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医学影像放射报告里的“异常”,一定是大病吗?

2025-01-17 20:30 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

很多人在拿到医学影像放射报告时,看到“异常”两个字,心里瞬间就“咯噔”一下,仿佛被判了“重刑”,满脑子都是“我是不是得了大病”“会不会治不好”之类的担忧。但今天咱们就好好唠唠,医学影像放射报告里的“异常”,真的就意味着大病吗?

一、医学影像放射报告里“异常”都包括啥?

咱们先来了解一下,医学影像放射报告里的“异常”具体都可能包含哪些内容。医学影像检查常见的有X光、CT、MRI(磁共振成像)等,这些检查就像给咱们身体内部“拍照”,把身体内部的结构和情况呈现出来。

① 结构异常:比如说,在做胸部X光时,可能会发现肺部有阴影,这阴影可能形状不规则、边界不清晰,看起来和正常的肺组织不太一样。再比如,做腹部CT时,发现肝脏上有个占位性病变,也就是肝脏上长了个东西,把正常的肝脏组织“挤”到一边去了。

② 信号异常:在MRI检查中,不同的组织在图像上会呈现出不同的信号强度,如果某个部位的信号强度和周围正常组织不一样,就会被报告为异常。像在脑部MRI中,可能会发现某个区域的信号比正常脑组织高或者低,这就提示这个部位可能存在病变。

③ 功能异常:除了结构和信号,有些医学影像检查还能反映身体的功能情况,比如,在核医学检查中,通过注射放射性示踪剂,观察其在体内的分布和代谢情况。如果发现某个器官对示踪剂的摄取和代谢异常,就说明这个器官的功能可能出现了问题。

二、出现“异常”报告,为啥大家会紧张?

大家看到“异常”报告会紧张,这其实是很正常的反应。毕竟医学影像检查是为了发现身体里可能存在的问题,而“异常”这个词听起来就不太妙,很容易让人联想到严重的疾病,在咱们的认知里,医院和医学检查往往和疾病、治疗、痛苦等联系在一起。一旦看到“异常”,就好像被贴上了“病人”的标签,担心自己要面临漫长的治疗过程、高额的医疗费用,甚至担心生命受到威胁。这种心理上的压力和恐惧,会让大家对“异常”报告格外敏感和担忧。

三、“异常”就一定是大病吗?

现在重点来了,医学影像放射报告里的“异常”,真的就意味着大病吗?答案是:不一定!

① 很多“异常”是良性的:很多医学影像上的“异常”是良性的病变,对身体并没有太大的危害。比如说,在肺部发现的结节,大部分都是良性的。这些结节可能是以前肺部感染留下的疤痕,也可能是良性的肿瘤,比如肺错构瘤。它们生长缓慢,一般不会引起明显的症状,也不需要特殊的治疗,只需要定期复查,观察结节的变化情况就可以了,在乳腺超声检查中,可能会发现乳腺囊肿。乳腺囊肿是一种常见的乳腺良性病变,里面是液体,通常不会恶变。对于小的、无症状的乳腺囊肿,一般不需要处理,定期复查就行。

② 有些“异常”是生理性的:除了良性病变,还有一些“异常”是生理性的,也就是身体在正常生理状态下也会出现的情况。比如说,在做腹部超声时,可能会发现胆囊壁增厚。这并不一定意味着胆囊有病变,因为在空腹状态下,胆囊处于收缩状态,胆囊壁会相对增厚;而在进食后,胆囊收缩,胆囊壁就会变薄。所以,如果在空腹状态下做超声检查发现胆囊壁增厚,而平时没有胆囊炎的症状,比如右上腹疼痛、恶心、呕吐等,那就不用过于担心,可以进食后再复查一次。女性在月经期间做乳腺超声检查,也可能会发现乳腺组织增厚、回声不均匀等情况,这是因为月经期间体内激素水平的变化导致乳腺组织发生了生理性的改变,月经结束后,这些情况通常会自行恢复正常。

