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临床上,急诊急救护理在急诊医学中具有重要意义,对保证患者生命健康安全、提升抢救质量也有重要价值,能够降低患者的伤残率,有助于患者康复质量与生命质量的提升。那么,急诊急救护理知识有哪些呢?下面我们一起“打卡”知识点。
一、院前急救护理提升抢救成功率
院前急救护理是急危重症患者进入院前的急救护理干预,对患者急性伤害与发病现场的初步急救处理。院前急救护理过程中,需为患者提供急性伤害与发病现场的初期处理,同时还需为患者提供转运途中基础生命支持和监护护理。
院前初步急救能够提升院内急救的质量并缩短院内急救的时间,有助于患者院内诊疗质量的提升,有利于挽救患者生命,可有效避免二次损伤的风险,缓解患者焦虑情绪,有效提升抢救成功率。
院前急救护理措施:
1、急救车内的急救物品、药品齐全,性能良好,处于备用状态。
2、接听急救电话时,详细询问病情、地点、联系方式等,并记录来电时间。
3、以最快地速度迅速到达现场。
4、抵达现场后,对病情作出初步诊断,病情危重时,配合医生对病人实施救护措施,包括胸外心脏按压、人工呼吸、气管插管、心脏电除颤、心电监护、止血、骨折固定等。
5、根据病情协助病人采取合适卧位。
6、建立静脉通道,遵医嘱应用急救药物。
7、关怀安慰病人,保持镇静,向家属介绍病情,以取得合作与理解。
8、如病人病情允许,应尽快、安全地将病人转运到医院,作进一步诊断和治疗。
二、院内急诊急救护理
院内急诊急救护理是急危重症患者进入医院急诊科后展开的医疗急救护理干预,属于院内急诊科的关键工作内容。建立健全的“绿色通道”救治制度,可确保急危重症患者的抢救工作及时、准确、有效进行,为患者进行快速鉴别诊断、急诊检查和危及生命问题的处理干预。
院内急救护理措施
1、评估患者生命体征,根据病情分级分区救治,采取相应的急救护理措施,包括安置正确体位、吸氧、建立有效静脉通路、留取标本,注意保护隐私。
2、动态监测患者生命体征,观察病人病情变化,每小时记录,及时汇报医生。
3、协助医生对外伤、出血、骨折病人进行伤口包扎、止血、肢体固定。
4、保持呼吸道通畅,昏迷病人头偏向一侧,及时吸出分泌物、呕吐物,以防误吸、窒息。
5、遵医嘱正确实施各种药物治疗,严格执行三查七对,注意用药后反应和效果评价。
6、保持各种导管在位通畅,妥善固定。
7、根据患者自理能力分级,做好患者的基础护理和专科护理。
8、严格进行交接班工作,认真执行交接查对程序。
9、针对急诊病人的心理特点采取个性化心理护理,同时做好病人家属的心理疏导工作。
10、完善护理记录,遵医嘱妥善安置、转运病人。
总之,急救患者若及时诊断和有效治疗, 可明显改善该患者的预后。护理人员应对急诊疾病的特点有充分的认识, 需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 熟练掌握急救护理知识, 为后续医生治疗提供依据, 对急诊患者预后意义重大。
(刘阳 永城市人民医院 急诊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