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中医急救智慧,儿童急惊风的辨证施治与家庭应对

2024-06-15 15:47 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

中医急救,作为中华医学宝库中的璀璨明珠,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智慧。在面对儿童急惊风这一紧急情况时,中医以其独特的辨证施治理念和家庭应对策略,为患儿及其家庭提供了宝贵的救治指南。本文将深入探讨儿童急惊风的中医辨证施治原则与家庭应对方法,旨在提高公众对儿童急惊风中医急救的认识,促进儿童健康。

一、儿童急惊风的中医认识

急惊风,中医病名,是小儿时期常见的一种急重病症,以临床出现抽搐、昏迷为主要特征。古称“惊风”,又名“惊厥”。任何季节均可发生,一般以1—5岁的小儿为多见,年龄越小,发病率越高。其证情往往比较凶险,变化迅速,威胁小儿生命。西医学中因高热、脑膜炎、脑炎、血钙过低、大脑发育不全、癫痫等所致的抽搐属中医急惊风范畴。中医认为,急惊风的发生,主要是由于外感时邪,内蕴痰热,惊恐窒息及其他原因所致。

二、中医辨证施治原则

中医对儿童急惊风的治疗,遵循“急则治标,缓则治本”的原则,强调辨证施治,根据患儿的具体症状、体质和病因,采用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外感风热型

症状:发热,头痛,咳嗽,流涕,咽红,烦躁不安,继而惊厥发作,神志不清,苔黄,脉浮数。

治法:辛凉解表,清热解毒。

方剂:银翘散加减。

气营两燔型

症状:高热不退,头痛项强,口渴烦躁,谵妄,神昏惊厥,舌红绛,苔黄糙,脉弦数或洪大。

治法:清气凉营,解毒透疹。

方剂:清瘟败毒饮加减。

湿热疫毒型

症状:高热烦躁,头痛呕吐,神志昏迷,惊厥频作,苔黄腻,脉滑数。

治法:清热化湿,解毒熄风。

方剂:黄连解毒汤合白头翁汤加减。

痰火惊风型

症状:发热,烦躁,咳嗽,喉间痰鸣,呕吐痰涎,惊厥发作,甚则昏迷,苔黄腻,脉弦滑。

治法:清热化痰,开窍熄风。

方剂:礞石滚痰丸加减。

惊恐惊风型

症状:面青,乍惊乍恐,睡卧不宁,惊厥夜啼,苔薄白,脉弦。

治法:镇惊安神,平肝熄风。

方剂:琥珀抱龙丸加减。

三、家庭应对方法

在面对儿童急惊风时,家庭作为第一现场,其应对策略至关重要。以下是一些中医推荐的家庭应对方法:

保持冷静:家长应首先保持冷静,避免过度惊慌,以免给患儿带来额外的心理压力。

安全体位:将患儿侧卧,以防呕吐物堵塞呼吸道,同时松开衣领,保持呼吸道通畅。

物理降温:对于高热患儿,可采用物理降温方法,如用温水擦拭身体,或用冰袋冷敷额头,以降低体温,减少惊厥发作。

穴位按压:中医推荐按压人中、合谷、内关等穴位,有助于缓解惊厥症状,促进患儿清醒。

及时送医:在采取上述家庭应对措施的同时,应尽快将患儿送往医院,接受专业医生的诊断和治疗。

四、中医预防策略

预防儿童急惊风,中医强调“治未病”,即通过调节饮食、起居、情志等方面,增强体质,提高抵抗力。建议家长注意以下几点:

合理饮食:保证患儿营养均衡,避免偏食、挑食,适量增加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摄入。

充足睡眠:保证患儿充足的睡眠时间,避免熬夜,有助于调节身体机能,增强免疫力。

适度运动:鼓励患儿进行适度的户外活动,如散步、跑步、跳绳等,有助于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

调节情志:关注患儿的情绪变化,避免过度惊吓、紧张等不良情绪刺激,保持心情愉悦。

五、结语

儿童急惊风作为一种紧急情况,需要家长和医生的共同努力来应对。中医以其独特的辨证施治理念和家庭应对策略,为患儿提供了宝贵的救治指南。通过合理饮食、充足睡眠、适度运动和调节情志等预防措施,可以有效降低儿童急惊风的发生率。在面对急惊风时,家长应保持冷静,采取正确的家庭应对措施,并及时送医治疗,以保障患儿的健康和安全。让我们携手努力,将中医的智慧应用到儿童急惊风的防治中,为孩子们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翟倩 新野县中医院 儿科 主治中医师)


特别声明:本文内容由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投稿作者发布,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仅提供发布平台。如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删除!

相关文章

在线访客: 今日访问量:
昨日访问量: 总访问量:

栏目简介 | 联系我们 | 咨询建议

© 2025 河南广播电视台法治频道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40537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