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咱们来聊聊藏在食品里的“危险分子”,还有那些厉害的科学家们是怎么把它们揪出来的。
一、食品里的“危险分子”都有啥
先给大家科普一下,食品里可能藏着哪些“危险分子”。这些“危险分子”可不是什么好东西,它们可能会让我们生病,甚至更严重。
① 微生物:微生物这个大家族里,有细菌、病毒、霉菌等等。细菌里的致病菌,像沙门氏菌,它最喜欢在蛋类、肉类这些食品里“安家”。要是吃了被它污染的食物,肚子疼、拉肚子、发烧这些症状就可能找上门来。病毒也不甘示弱,像诺如病毒,它可以通过受污染的水、海鲜等传播,让人上吐下泻。还有霉菌,它们会在粮食、坚果等食品上生长,产生毒素,黄曲霉毒素,这是一种很强的致癌物,对肝脏等器官伤害特别大。
② 化学有害物质:化学有害物质也是食品里的“危险分子”。如农药残留,农民伯伯种菜种水果的时候,为了防止害虫,会用农药。如果没按照规定使用,或者没等农药降解就收获,这些农药就会残留在食品上。还有兽药残留,在养殖动物时用的抗生素,要是没控制好用量,也会留在肉、蛋、奶里。另外,食品加工过程中也可能产生有害化学物质,在油炸食品时,油反复高温加热会产生一些有害物质,像丙烯酰胺,长期吃可能对神经系统等有危害。
③ 食品添加剂滥用:食品添加剂本身是合法的,如果滥用就麻烦了。像防腐剂,正常用可以延长食品保质期,如果超量使用,就可能对人体造成伤害。还有色素,有些不良商家为了让食品看起来更诱人,过量添加色素,这可能会引起过敏反应,对儿童的影响可能更明显。
二、风险监测是怎么揪出“危险分子”的
① 制定监测计划:风险监测可不是瞎干,得有计划。科学家们会根据以往的经验、食品的种类、消费人群等因素,制定详细的监测计划。他们会先确定重点监测的食品种类,如婴幼儿食品,宝宝们身体娇嫩,对有害物质更敏感;还有像肉类、海鲜这些容易被微生物污染的食品。然后确定监测的项目,对肉类重点检测兽药残留、微生物污染;对蔬菜水果重点检测农药残留。还会确定监测的频率,像一些高风险的食品,可能要频繁检测,而一些相对安全的食品,检测频率可以低一些。
② 抽样:抽样是揪出“危险分子”的第一步。工作人员会去超市、农贸市场、食品加工厂等地方,按照科学的方法抽取样品。抽样可不是随便拿几个就行,要保证样品能代表这一批食品。若在超市抽样,他们会从不同的货架、不同的批次里抽取,确保样本的多样性。抽样人员还会详细记录样品的信息,包括食品的名称、生产日期、生产厂家、保质期等,这些信息很重要,万一检测出问题,能快速追溯到源头。
③ 实验室检测:样品拿到实验室后,就是检测环节了。实验室里有各种先进的仪器设备。对于微生物检测,他们会把样品放在特定的培养基上,让微生物生长繁殖。先检测细菌,通过培养后,能数出有多少细菌,还能鉴定出是什么细菌。如果是检测病毒,要用更复杂的方法,像分子生物学技术,通过检测病毒的核酸来确定有没有病毒存在。对于化学有害物质的检测,仪器就更厉害了。像气相色谱 - 质谱联用仪,它能把样品中的化学成分分离出来,然后像照相一样,给每种成分拍个“照片”,通过比对标准“照片”,就能知道样品里有没有有害化学物质,含量是多少。检测食品添加剂也是类似的原理,通过仪器分析,看食品添加剂的种类和用量是否符合规定。
④ 数据分析和评估:检测完后,就到了数据分析和评估的环节。科学家们会把检测结果和标准进行对比。某种农药残留的标准限量是每千克食品里不能超过0.1毫克,如果检测结果超过了这个值,那就意味着这个食品不合格。他们会分析这些“危险分子”的来源,是生产环节出了问题,还是加工、储存环节出了问题。还会评估这些“危险分子”对人体健康的风险程度,一种微生物污染量很少,可能对人体健康没什么影响;若污染量很大,那风险就很高了。根据评估结果,他们会采取相应的措施,召回不合格食品、处罚违规企业等。
⑤ 持续监测和预警:揪出“危险分子”可不是一劳永逸的事情,要持续监测。食品的生产、加工、销售环节很复杂,新的“危险分子”可能会出现。科学家们会根据监测结果,不断调整监测计划,重点关注那些曾经出现问题或者风险高的食品。还会建立预警机制,一旦发现某种“危险分子”有增加的趋势,或者某种新的有害物质出现,就会及时发出预警,提醒消费者和监管部门注意。
三、我们自己怎么预防食品里的“危险分子”
有风险监测帮我们揪出“危险分子”,我们自己也要做好预防。
① 选购食品要注意:大家去超市或者市场买食品的时候,一定要仔细看食品标签。正规的食品标签会标注食品名称、配料表、生产日期、保质期、生产厂家等信息。要是标签不全,或者看起来很模糊,那就要小心了。尽量选择信誉好的品牌和商家,大品牌一般对质量控制更严格。对于生鲜食品,像肉类、海鲜、蔬菜,要闻闻有没有异味,看看颜色是不是正常。新鲜的肉类颜色应该是鲜红的,要是颜色发暗,可能就不新鲜了。
② 储存食品要正确:买回家的食品,储存也很重要。不同的食品有不同的储存要求。像肉类,要是当天吃不完,要放在冰箱冷冻室里保存,防止细菌滋生。蔬菜水果要放在通风、阴凉的地方,不要堆在一起,不然容易腐烂。干制食品,像干货、坚果,要放在密封的容器里,防止受潮发霉。
③ 烹饪食品要讲究:烹饪的时候,也要注意。肉类、蛋类一定要煮熟煮透,这样能杀死大部分微生物。像鸡蛋,要是没煮熟,可能会有沙门氏菌。蔬菜水果要清洗干净,最好用流动的水冲洗,能去掉大部分农药残留。要是能削皮的水果,最好削皮,果皮上可能会有农药残留或者细菌。
四、总结
食品里的“危险分子”确实让人担心,有了风险监测这个“侦探”,我们就能更好地揪出它们。风险监测通过制定计划、抽样、检测、分析评估等一系列步骤,守护着我们的食品安全。我们自己也要做好预防,选购、储存、烹饪都要注意。希望大家都能吃得放心,健健康康的!
(孟晓飞 濮阳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微生物检验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