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打过乙肝疫苗,现在你的乙肝抗体还在吗?抗体含量低要不要再次接种呢?什么又是乙肝呢?它是通过什么方式传播的呢?本文将为您一一解答。
1、什么是乙肝?
乙肝(乙型肝炎)是由乙型肝炎病毒(HBV)引起的肝脏感染,乙肝病毒进入人体后可引发机体一系列免疫反应从而引发以肝损害为主的临床病损。乙肝病毒感染后导致的肝损害或疾病表现形式多样,包括急性肝炎、慢性肝炎、无症状携带者、肝硬化及肝细胞癌等。
2、传播途径
HBV经母婴、血液(包括皮肤和黏膜微小创伤)和性接触传播,在我国以母婴传播为主。成人主要经血液和性接触传播,包括输注未经严格筛查和检测的血液和血制品、不规范的血液净化、不规范的有创操作(如注射、手术及口腔科诊疗操作等)和无防护的性行为等。HBV也可经破损的皮肤或黏膜传播,如职业暴露、修足、文身、扎耳环孔、共用剃须刀和牙具。
HBV不经呼吸道和消化道传播。因此,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接触不会传染HBV。流行病学和实验研究未发现HBV能经吸血昆虫(蚊和臭虫等)传播。
3、科学预防
预防HBV感染的措施主要包括保护易感人群、管理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其中保护易感人群即接种乙型肝炎疫苗是预防HBV感染最有效的方法。乙型肝炎疫苗的接种对象主要是新生儿,其次为婴幼儿、15岁以下未免疫人群和成年高危人群。
在生活中注意避免与乙肝病毒感染者共用牙刷、毛巾、剃须刀等生活用品;打耳洞、纹身、修脚时选择正规美容机构,并使用一次性工具,把传播病毒的可能性降到最低!
4、乙肝疫苗是否需要补打?
接种乙肝疫苗后,人体会产生乙肝表面抗体(抗-HBs),这是免疫系统对抗乙肝病毒的关键。抗-HBs水平越高,保护力越强。通常,完成三剂疫苗接种后,90%以上的人会产生足够的抗体。但抗体水平可能随时间下降。研究表明,大多数人在接种后至少15年内无需补打疫苗,部分人甚至可能终身免疫。
是否需要补打疫苗,取决于乙肝五项检测结果和个体情况。
1. 如果抗-HBs水平低于10 mIU/mL,建议尽快补打疫苗,可按0、1、6个月免疫程序再接种3剂乙型肝炎疫苗;
2. 如果抗-HBs水平在10-100 mIU/mL之间,普通人群可以暂时观察,定期检测(如每年一次);高风险人群(如医护人员、乙肝患者家属、免疫系统较弱者等)建议接种加强针;
3. 如果抗-HBs水平大于100mIU/mL,则不需要加强接种。
4. 如果乙肝表面抗原(HBsAg)阳性,则说明已经感染了HBV病毒,再接种疫苗也没有意义,需找专科医生咨询就诊。
5、什么是乙肝五项?
想知道自己有没有感染乙肝病毒或者还有没有乙肝抗体,只需去附近医院做一个乙肝五项检测即可。乙肝五项检测(又称乙肝两对半检测)是通过血液检测五项与乙肝病毒相关的指标,帮助判断是否感染乙肝病毒、是否具有免疫力以及是否需要接种疫苗。
具体包括:
6、乙肝五项常见结果的解读
预防乙肝,守护健康!接种疫苗、定期检测、避免高危行为,让乙肝远离你我。早预防、早保护,为肝脏筑起安全屏障!
(谭雪莉 信阳市人民医院 检验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