药过程中出现头晕、乏力、视力模糊等不适症状,应及时就医调整用药方案。

四、应急处理准备

1.随身携带紧急联系方式

老人应随身携带写有自己姓名、家庭住址、紧急联系人电话等信息的卡片,以便在发生意外时能够及时联系到家人或朋友。也可以佩戴具有紧急呼叫功能的设备,如智能手环、老年手机等,在遇到危险时按下紧急按钮,即可向预设的联系人发送求救信息。

2.学习基本的急救知识

老人可以参加一些急救知识培训课程,学习基本的急救技能,如心肺复苏、止血包扎等。在发生摔倒等意外时,能够及时进行自我急救或为他人提供帮助,争取宝贵的救援时间。

3.保持通讯畅通

确保家中的电话或手机随时处于开机状态,电量充足。老人要熟悉常用通讯工具的使用方法,能够及时与外界取得联系。如果独自在家时感到身体不适或有其他紧急情况,应立即拨打急救电话或联系家人、朋友。

独居老人防摔需要从家居环境、个人防护、健康管理、应急处理等多个方面入手,全面提高老人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刘学琴 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神经内科)


特别声明:本文内容由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投稿作者发布,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仅提供发布平台。如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删除!

栏目简介 | 联系我们 | 咨询建议

© 2025 河南广播电视台法治频道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40537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