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后疼痛是一种常见的术后并发症,可能由手术创伤、炎症反应、神经损伤等多种因素引起。它不仅给患者带来身体上的不适,还可能影响患者的心理状态和术后恢复。为了帮助患者有效管理术后疼痛,麻醉科医生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将从麻醉科医生的角度出发,详细介绍他们如何帮助患者缓解术后疼痛。
一、麻醉科医生在疼痛管理中的角色
麻醉科医生是专门负责在手术、诊断检查和疼痛管理过程中提供麻醉服务的医学专家。他们的工作不仅仅是确保患者在手术期间无痛,还包括监测和维持患者的生命体征,确保患者在整个医疗过程中安全。在疼痛管理方面,麻醉科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手术类型,制定个性化的镇痛方案,以确保患者能够舒适地度过术后恢复期。
二、麻醉科医生常用的镇痛方法
1.药物治疗
(1)静脉注射镇痛:将镇痛药物通过静脉注射到患者体内,起效快但维持时间短,需要反复注射。这种方法适用于疼痛严重的患者,但存在呼吸抑制的风险。
(2)肌肉注射镇痛:将镇痛药物通过肌肉注射到患者体内,起效相对较慢但维持时间较长。适用于术后疼痛症状较为严重的患者,尤其是当口服药物治疗效果不佳时。
(3)口服给药:适用于神志清醒、非胃肠道手术或胃肠功能恢复良好的轻至中度疼痛患者。常用药物为非甾体类抗炎药(布洛芬、双氯芬酸钠)和阿片类药物(可待因、吗啡)。务必遵医嘱用药,避免过量或不当使用导致不良反应。
2.局部镇痛
(1)透皮贴:将含有镇痛药物的贴剂贴于患者皮肤,以达到镇痛效果。这种方法维持时间长但效果可能不确切,因此较少使用。
(2)切口注射:在手术缝皮时将长效镇痛药物注射于肌层表面及皮下,起到镇痛作用。这种方法费用低但存在局麻药容易吸收入血导致中毒的风险。
(3)椎管内镇痛:适合椎管内麻醉患者,效果确切、持久且不影响活动。但需注意术后尿储留、排便障碍等副作用,以及硬膜外感染的高风险。
(4)外周神经阻滞镇痛:在超声引导下进行,局麻药注射于外周神经及肌筋膜,镇痛确切且不影响运动。此操作需专业麻醉科医生执行,确保安全性。
3.病人自控镇痛(PCA)
病人自控镇痛(PCA)是一种镇痛方法,允许患者根据疼痛程度自行调整镇痛药物的用量。包括静脉PCA(PCIA)和硬膜外PCA(PCEA),具有镇痛效果好、用药量少、副作用少等优点,但需在麻醉科医生指导下使用。
4.物理治疗
物理治疗如冷敷、热敷、按摩等,可助麻醉科患者缓解术后疼痛。这些方法促进血液循环、缓解肌肉紧张、减轻炎症,但需遵医嘱正确使用方法和时机,以确保安全有效。
5.心理治疗
心理治疗如认知行为疗法和放松训练,能助患者调整心态,减轻疼痛感知。麻醉科医生会与心理科医生合作,提供全面疼痛管理,帮助患者应对术后心理压力和焦虑,加速康复。
三、麻醉科医生在疼痛管理中的注意事项
1.个性化镇痛方案
麻醉科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疼痛程度制定个性化的镇痛方案。这包括选择合适的镇痛药物、给药方式和剂量等。
2.监测生命体征
在使用镇痛药物的过程中,麻醉科医生会持续监测患者的心率、血压、呼吸等生命体征,确保患者的安全。
3.预防并发症
麻醉科医生需要随时准备处理可能出现的任何麻醉相关的并发症,如呼吸抑制、心跳过缓或过速等,并迅速采取必要的救治措施。
4.患者教育
麻醉科医生会向患者及其家属详细解释镇痛药物的使用方法、可能的不良反应以及注意事项等,以确保患者能够正确使用药物并减少不必要的担忧。
四、结论
手术后疼痛是一种常见的术后并发症,但麻醉科医生通过多种镇痛方法可以有效帮助患者缓解疼痛感。从药物治疗到局部镇痛方法,再到病人自控镇痛和物理治疗、心理治疗等,麻醉科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镇痛方案。同时,在使用镇痛药物的过程中,麻醉科医生会持续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并预防可能出现的并发症。通过全面的疼痛管理服务,麻醉科医生致力于确保患者能够舒适地度过术后恢复期并加速康复进程。
(王智伟 禹州市第二人民医院 麻醉科 副主任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