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心病,即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是由于冠状动脉发生粥样硬化、狭窄或堵塞,导致心肌供血不足的一种心脏病。随着现代社会生活压力的增大,冠心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已成为全球范围内的主要健康问题之一。虽然西医通过药物、手术等治疗手段对冠心病的管理和干预起到了积极作用,但中医作为一个有着几千年历史的医学体系,在冠心病的预防和治疗方面同样具有独特的优势。
1. 中医对冠心病的理解是什么?
中医认为,冠心病的发生与“气血失调”和“脏腑功能失衡”密切相关。中医的理论中,心脏被视为“五脏六腑”中的“君主之脏”,负责“藏神、主血脉、主心神”,如果心脏的功能受到损害,血脉就无法通畅,气血运行不畅,最终导致冠心病的发生。常见的中医辨证类型有以下几种:(1)气虚血瘀型:此类患者常感到气短、乏力、胸闷等症状。中医认为是由于气虚导致心脏功能不足,血液循环不畅,进而形成血瘀。(2)阴虚火旺型:此类患者常有口干、烦躁、心悸等症状。中医认为是由于心阴不足,导致虚火上扰,血管受损,形成冠心病。(3)痰湿阻络型:此类患者常有胸闷、咳嗽、痰多等症状。中医认为是由于体内湿气过重,痰湿阻塞血管,导致心脏供血不足。(4)肝郁气滞型:此类患者常有胸闷、焦虑、易怒等症状。中医认为是由于肝气郁结,气机不畅,影响心脏的血液供应。
2. 中医调护冠心病的妙招有哪些?
中医调护冠心病的方法着重于“辨证施治”,通过调整体质、疏通经络、活血化瘀等手段来改善心脏功能,缓解症状。以下是几种常见的中医调护冠心病的妙招:(1)活血化瘀,改善血流:冠心病的发生与血液循环不畅、血瘀有关。中医认为,活血化瘀可以改善血液循环,降低血栓形成的风险。常用的中药包括丹参、红花、三七等。这些药物能够活血化瘀,促进血液流通,减轻心脏的负担。例如,丹参能够扩张冠状动脉,改善心肌供血,适合于冠心病引起的胸痛、心绞痛等症状。(2)补气养血,调节心脏功能:冠心病患者多伴随气虚、血虚的症状,中医强调通过补气养血来调节心脏功能。常用的药材有人参、黄芪、当归、枸杞等。人参和黄芪能大补气血,增强心脏的泵血功能,改善冠心病引发的乏力、心悸等症状。而当归和枸杞则有助于滋阴养血,改善心脏供血不足的情况。(3)通络止痛,缓解胸痛:冠心病常伴随胸痛、心绞痛等症状,中医通过疏通经络,缓解胸痛。常用的治疗方法有针灸、拔罐、推拿等。例如,针灸可以通过刺激特定的穴位如内关、膻中等,改善气血流通,缓解胸痛。拔罐则可以通过吸力刺激背部的相关经络,促进血液循环,减轻疼痛。(4)饮食调理,养护心脏:中医强调“药食同源”,通过合理的饮食调理来帮助防治冠心病。冠心病患者应食用一些具有活血化瘀、降脂作用的食物,如山楂、黑枸杞、胡萝卜、大蒜等。山楂能帮助降脂,改善血液循环;黑枸杞有助于滋阴养血,保护血管;胡萝卜和大蒜则有助于扩张血管,改善血流。患者还应避免油腻、辛辣的食物,保持清淡的饮食,以减少心脏负担。(5)情志调养,保持心情舒畅:中医认为,情志不畅、忧虑过度会影响心脏健康,导致气血失调。冠心病患者应保持愉快的心情,避免过度紧张和压力。通过冥想、太极、瑜伽等方法可以舒缓压力,调节情绪,有助于改善心脏健康。
(郝丽娜 安阳市中医院 肺病二科(老年病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