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绞痛,作为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引发的心肌暂时性缺血缺氧症状,是冠心病患者常见的临床表现,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随着医学科技的飞速发展,心绞痛的治疗手段日益丰富,从传统的药物治疗到先进的介入治疗乃至外科手术,为患者提供了更为个性化、精准的治疗选择。本文将全面解析心绞痛治疗的新进展,涵盖药物治疗、介入治疗及外科手术治疗三大方面。
一、药物治疗:基础与创新的结合
药物治疗是心绞痛治疗的基础,旨在缓解心绞痛症状,预防心肌梗死,改善预后。传统药物包括硝酸酯类药物、β受体阻滞剂、钙通道阻滞剂、抗血小板药物及他汀类药物等。
硝酸酯类药物:通过扩张冠状动脉及周围血管,增加心肌供血,减轻心绞痛症状。新型长效硝酸酯制剂如依姆多,提高了患者的依从性,减少了耐药性。
β受体阻滞剂:通过减慢心率、降低心肌收缩力,减少心肌耗氧量,缓解心绞痛。新一代β受体阻滞剂如比索洛尔,具有更平稳的血流动力学效应,减少副作用。
钙通道阻滞剂:通过抑制钙离子内流,松弛血管平滑肌,扩张冠状动脉,改善心肌供血。新型钙通道阻滞剂如氨氯地平,具有更长的半衰期,提高治疗稳定性。
抗血小板药物:如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用于预防血栓形成,减少心肌梗死风险。新一代抗血小板药物如普拉格雷、替卡格雷,具有更强的抗血小板活性,降低出血风险。
他汀类药物:通过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减少动脉粥样硬化进展,稳定斑块,降低心血管事件风险。高强度他汀治疗已成为标准治疗策略之一。
近年来,新型药物如雷诺嗪、伊洛前列素等,为难治性心绞痛提供了新的治疗选择,通过改善心肌代谢、扩张微血管,减轻心绞痛症状。
二、介入治疗:微创与精准并进
介入治疗以其微创、恢复快、疗效确切的优势,在心绞痛治疗中占据重要地位。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通过球囊扩张、支架置入等手段,开通狭窄或闭塞的冠状动脉,恢复心肌供血。新一代药物洗脱支架,如依维莫司洗脱支架、佐他莫司洗脱支架,显著降低了支架内再狭窄率。
旋磨术与激光消融术:对于钙化严重或复杂病变,旋磨术与激光消融术能有效去除钙化斑块,为PCI创造有利条件。
微血管介入治疗:针对微血管功能障碍导致的心绞痛,如冠状动脉内注射腺苷、尼可地尔等药物,可改善微血管灌注,缓解症状。
三、外科手术治疗:传统与创新的融合
尽管介入治疗已成为心绞痛治疗的主流,但对于部分复杂病变,外科手术治疗仍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通过建立新的血管通道,绕过狭窄或闭塞的冠状动脉,恢复心肌供血。近年来,微创CABG(MIDCABG)技术,如小切口直视下手术、机器人辅助手术,减少了手术创伤,加速了术后恢复。
心肌激光血运重建术(TMR):对于严重弥漫性冠状动脉病变,TMR可通过激光在心肌内创建微小通道,促进侧支循环建立,改善心肌灌注。
杂交手术:结合PCI与CABG的优势,针对多支血管病变,采用最小创伤策略,优化治疗效果。
四、个体化治疗策略
随着精准医疗理念的深入,心绞痛治疗越来越注重个体化策略。基于患者的临床表现、冠状动脉病变特点、合并症及患者意愿,制定最适合的治疗方案,实现治疗效果的最大化。
结语
心绞痛治疗的新进展,从药物治疗到介入治疗再到外科手术治疗,为患者提供了更为丰富、精准的治疗选择。随着医学科技的进步,个体化、精准化治疗将成为未来心绞痛治疗的主流趋势。在这个过程中,医生、患者及家属的紧密合作,以及跨学科团队的协同作战,将为心绞痛患者带来更加美好的治疗前景。让我们携手并进,共同探索心绞痛治疗的新领域,为患者创造更加健康、美好的未来。
(郭旭 社旗县人民医院 心内一科 副主任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