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颅内不定时炸弹-动脉瘤

2024-11-10 20:49 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

颅内动脉瘤,这个听起来就让人不寒而栗的名词,犹如一颗潜藏在大脑深处的定时炸弹,随时可能引发致命的危机。尽管它并非真正的肿瘤,而是一种由于脑动脉管壁异常膨出所形成的凸起或鼓包,但其带来的危害却不容小觑。本文将深入探讨颅内动脉瘤的相关知识,包括其定义、形成原因、临床表现、诊断方法、治疗策略以及预防建议,以期为公众提供一份全面而实用的健康指南。

一、颅内动脉瘤的定义与形成原因

颅内动脉瘤,顾名思义,是发生在颅内动脉管壁上的异常膨出。它犹如一根用久了的水管上鼓出的一个包,一旦水管内的压力过高,就可能发生破裂,引发严重的后果。颅内动脉瘤的形成是一个多因素的过程,主要包括先天性因素、动脉硬化、感染以及创伤等。先天性血管壁发育缺陷、血管壁中层缺少弹力纤维和平滑肌,以及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发展的动脉粥样硬化,都是动脉瘤形成的重要原因。此外,身体其他部位的感染病灶,如细菌性心内膜炎,以及颅脑损伤、手术创伤等,也可能导致动脉瘤的形成。

二、颅内动脉瘤的临床表现

颅内动脉瘤在未破裂时,大多数患者可能没有明显症状。然而,当动脉瘤逐渐增大并压迫周围组织或神经时,患者可能会出现头痛、眼睑下垂、复视、视力下降、面部疼痛等症状。一旦动脉瘤破裂,患者往往会突发剧烈头痛,这种头痛被形容为“一生中最剧烈的头痛”,同时伴有恶心、呕吐、颈项强直等症状。严重时,患者会迅速陷入昏迷,甚至因大量出血、脑疝而死亡。因此,对于颅内动脉瘤的早期发现和诊断至关重要。

三、颅内动脉瘤的诊断方法

颅内动脉瘤的诊断主要依赖于影像学检查。头颅CT是首选的检查方法,它可以快速确定有无出血以及出血的部位和出血量。然而,对于未破裂的动脉瘤,CT可能难以直接显示。此时,磁共振血管成像(MRA)和计算机断层血管造影(CTA)可以提供更为详细的信息,但它们对于小动脉瘤的检出率可能较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是诊断颅内动脉瘤的“金标准”,它可以清晰地显示动脉瘤的位置、大小、形态以及与周围血管的关系,为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重要依据。

四、颅内动脉瘤的治疗策略

颅内动脉瘤的治疗取决于其大小、位置和增长速度。对于未破裂且无症状、直径较小的动脉瘤,可以选择保守治疗,即定期进行影像学复查,密切观察动脉瘤的变化。然而,对于大多数颅内动脉瘤,特别是那些有破裂风险或已经破裂的动脉瘤,则需要积极的治疗。治疗方法主要包括开颅手术夹闭和血管内介入治疗。开颅手术需要在全身麻醉下进行,医生通过打开颅骨,暴露包含动脉瘤的脑区域,并使用特制的动脉瘤夹将动脉瘤的颈部夹住,从而阻止血液继续流入动脉瘤。血管内介入治疗则是一种微创手术,医生通过在大腿根部股动脉进行穿刺,将微导管通过血管系统插入到颅内动脉瘤的部位,并通过微导管向动脉瘤内填入弹簧圈、球囊、支架等材料,使动脉瘤内形成血栓,从而达到栓塞动脉瘤的目的。

五、颅内动脉瘤的预防建议

尽管目前还没有特效的方法可以完全预防颅内动脉瘤的发生,但我们可以通过一些措施来降低发病风险。首先,积极治疗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基础疾病,保持血压、血脂、血糖在正常范围内,减少对血管壁的损伤。其次,戒烟限酒,吸烟和过量饮酒都会对血管壁造成损害,增加动脉瘤的发病风险。此外,保持均衡的饮食也很重要,多吃新鲜蔬菜水果,少吃高脂肪、高胆固醇、高盐的食物,有助于预防动脉硬化。同时,规律作息,避免长期熬夜,保证充足的睡眠,让大脑和身体得到充分的休息。最后,建议定期进行头部影像学检查,尤其是有家族史、患有基础疾病、长期吸烟饮酒的高危人群,以便早期发现、早期治疗。

六、结语

颅内动脉瘤虽然凶险,但只要我们提高警惕,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就能够有效地降低其危害。通过加强健康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颅内动脉瘤的认识和重视程度,我们可以共同守护大脑的健康与安全。同时,对于已经确诊的颅内动脉瘤患者,应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方案,保持乐观的心态,勇敢面对疾病带来的挑战。

 

(张瑞玲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介入科一病区(5) 主管护师)


特别声明:本文内容由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投稿作者发布,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仅提供发布平台。如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删除!

相关文章

在线访客: 今日访问量:
昨日访问量: 总访问量:

栏目简介 | 联系我们 | 咨询建议

© 2025 河南广播电视台法治频道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40537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