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尿毒症与血液透析:生命的另一种延续方式

2024-05-16 08:04 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

尿毒症,一个听起来就让人心生畏惧的名词,它是慢性肾脏病的终末期阶段,当肾脏功能丧失90%以上时,体内代谢废物和多余水分无法排出,导致全身多器官损伤。在这个阶段,患者的生命仿佛被推向了悬崖边缘,而血液透析,这一现代医疗技术的奇迹,成为了他们生命中不可或缺的生命线,为他们开启了另一种延续生命的方式。

一、尿毒症:肾脏的“罢工”与生命的危机

肾脏,被誉为人体的“净水器”,它们默默无闻地工作着,负责过滤血液中的毒素、调节电解质和水分平衡,以及维持酸碱平衡。然而,当肾脏功能受损,尤其是进入尿毒症阶段时,这一切都将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尿毒症的发生,通常是由于慢性肾脏病长期未得到有效治疗,导致肾脏功能逐渐丧失。当肾脏功能丧失90%以上时,体内的代谢废物和多余水分将无法排出,这些废物在体内蓄积,会引发一系列严重的健康问题。患者会出现恶心、呕吐、食欲差等消化系统症状;由于肾脏分泌的促红细胞生成素减少,患者会出现严重贫血、胸闷、精神差等症状;同时,骨骼系统也会受到影响,出现骨质疏松、全身疼痛等症状。此外,尿毒症还会累及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等,严重时可引发心脏衰竭或昏迷,威胁患者的生命。

二、血液透析:生命的“呼吸机”与希望的曙光

在尿毒症的治疗中,血液透析无疑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角色。血液透析,俗称“洗肾”,是一种通过人工肾(透析机)模拟肾脏功能,将患者血液引出体外,经透析器过滤后回输体内的治疗方法。它能够清除体内的代谢废物、纠正电解质紊乱、排出多余水分,从而缓解尿毒症症状,延长患者生命。

血液透析的治疗过程并不简单。患者需要先建立血管通路,通常是在手臂上制作动静脉内瘘或插入中心静脉导管。每次透析一般需要3-5小时,每周进行2-3次。在透析过程中,患者躺在透析床上,血液通过透析机的泵循环流动,透析液在透析器的另一侧流动,两者之间通过半透膜进行物质交换。透析液的成分(如钠、钾、钙浓度)可根据患者情况进行调整,以确保透析效果。

血液透析的优势在于能够快速有效地清除体内的毒素和多余水分,纠正电解质紊乱,对于病情较重、体内毒素水平较高的患者效果显著。然而,它也存在一些不足。例如,需要依赖透析设备和专业医护人员,患者的行动受到一定限制;长期透析可能会出现一些并发症,如低血压、贫血、感染等。尽管如此,血液透析仍然是尿毒症患者延续生命的重要手段之一。

三、血液透析的原理与过程:科技与生命的交响曲

血液透析的原理并不复杂,但实现起来却需要高精尖的技术和设备支持。血液透析机作为人工肾的代名词,它模拟了肾脏的过滤功能,将患者体内的血液引出体外进行净化处理。

在血液透析过程中,患者的血液首先通过动静脉内瘘或中心静脉导管进入透析机。透析机内部装有一个透析器,透析器内部有许多细小的纤维管,这些纤维管构成了血液与透析液之间的半透膜。当血液流经这些纤维管时,血液中的废物和多余水分就会通过半透膜进入透析液中。同时,透析液中的电解质和营养物质也会通过半透膜进入血液中,从而纠正电解质紊乱和补充营养。

经过透析器净化后的血液再重新输回患者体内。这个过程需要严格控制透析液的成分和流量以及血液的流速和时间等参数以确保透析效果。同时还需要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和透析过程中的并发症情况以便及时处理。

四、尿毒症患者的日常管理:生活的调整与生命的延续

1、饮食管理:尿毒症患者需要严格控制饮食以减少体内代谢废物的产生。他们应该遵循低蛋白、低磷、低钾的饮食原则。适量摄入优质蛋白质如鸡蛋、瘦肉等以满足身体需要;同时减少高磷食物如坚果、内脏等的摄入以预防骨骼病变;还要避免高钾食物如香蕉、蘑菇等的摄入以防止心律失常的发生。

2、药物治疗:尿毒症患者需要长期服用一些药物以辅助治疗。例如注射促红细胞生成素(EPO)以纠正贫血;服用磷结合剂和活性维生素D以预防骨骼病变;使用降压药和降脂药以控制血压和血脂等。

3、心理调适:尿毒症是一种长期慢性疾病,患者往往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因此他们需要积极调整心态保持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家属和医护人员也应该给予患者足够的关心和支持帮助他们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4、适度运动:适度的运动对于尿毒症患者来说也是有益的。它可以改善心肺功能、增强免疫力、缓解焦虑抑郁等情绪问题。然而运动方式和强度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选择避免过度劳累和受伤。

愿每一位尿毒症患者都能在未来的日子里拥有更加健康、快乐、充实的生活。愿科技与人文的交融为他们带来更多的希望和可能。愿生命的另一种延续方式——血液透析能够成为他们生命中最坚实的后盾和最温暖的依靠。让我们携手共进为尿毒症患者的美好未来而努力!

(杨曼 平顶山市第五人民医院 血液透析室)


特别声明:本文内容由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投稿作者发布,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仅提供发布平台。如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删除!

相关文章

在线访客: 今日访问量:
昨日访问量: 总访问量:

栏目简介 | 联系我们 | 咨询建议

© 2025 河南广播电视台法治频道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40537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