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从标本到报告:病理科的神奇转变

2024-12-14 01:46 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

在医院中,有一个科室虽不为患者所熟知,却在疾病诊断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那就是病理科。病理科的工作是将从患者身上取下的组织标本,通过一系列复杂而精细的处理,最终转变为对临床治疗具有重要指导意义的病理报告。本文将详细阐述病理科从标本到报告的神奇转变过程。

一、标本接收与核对

病理科的工作始于标本的接收。当临床医生通过手术、活检或穿刺等方式获取患者病变组织后,这些标本会被送至病理科。接收人员首先会对标本进行核对,确保标本袋上的信息与申请单一致,包括患者姓名、送检部位等。同时,检查标本袋内的固定液是否足量,以保证标本在运输过程中不会因干燥或污染而受损。核对无误后,接收人员会为标本生成专属的病理号,并建立相应的电子信息档案,为后续工作打下基础。

二、标本固定

固定是病理科处理标本的重要步骤之一。标本到达病理科后,会被立即放入固定液中,常用的固定液有10%中性福尔马林等。固定的目的是保持标本的形态和结构,防止细胞自溶和腐败,为后续的处理和诊断提供良好的基础。固定时间依据送检组织的大小和类型而定,通常为6-48小时不等。对于大标本,可能需要提前剖开进行预处理,以确保固定液能够充分渗透。

三、取材

取材是病理诊断的关键步骤,需要病理医生具备丰富的临床经验和专业技能。取材时,病理医生会仔细观察标本的外观、质地和颜色等特征,结合临床信息,选择具有代表性的病变组织和周围正常组织进行切取。取材的大小和数量需适中,既要保证诊断的准确性,又要避免浪费。取材过程中,医生还会详细记录标本的特征和取材位置,为后续的诊断和报告提供依据。

四、脱水、透明、浸蜡

经过取材后的组织块需要进行脱水、透明和浸蜡处理。脱水是通过一系列浓度逐渐增高的酒精溶液,将组织内的水分置换出来。透明则是利用二甲苯等透明剂,使组织呈现不同程度的透明状态,便于光线的透过。浸蜡则是将透明后的组织块放入融化的石蜡中,使石蜡渗透到组织内部,替代透明剂,为后续的包埋和切片做准备。这一系列步骤通常需要十几个小时至数天的时间,且每一步都需要严格控制温度和时间,以确保处理效果。

五、包埋与切片

包埋是将浸蜡后的组织块放入融化的石蜡中,待石蜡凝固后形成蜡块的过程。蜡块制作完成后,就可以进行切片了。切片是将蜡块切成厚度只有几微米的薄片,然后附着在玻片上。切片过程需要经验丰富的技师操作,以保证切片的完整性和均匀性。切片完成后,还需要进行染色处理,使组织中的不同成分呈现不同的颜色,便于在显微镜下观察。

六、阅片与诊断

阅片和诊断是病理科医生的核心工作。医生会通过显微镜对染色后的切片进行仔细观察,分析细胞的形态、结构和排列方式等特征,结合临床信息,做出病理诊断。对于疑难病例,医生还可能需要借助免疫组化、特殊染色、分子病理等技术进行辅助诊断。诊断过程需要医生具备扎实的医学知识和丰富的临床经验,以确保诊断的准确性。

七、报告出具

诊断完成后,病理医生会撰写病理报告。报告内容通常包括患者的基本信息、送检标本的描述、病理诊断结果以及可能的治疗建议等。报告需要经过复核后打印并发出。报告时间因病理类型、标本大小和复杂程度而异,一般需要3-5个工作日。对于疑难病例或需要额外检查的病例,报告时间可能会更长。

病理科从标本到报告的转变过程是一个严谨、复杂且耗时的过程。每一个环节都需要病理科工作人员精心操作和严格控制,以确保诊断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正是这些默默无闻的工作者,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了坚实的支撑。

(薛金慧 郑州大学附属郑州中心医院 病理科 副主任技师)


特别声明:本文内容由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投稿作者发布,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仅提供发布平台。如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删除!

相关文章

在线访客: 今日访问量:
昨日访问量: 总访问量:

栏目简介 | 联系我们 | 咨询建议

© 2025 河南广播电视台法治频道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40537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