妊娠期糖尿病(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GDM)是指在妊娠期间首次发现或首次出现的糖尿病,是孕期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在全球范围内,妊娠期糖尿病的发病率大约在2%到10%之间,亚裔人群中患病率较高。这一疾病不仅对孕妇和胎儿的健康有显著影响,还可能对她们的长期健康产生深远影响。因此,了解妊娠期糖尿病的症状与风险,对于保障母婴健康至关重要。
一、妊娠期糖尿病的典型症状
妊娠期糖尿病的症状可能不明显,容易被忽视,但仍然存在一些典型表现,孕妇应予以关注:
1.频繁口渴:孕妇可能会感到异常口渴,即使喝了很多水也难以缓解。这是因为高血糖水平导致身体试图通过尿液排出多余的糖分,从而增加了水分的需求。
2.多尿:由于体内过多的葡萄糖通过肾脏排出,这会导致尿量增加。孕妇可能会发现自己需要更频繁地上厕所,尤其是在夜间。
3.疲劳感:尽管休息充足,孕妇仍可能感到持续的疲倦或无力。这是因为细胞无法有效利用血液中的葡萄糖作为能量来源,导致能量供应不足。
4.体重变化:妊娠期糖尿病可能导致孕妇体重增长过快,但也可能出现体重增长缓慢或停滞。这与胰岛素抵抗程度及饮食控制有关。
5.视力模糊:血糖水平的波动可能导致眼睛晶状体肿胀,进而引起视力模糊。这种情况通常是暂时的,但在血糖控制不佳时可能会持续存在。
6.感染风险增加:高血糖环境有利于细菌和真菌生长,因此孕妇可能更容易发生阴道、膀胱或皮肤感染,如酵母菌感染。
7.恶心呕吐加剧:虽然孕期恶心和呕吐是常见的早孕反应,但如果症状突然加重,尤其是伴有其他上述症状时,应考虑妊娠期糖尿病的可能性。
需要注意的是,许多患有妊娠期糖尿病的女性可能没有任何明显的症状,因此定期进行产前检查和血糖筛查是非常重要的。
二、妊娠期糖尿病的风险
妊娠期糖尿病的危害可分为对孕妇和对胎儿两个方面:
(一)对孕妇的风险
1.高血压:糖尿病孕妇发生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的发生率,较正常孕妇要增加4倍。高血压和高血糖叠加在一起,对母体和胎儿会更加危险。
2.羊水过多:患妊娠期糖尿病的孕妇,羊水过多的发生几率也会明显升高。
3.感染:糖尿病孕妇因为血糖升高比较容易发生泌尿系感染,而且怀孕期间因为用药受到限制,所以治疗比较麻烦。
4.产程延长与产道损伤:高血糖环境容易造成产程延长、产道损伤、产后出血,孕产妇分娩后死亡率明显增加。
5.未来糖尿病风险增加:虽然大多数妊娠期的糖尿病在分娩之后血糖都会恢复正常,但因为妊娠期糖尿病会影响到妊娠糖代谢的生理变化,有遗传倾向的女性更容易发生糖耐量的异常,将来可能出现血糖异常,甚至发展为糖尿病。
(二)对胎儿的风险
1.先天性畸形:糖尿病孕妇胎儿先天性畸形的发生率较一般孕妇要高2-3倍,尤其是心血管畸形,如室间隔缺损。
2.胎儿生长发育异常:一方面,高血糖环境会导致胎儿胰岛素分泌增加,促进胎儿脂肪和体重增加,增加巨大儿的发生率;另一方面,高血糖也可能导致宫内生长迟缓,胎儿发育过大或过小,对胎儿产生不利影响。
3.死产、死胎率增加:受孕36周后伴有重度宫内缺氧或先兆子痫、酮症酸中毒者,更容易发生死胎,而且还会造成新生儿的患病率、死亡率增加。
4.远期影响:妊娠期糖尿病孕妇娩出的胎儿在儿童期可能出现肥胖,2型糖尿病发生率明显增加,且之后其智力、精神、行为的发育都会受影响。
三、妊娠期糖尿病的成因与影响因素
1.胰岛素抵抗增加:妊娠期间,胎盘产生的激素(如胎盘生乳素、雌激素和孕激素等)会对胰岛素产生抵抗作用,使得胰岛素的效应减弱,身体就需要更多的胰岛素来维持正常的血糖水平。当胰岛素的分泌不足以抵抗胎盘产生的这些激素时,就会导致糖尿病的发生。
2.胰岛素分泌相对不足:部分孕妇在妊娠期间胰岛素分泌相对不足,无法满足身体对胰岛素的需求,进而引发糖尿病。
3.遗传因素:有家族糖尿病史的孕妇患妊娠期糖尿病的风险较高。
此外,孕妇的年龄、孕前体重、孕期体重增加、饮食习惯、运动状况等也与妊娠期糖尿病的发生密切相关。
四、妊娠期糖尿病的管理与预防
1.饮食管理:妊娠期糖尿病的基础是饮食控制。孕妇应选择低糖、低脂、高纤维饮食,少食多餐,避免高糖食物和饮料。总能量摄入应根据体重和活动水平调整,确保满足胎儿需求且血糖不过高。
2.适量运动:体力活动有助于改善胰岛素敏感性,控制血糖。孕妇每周至少150分钟中等强度运动,如散步、游泳或孕妇瑜伽,但避免剧烈运动和可能导致跌倒的活动。
3.药物治疗:若饮食和运动无法控制血糖,医生可能建议使用胰岛素或口服降糖药如二甲双胍,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4.定期产检与血糖监测:孕妇应定期产检,关注胎儿发育。每天测量并记录空腹及餐后血糖,以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5.心理调适:保持良好心态,避免焦虑、紧张。家人应给予充分支持和关爱,帮助孕妇度过特殊时期。
综上所述,妊娠期糖尿病是孕期常见并发症,威胁孕妇和胎儿健康。了解症状和风险,采取管理预防措施,可降低危害,保障母婴健康。孕妇应重视筛查和管理,配合医生治疗,迎接健康宝宝。
(边艳丽 禹州市第二人民医院 妇产科 主管护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