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儿童重症大盘点:身体里的“危险分子”有哪些?——外科监护室的“潜伏危机大曝光”

2023-05-10 17:53 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

一、别让孩子的健康“踩雷”!这些“隐形敌人”正在搞破坏

当孩子奶声奶气地说着“我没事”,家长们可别掉以轻心!在儿童外科监护室(SICU)里,每天都上演着与“神秘危险分子”的对抗——它们藏在心脏的褶皱里、肠道的拐角处,甚至骨骼的缝隙中,悄无声息地威胁着孩子的生命。今天,咱们就跟着SICU的“排雷专家”们,把这些“危险分子”的老底掀个遍,守护孩子的健康防线!

二、心脏“潜伏者”:先天性疾病的致命威胁

(一)动脉导管未闭:血管里的“调皮漏水管”

正常情况下,宝宝出生后动脉导管会自动关闭,可有些“偷懒”的导管却迟迟不“下班”,成了心脏旁的“漏水管”。血液顺着这个小缺口乱流,导致心脏超负荷工作。孩子可能呼吸急促、多汗,吃奶时像“马拉松选手”般费劲。时间久了,心脏会被“累垮”,引发心力衰竭,堪称心脏界的“拖油瓶”!

(二)大动脉转位:血管接错的“致命错误”

想象一下,心脏连接的主动脉和肺动脉“互换了位置”,会发生什么?大动脉转位的宝宝就像中了“血管魔咒”,氧气无法正常输送,全身器官“闹饥荒”。出生后,他们的皮肤会迅速发紫,必须靠紧急手术“重新接线”,否则撑不过几天!这种疾病就像身体里的“出厂设置错误”,必须争分夺秒修正。

三、肠道“捣乱鬼”:肠梗阻与消化道危机

(一)梅克尔憩室:肠道里的“定时炸弹”

梅克尔憩室就像肠道里的“小口袋”,是胚胎发育遗留的“小尾巴”。它平时悄无声息,一旦“发作”就麻烦大了——可能出血、发炎,甚至穿孔!孩子会突然腹痛、便血,严重时引发休克。更坑的是,这个“小口袋”位置隐蔽,诊断起来像玩“捉迷藏”,常常需要手术切除,才能彻底解除危机。

(二)先天性巨结肠:肠道的“瘫痪路段”

正常肠道像条高效的“运输传送带”,但先天性巨结肠患儿的肠道却有一段“罢工”了!这段肠管缺乏神经节细胞,无法正常蠕动,导致粪便堆积,肚子鼓得像气球。孩子出生后顽固便秘、呕吐,时间长了还会营养不良。SICU医生需要手术切除病变肠管,重建肠道“高速公路”。

四、骨骼“叛逆者”:骨折与发育畸形的隐患

(一)肱骨髁上骨折:儿童最易中招的“肘关节危机”

摔倒时伸手撑地,看似普通的动作,却可能让孩子的肘关节“中招”!肱骨髁上骨折是儿童最常见的骨折类型之一,尤其是5-12岁的孩子。这个部位靠近血管和神经,一旦错位,不仅影响手臂活动,还可能导致缺血性挛缩,落下终身残疾。SICU的医生必须像“拼图大师”,精准复位并固定骨头,才能避免悲剧发生。

(二)发育性髋关节脱位:“悄悄变形”的大腿关节

有些宝宝的髋关节从出生就“不太安分”,像个“松动的螺丝”慢慢移位。这种疾病早期几乎没症状,等家长发现孩子走路跛行、双腿不等长时,往往已经错过了最佳治疗期。如果不及时矫正,孩子未来可能无法正常行走,甚至需要多次手术“大修”关节。

五、颅脑“警报器”:外伤与先天畸形的双重威胁

(一)颅内血肿:脑袋里的“隐形血袋”

孩子头部受到撞击后,表面看着没事,脑袋里却可能藏着“定时炸弹”——颅内血肿。血液在大脑周围堆积,压迫神经,导致头痛、呕吐、昏迷。更危险的是,这种血肿可能在受伤几天后才“发作”,堪称“沉默的杀手”。SICU医生需要用CT“透视”大脑,再通过手术清除血肿,争分夺秒拯救大脑。

(二)先天性脑积水:脑袋里的“积水危机”

有些宝宝出生后,脑袋异常肿大,像顶着个“小气球”,这可能是先天性脑积水在作怪!脑脊液在脑室里越积越多,压迫脑组织,导致头围增大、囟门隆起,严重时影响智力发育。医生必须植入引流管,将多余的脑脊液“导出”,为大脑“减压”。

六、外科监护室的“终极武器”:如何打败“危险分子”?

(一)微创手术:精准打击的“隐形手术刀”

如今,SICU的医生们有了“黑科技”——腹腔镜、胸腔镜等微创手术。就像给手术装上“放大镜”,医生通过几个小孔就能切除病灶、修复器官,创伤小、恢复快。比如治疗梅克尔憩室,以往需要开腹大切口,现在只需要“打几个洞”,孩子少遭罪,家长更安心!

(二)术后监护:24小时的“生命监控网”

手术后,SICU里的仪器比科幻电影还酷炫!心电监护仪实时监测心跳,呼吸机辅助呼吸,输液泵精准控制药物剂量。医护人员像“超级管家”,每小时记录数据,连孩子的体温、尿量都不放过,确保身体各项指标“在线”。

(三)康复训练:重获健康的“闯关秘籍”

打败“危险分子”只是第一步!骨折的孩子要练习关节屈伸,心脏术后的孩子要循序渐进运动,颅脑损伤的孩子还要进行语言、认知训练。这就像游戏里的“闯关升级”,每完成一个训练目标,孩子就离健康更近一步!

七、预防是王道:这些“排雷”技巧请收好!

1.孕期检查:把好健康“第一关”

产检时的超声检查、唐筛等项目,能发现大部分先天性疾病。别偷懒,按时产检就是给孩子的健康“上保险”!

2.居家防护:消除“危险角”

窗边装防护栏,桌角包防撞条,药品、小零件锁进柜子。孩子的好奇心可能让他们“探索”任何角落,家长要提前扫清隐患!

3.运动安全:给活力“加把锁”

骑车戴头盔,滑冰穿护具,运动前热身。活力满满固然好,但安全才是第一位!

4.定期体检:身体的“安检系统”

孩子的成长需要定期“检修”,尤其是关节、心脏等关键部位。早发现问题,就能把“危险分子”扼杀在萌芽状态!

八、结语:别让“危险分子”有机可乘!

儿童重症虽然可怕,但只要我们了解这些“危险分子”的套路,做好预防,及时发现症状,就能守护孩子的健康。外科监护室的医生们是孩子们的“生命卫士”,而家长们则是最坚实的后盾。从今天起,行动起来,让这些“危险分子”无处遁形!记住:对孩子的健康,多一分警惕,就少十分危险!

(杨青 河南省儿童医院郑州儿童医院 外科监护室 主治医师)


特别声明:本文内容由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投稿作者发布,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仅提供发布平台。如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删除!

相关文章

在线访客: 今日访问量:
昨日访问量: 总访问量:

栏目简介 | 联系我们 | 咨询建议

© 2025 河南广播电视台法治频道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40537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