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骨科临床中,老年人髋部骨折常常被医生们称为 “人生最后一次骨折”,这听起来令人不寒而栗的称谓背后,实则隐藏着严峻的健康危机。对于老年人而言,一次看似普通的摔倒导致的髋部骨折,可能成为威胁生命的导火索,深刻影响着他们的生活质量与生存预期。那么,为什么老年人髋部骨折会有如此可怕的 “别称”?又该如何进行预防和治疗呢?
一、“人生最后一次骨折” 背后的危机
(一)老年人特殊的生理状况
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体骨骼中的钙会逐渐流失,骨密度下降,骨小梁变细、断裂,导致骨骼变得脆弱,这就是我们常说的骨质疏松。老年人的肌肉力量也会逐渐衰退,平衡能力和反应速度大不如前。这些生理变化使得老年人极易摔倒,而一旦摔倒,髋部作为人体重要的负重关节,承受的冲击力较大,发生骨折的概率极高。
(二)治疗与康复的重重困难
老年人往往合并多种基础疾病,如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这些基础疾病增加了手术治疗的风险,麻醉、手术创伤可能诱发心脑血管意外、肺部感染等严重并发症。即使成功接受手术,术后的康复过程也充满挑战。由于老年人身体机能差,骨折愈合速度缓慢,长期卧床还会引发肺部感染、深静脉血栓、褥疮等一系列并发症。这些并发症不仅会影响骨折的愈合,还可能危及生命。据统计,老年人髋部骨折后,一年内的死亡率高达 20% - 30%,这也是它被称为 “人生最后一次骨折” 的重要原因。
(三)对生活质量的毁灭性打击
髋部骨折后,即使经过治疗能够恢复,很多老年人也难以恢复到受伤前的生活状态。他们可能无法独立行走、上下楼梯,日常生活需要他人照顾,这极大地降低了他们的生活自理能力和尊严,给患者本人及其家庭带来沉重的心理和经济负担。
二、科学预防,远离髋部骨折威胁
(一)增强骨骼健康
1、合理饮食:保证充足的钙和维生素 D 摄入是增强骨骼健康的基础。牛奶、酸奶、豆制品、虾皮等都是富含钙的食物;而富含维生素 D 的食物有鱼类、蛋黄等。必要时,老年人也可在医生指导下服用钙剂和维生素 D 补充剂。
2、适度运动:适当的运动可以刺激骨骼生长,增强肌肉力量和平衡能力。老年人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如散步、太极拳、瑜伽等。建议每天进行 30 分钟以上的有氧运动,同时进行一些简单的抗阻训练,如使用弹力带锻炼四肢肌肉。
3、定期检查:老年人应定期进行骨密度检测,了解自己的骨骼健康状况。对于已经患有骨质疏松的患者,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规范治疗,必要时使用抗骨质疏松药物。
(二)改善居家环境
1、消除安全隐患:保持室内地面干燥、整洁,及时清理地上的电线、杂物等,避免绊倒。在卫生间、楼梯等容易滑倒的地方安装扶手,铺设防滑垫。
2、调整家具布局:合理摆放家具,保证室内通道宽敞、畅通,便于老年人行走。将常用物品放在容易拿到的位置,避免老年人因登高取物而摔倒。
(三)提升防摔意识
老年人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行走安全,尽量选择光线充足的时段外出,穿着舒适、合脚、防滑的鞋子。雨雪天气尽量减少外出,如需外出,最好有家人陪同。同时,老年人要积极治疗影响平衡能力的疾病,如眼部疾病、神经系统疾病等。
三、及时治疗,争取最佳康复效果
(一)尽早诊断与治疗
一旦老年人发生摔倒并怀疑髋部骨折,应立即停止活动,避免随意搬动患者,防止骨折移位加重损伤。及时拨打急救电话,送往医院进行 X 线、CT 等检查,明确骨折的类型和程度。对于大多数老年人髋部骨折,手术治疗是首选方案。手术可以帮助患者早期下床活动,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康复效果和生活质量。
(二)个性化治疗方案
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年龄、身体状况、骨折类型等因素,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对于身体条件较好的患者,可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或人工关节置换术;而对于身体条件较差、无法耐受手术的患者,则可能选择保守治疗,如皮肤牵引、骨牵引等,但保守治疗患者需要长期卧床,并发症的风险较高。
(三)术后康复与护理
术后康复训练对于患者的恢复至关重要。在医生和康复师的指导下,患者应尽早开始进行康复训练,包括关节活动度训练、肌肉力量训练等。同时,要加强护理,预防肺部感染、深静脉血栓、褥疮等并发症。鼓励患者进行深呼吸、有效咳嗽咳痰,定期翻身、拍背;指导患者进行下肢肌肉的主动收缩和舒张运动,促进血液循环。
老年人髋部骨折虽然危害巨大,但通过科学的预防措施,能够有效降低发生风险;即便不幸发生骨折,及时、规范的治疗和康复护理也能帮助患者最大程度地恢复健康。关爱老年人健康,从预防髋部骨折开始,让每一位老年人都能拥有健康、幸福的晚年生活。
(黄伟涛 襄城首山骨科医院 创伤关节外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