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急诊护理中的“疼痛管理”:如何有效缓解患者痛苦

2024-03-27 17:16 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

一、疼痛评估:准确了解疼痛状况
疼痛评估是疼痛管理的基石,至关重要。急诊科医护人员需通过详细询问病史、观察患者行为表现及进行生理检查,全面评估患者的疼痛状况。常用的疼痛评估工具包括视觉模拟评分法(VAS)、数字评分法(NRS)和面部表情评分法(FPS-R)等,其中VAS和NRS适用于成人,FPS-R则特别适用于儿童、老年人或表达能力受限的患者。通过评估,医护人员可了解患者的疼痛程度、部位、性质及持续时间,为后续治疗提供精准依据。

二、药物治疗:合理选用镇痛药物
药物治疗是缓解急性疼痛的主要手段。在急诊科,常用的镇痛药物包括非甾体抗炎药(NSAIDs)、阿片类药物及局部麻醉药等。NSAIDs如布洛芬、吲哚美辛,适用于轻度至中度疼痛,成瘾性和依赖性相对较小。阿片类药物如吗啡、芬太尼,镇痛效果显著,但需注意其成瘾性、呼吸抑制等副作用,适用于中重度疼痛。局部麻醉药如利多卡因、布比卡因,则通过阻断神经传导实现局部镇痛,适用于局部创伤或手术后的疼痛管理。

三、非药物治疗:多种方法缓解疼痛
除了药物治疗,非药物治疗在急诊科疼痛管理中同样重要。物理疗法如冷敷和热敷是常用的非药物方法。冷敷适用于急性创伤或炎症引起的疼痛,通过降低皮肤温度和收缩血管减轻肿胀和炎症;热敷则适用于肌肉紧张性疼痛,通过提高皮肤温度和扩张血管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和代谢。此外,针灸、按摩、放松训练等也是有效的非药物治疗手段。

四、心理支持:缓解焦虑情绪
急诊科中的疼痛患者常伴有焦虑、恐惧等情绪,这些情绪会加剧疼痛感受。因此,医护人员需为患者提供心理支持,帮助他们缓解焦虑情绪,增强治疗信心。心理支持可通过心理疏导、心理咨询、心理治疗等方式进行,如深呼吸训练、渐进性肌肉松弛训练等放松疗法,以减轻患者紧张情绪,从而缓解疼痛。

五、个性化护理方案:满足不同患者需求
每位疼痛患者的病情和疼痛感各异,医护人员需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护理方案,确保治疗针对性和有效性。

六、持续监测与调整:确保治疗效果
在疼痛管理过程中,医护人员需持续监测患者的疼痛情况,并根据患者反应和治疗效果及时调整治疗方案,以确保最佳治疗效果。

总之,急诊护理中的疼痛管理是一项复杂而重要的任务。通过准确的疼痛评估、合理的药物治疗、有效的非药物治疗、心理支持以及个性化护理方案的综合运用,医护人员可为患者提供全面、个性化的疼痛管理服务。这不仅能减轻患者痛苦,提高治疗效果,还能促进患者康复进程和生活质量的提高。

(时洪梦 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 急诊科)


特别声明:本文内容由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投稿作者发布,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仅提供发布平台。如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删除!

相关文章

在线访客: 今日访问量:
昨日访问量: 总访问量:

栏目简介 | 联系我们 | 咨询建议

© 2025 河南广播电视台法治频道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40537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