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老年人骨科手术麻醉风险高?这些“减害策略”让手术更安全

2023-04-23 08:12 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

随着年龄增长,老年人身体机能逐渐衰退,合并多种基础疾病,进行骨科手术时,麻醉风险显著增加。不过,通过科学合理的“减害策略”,能够有效降低麻醉风险,保障手术安全。

老年人骨科手术麻醉面临的风险

老年人常伴有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等基础疾病,这会增加麻醉风险。他们对麻醉药物的耐受性较差,可能出现药物过量或过敏反应。手术过程中,老年人还可能出现心律失常、心肌梗死或脑梗死等心脑血管事件,危及生命。由于身体机能下降,术后恢复时间延长,且骨质疏松和肌肉萎缩等问题,进一步增加了术后康复的难度。此外,老年人免疫系统较弱,手术部位感染风险较高。

术前全面评估:精准规划麻醉方案

术前,医生会对老年人进行全面细致的健康状况评估。除了常规的心血管、呼吸系统、肝肾功能检查外,还会了解患者是否有麻醉药物过敏史,以及慢性疾病的具体情况。例如,对于患有高血压的老年人,医生会评估其血压控制情况,判断对麻醉的耐受程度。根据评估结果,医生会为患者制定个性化的麻醉方案。如果老年人身体状况较好,可选择全身麻醉;若身体状况较差,椎管内麻醉或局部麻醉可能更为合适。局部麻醉适用于骨折修复等短小手术,对患者生理干扰较小;椎管内麻醉则适用于下肢骨折手术,可有效避免全麻带来的呼吸、循环抑制风险。

术中精细管理:确保麻醉平稳安全

在麻醉过程中,精确控制麻醉药物剂量至关重要。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适当减少麻醉药物剂量,避免过量导致患者生理功能紊乱。同时,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变化,如心率、血压、血氧饱和度等,及时调整麻醉药物剂量。例如,若发现患者血压下降,医生会及时采取措施,如调整输液速度、使用升压药物等,确保患者麻醉期间生命体征平稳。

此外,术中输液量与速度也需精确控制,避免肺水肿或心衰风险。对于手术时间较长的患者,医生会合理安排输液计划,根据患者的失血情况和身体状况,及时补充血容量。在手术中,还需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避免低血压或高血压状态,将麻醉深度控制在适当范围内,避免过度麻醉导致术后认知功能障碍。

术后精心护理:促进患者快速康复

术后管理对于降低老年人麻醉风险同样重要。在术后恢复期间,应持续监测老年人的生命体征,特别是血压和心率,因为老年人可能存在心血管系统代偿能力减弱的情况,需要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的心血管事件。

术后疼痛管理对于老年人的恢复至关重要。应根据老年人的疼痛程度和耐受情况,合理使用镇痛药物。必要时,可使用呼吸机支持或吸氧治疗,以防止低氧血症的发生。老年人术后长时间卧床,容易形成深静脉血栓,应采取措施如早期活动、使用弹力袜或抗凝药物等,以预防血栓的形成。

在确保老年人生命体征稳定后,应尽早开始康复训练,包括关节活动、肌力训练等,以促进功能恢复,减少术后并发症。同时,加强营养支持,为患者提供富含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有助于身体恢复。心理护理也不可忽视,家属和医护人员应给予患者关心和鼓励,帮助他们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多学科协作:凝聚力量保障安全

在老年人骨科手术中,多学科协作至关重要。麻醉科、外科、内科、重症医学科等科室医生应密切沟通,共同制定治疗方案。例如,在术前,内科医生会对患者的基础疾病进行治疗和控制,为手术创造良好的条件;术中,麻醉科医生与外科医生密切配合,确保手术顺利进行;术后,重症医学科医生会参与患者的监护和治疗,及时处理可能出现的并发症。通过多学科协作,能够充分发挥各学科的优势,提高手术的安全性。

老年人骨科手术麻醉风险虽然较高,但通过术前全面评估、术中精细管理、术后精心护理以及多学科协作等“减害策略”,可以有效降低麻醉风险,保障手术安全,让老年人能够顺利度过手术期,恢复健康。

(龚钦 郑州市骨科医院 麻醉科 主治医师)


特别声明:本文内容由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投稿作者发布,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仅提供发布平台。如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删除!

相关文章

在线访客: 今日访问量:
昨日访问量: 总访问量:

栏目简介 | 联系我们 | 咨询建议

© 2025 河南广播电视台法治频道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40537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