③ “异常”可能是检查误差:医学影像检查虽然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诊断手段,但也并不是百分之百准确的。有时候,由于检查设备、检查技术、患者的体位等因素的影响,可能会出现一些误差,导致报告中出现“异常”的描述,在做CT检查时,如果患者在检查过程中移动了身体,就可能会导致图像出现伪影,看起来像是身体内部有病变。再比如,不同医生对影像的解读可能会存在一定的差异,有时候一个医生认为是“异常”的地方,另一个医生可能觉得是正常的,如果看到“异常”报告,不要过于惊慌,可以和医生进一步沟通,了解这个“异常”的具体情况,看看是否需要进一步的检查来确认。

四、发现“异常”报告后应该怎么做?

既然“异常”不一定是大病,那发现“异常”报告后我们应该怎么做呢?

① 保持冷静,不要惊慌:一定要保持冷静,不要自己吓自己,就像前面说的,很多“异常”是良性的、生理性的或者是检查误差,并不一定意味着大病,给自己一些时间,让自己的情绪稳定下来,这样才能更好地应对后面的事情。

② 咨询专业医生:拿到“异常”报告后,最应该做的就是咨询专业医生。医生会根据您的具体情况,包括年龄、性别、症状、病史等,结合影像报告进行综合分析,判断这个“异常”的性质和严重程度。如果医生认为这个“异常”需要进一步检查,那么您要积极配合医生进行相关的检查,比如增强CT、MRI增强扫描、穿刺活检等,以便更准确地确定病变的性质。如果医生认为这个“异常”是良性的、生理性的或者不需要特殊处理,那么您要按照医生的建议进行定期复查,观察病变的变化情况。

③ 不要自行百度或听信偏方:现在网络很发达,很多人遇到问题喜欢在网上搜索答案。医学是一个非常专业的领域,网上的一些信息可能并不准确,甚至可能是错误的。如果您自己根据“异常”报告在网上搜索,很可能会被一些不准确的信息误导,从而产生不必要的恐慌,也不要听信一些偏方或者“神医”的说法,擅自进行治疗,这些偏方和“神医”往往没有科学依据,不仅可能治不好病,还可能会延误病情,给身体带来更大的伤害。

④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无论“异常”的性质如何,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都是非常重要的。合理饮食、适量运动、充足睡眠、戒烟限酒等良好的生活习惯,有助于增强身体的免疫力,促进身体的康复。比如说,多吃蔬菜水果、全谷类食物,少吃油腻、辛辣、刺激性食物;每周进行至少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跑步、游泳等;每天保证7 - 8小时的睡眠时间;戒烟限酒,减少对身体的损害。

五、如何正确看待医学影像检查?

医学影像检查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诊断手段,它可以帮助医生发现身体内部的一些病变,为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的依据,它并不是万能的,也不是唯一的诊断方法。在进行医学影像检查时,我们要正确认识它的作用和局限性,不要过分依赖影像检查结果,也不要因为影像报告中的“异常”而过度担忧,要相信医生的专业判断,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和建议。我们也要注意预防疾病的发生。定期体检是一个很好的习惯,通过体检可以早期发现一些潜在的健康问题,及时进行干预和治疗,平时要注意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心态,加强锻炼,提高身体的抵抗力,减少疾病的发生风险。

六、结语

医学影像放射报告里的“异常”并不一定是大病,当您看到“异常”报告时,不要惊慌失措,要保持冷静,咨询专业医生,了解具体情况,积极配合治疗和建议,要正确看待医学影像检查,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心态,预防疾病的发生。希望大家都能拥有健康的身体!

 

(孙海涛 濮阳油田总医院 放射科)


特别声明:本文内容由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投稿作者发布,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仅提供发布平台。如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删除!

相关文章

在线访客: 今日访问量:
昨日访问量: 总访问量:

栏目简介 | 联系我们 | 咨询建议

© 2025 河南广播电视台法治频道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40537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