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是一种用于开通狭窄或堵塞的冠状动脉、恢复心肌血供的微创手术,主要用于治疗冠心病。以下是冠状动脉介入治疗进行的详细步骤和相关信息:
一、术前准备
患者评估:
进行全面的身体检查,包括凝血功能、肝功能、肾功能、心脏彩超、胸部CT、心电图等。
冠状动脉血管造影检查是必不可少的,以明确冠状动脉的狭窄或阻塞程度。
术前用药:
患者需按照医嘱按时按量服用一些必要的药物,如抗心绞痛药物和抗血小板药物,以稳定病情并预防术中或术后出现缺血性并发症。
消毒与麻醉:
患者在导管室进行消毒和铺巾后,对动脉穿刺部位进行局部麻醉。
二、手术步骤
动脉穿刺:
医生使用导丝穿刺颈动脉(或其他合适的动脉),然后将导管通过导丝送入动脉,直至到达心脏的血管,即冠状动脉。
造影剂注入:
在冠状动脉内注入造影剂(通常是含碘的),造影剂能清晰显示冠脉血管的情况,帮助医生观察是否有狭窄或阻塞。
狭窄评估:
通过造影剂的显示效果,医生评估狭窄的严重程度。如果狭窄程度超过75%,通常认为需要进行介入治疗。
球囊扩张:
若确定需要治疗,医生会通过导管将一个小球囊送至狭窄的冠状动脉部位。然后充气使球囊膨胀,从而扩张狭窄的血管。球囊扩张可以增加血管的直径,改善血流。
支架植入:
球囊扩张后,医生可能会选择在狭窄部位植入药物支架或金属支架,以支撑血管并保持其通畅。支架植入通常与球囊扩张术结合使用。
止血与包扎:
治疗后,医生会压迫动脉穿刺部位进行止血,通常使用止血器或绷带加压包扎。几个小时后,可以撤除压迫,伤口基本愈合。
三、术后护理与康复
药物治疗:
术后,患者通常需要长期服用抗血小板药物(如氯吡格雷、阿司匹林等)和降脂类药物(如他汀类药物),以预防血管再狭窄或支架血栓形成。
饮食调整:
患者应保持低盐低脂的饮食,适量摄入瘦肉和鱼,戒烟戒酒。对于原有糖尿病和高血压的患者,饮食控制更为重要,最好咨询医生制定个性化的饮食方案。
适量运动:
术后,患者应根据自身情况进行适量的运动,如散步、打太极拳、练习瑜伽等,以促进血液循环和增强免疫力。
心理调适:
脑梗患者常伴有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护理人员和家属应给予患者充分的心理支持,鼓励其积极面对康复过程。
定期复查:
患者应定期到医院复查,监测血压、血脂、血糖等指标,以及心脏功能的变化。
四、注意事项
术前准备充分:
完善相关检查,确保手术安全。
术前用药要遵医嘱,按时按量服用。
术中配合:
在手术过程中,患者应保持放松状态,配合医生的操作。
术后观察:
术后要密切观察伤口情况,如有渗液、红肿、疼痛加剧等异常情况,应及时就医。
生活调整:
术后要调整生活习惯,避免过度劳累和情绪激动,保持良好的心态和充足的睡眠。
综上所述,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微创手术,用于治疗冠状动脉狭窄或阻塞。通过精心的术前准备、细致的手术操作和全面的术后护理与康复措施,患者可以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冯利霞 郑州颐和医院 心内科五病区 主治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