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给小孩麻醉,剂量咋像“猜谜语”?

2024-07-08 16:26 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

一、孩子手术中的“神秘护航员”——麻醉

当孩子因为某些疾病或意外伤害需要手术时,麻醉就成了不可或缺的环节。它就如同一位神秘的护航员,能让孩子在手术过程中暂时告别疼痛与恐惧,平稳地度过手术时光。然而,对于家长们来说,给小孩麻醉的剂量却仿佛笼罩着一层神秘面纱,让人感觉像在“猜谜语”,既担心剂量不足孩子术中遭罪,又害怕剂量过多影响孩子健康,这其中究竟有着怎样的门道呢?

二、小儿麻醉剂量并非随意“猜”

1.年龄体重是关键考量:小儿麻醉剂量可不是医生凭空想象或随意猜测出来的,年龄和体重是至关重要的决定因素。孩子从婴儿期到童年期,身体各器官系统都处于快速生长发育阶段,药物代谢动力学和药效学特性与成人截然不同。比如,新生儿肝脏中的药物代谢酶系统发育尚不完善,对某些麻醉药物的代谢速度较慢,药物在体内停留时间长;而幼儿体重较轻,相对于成人,身体的“容量”小,所需的药物绝对量自然就少。一般来说,医生会根据孩子的具体年龄、体重,参照专业的儿科麻醉剂量计算公式,精确计算出初始用药剂量,确保麻醉药物既能达到预期效果,又不会因过量引发不良反应。

2.个体差异添变数:即便年龄、体重相同,不同孩子对麻醉药物的反应也可能存在差异,这就给麻醉剂量的确定增添了变数。有些孩子天生对药物较为敏感,常规剂量可能就会使其出现呼吸抑制、心率减慢等过度反应;而有些孩子耐受性较好,可能需要稍多一点的剂量才能达到理想麻醉深度。此外,孩子近期的健康状况,如是否患有感冒、发热、贫血等疾病,也会影响麻醉药物的代谢与作用效果。医生在术前访视时,会详细了解孩子的既往病史、近期身体状态,综合这些因素,对麻醉剂量进行微调,就像经验丰富的调音师,精心调试,力求找到最适合每个孩子的“麻醉音符”。

三、麻醉深度监测:精准“导航”剂量调整

1.多种指标保驾护航:为了确保麻醉剂量恰到好处,手术过程中医生会运用多种监测手段,实时掌控麻醉深度,如同为飞机航行提供精准导航。心率、血压是最基本的监测指标,麻醉过浅,孩子可能会因疼痛刺激出现心率加快、血压升高;麻醉过深,则可能导致心率减慢、血压下降。此外,还有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监测,它能反映孩子的通气功能与麻醉深度,麻醉深度合适时,该指标处于稳定范围,若出现波动,提示医生及时调整麻醉剂量。脑电图(EEG)监测近年来也越来越多地应用于小儿麻醉,EEG可以直观呈现大脑皮质的功能状态,通过分析脑电图波形变化,医生能精准判断麻醉深度是偏浅、适宜还是过深,进而及时调整药物输注速率或剂量,保障孩子术中安全、舒适。

2.动态调整确保精准:小儿手术过程中情况瞬息万变,麻醉剂量需要动态调整。比如,在一些创伤较大、手术时间较长的操作中,随着时间推移,孩子身体对麻醉药物的耐受性可能发生变化,或者术中出现意外出血、牵拉内脏等刺激,都可能导致麻醉深度不稳定。此时,医生会根据监测指标的实时反馈,迅速做出反应,增加或减少麻醉药物剂量,确保孩子始终处于适宜的麻醉状态。就像驾驶船只在波涛汹涌的大海中航行,舵手要时刻关注风向、浪高,及时调整航向,麻醉医生凭借精湛技术与先进监测设备,为孩子手术保驾护航,让麻醉剂量精准无误。

四、不同类型麻醉药物的剂量讲究

1.吸入麻醉药:像七氟烷这类常用的吸入麻醉药,具有起效快、苏醒迅速、调节方便等优点,在小儿麻醉中广泛应用。其剂量调节主要依据呼气末药物浓度,一般通过麻醉机精准控制吸入气体中的药物浓度。刚开始诱导麻醉时,会给予相对较高浓度,快速让孩子进入麻醉状态,之后随着手术进行,逐渐降低浓度维持麻醉深度。但不同年龄孩子对七氟烷的最低肺泡有效浓度(MAC,反映吸入麻醉药效能的指标)有所差异,婴儿的MAC值相对较高,随着年龄增长逐渐降低。医生会根据孩子年龄、手术需求,精确调控吸入浓度,确保麻醉效果稳定,同时避免因浓度过高引发呼吸、循环抑制等并发症。

2.静脉麻醉药:丙泊酚是静脉麻醉的常用药物,它能让孩子迅速入睡,且苏醒质量高。静脉麻醉药的剂量通常按照体重计算,初始剂量注入后,后续采用持续静脉输注维持麻醉。不过,丙泊酚对循环系统有一定抑制作用,尤其是小儿血容量相对较少,快速大量输注可能导致血压骤降。因此,医生在给药时会格外小心,缓慢推注初始剂量,密切观察孩子血压、心率变化,再根据情况调整输注速率。同时,对于一些短小手术,还会结合短效镇痛药、肌松药等,每种药物剂量都经过精细计算,协同发挥作用,既保证孩子术中无痛、肌肉松弛,又确保安全平稳。

五、麻醉医生的专业与责任:剂量背后的守护

1.深厚专业知识奠基:给小孩麻醉,精准把握剂量背后是麻醉医生深厚的专业知识储备。他们不仅要精通麻醉药理学、生理学、小儿解剖学等多学科知识,还要熟悉各种新型麻醉药物与技术的应用。从大学本科到研究生阶段的系统学习,再到多年临床实践积累,麻醉医生不断磨砺技艺,才能在面对不同年龄段、不同病情的孩子时,胸有成竹地计算、调整麻醉剂量。他们熟知每一种药物在小儿体内的代谢特点、作用时效,如同熟知每一颗星星运行轨迹的天文学家,运用专业知识为孩子打造安全的麻醉方案。

2.全程守护不容懈怠:手术全程,麻醉医生时刻守在孩子身边,眼睛紧盯监测屏幕,手指随时准备调整药物剂量,这份责任与坚守不容懈怠。从孩子进入手术室前的术前访视,了解孩子身体状况、安抚紧张情绪,到术中精细调控麻醉深度,处理各种突发状况,再到术后陪伴孩子苏醒,确保无麻醉后遗症,麻醉医生全程为孩子的生命健康“站岗”。每一次精准的剂量调整,都是他们对孩子的承诺,让家长放心,让手术顺利进行,为孩子的健康成长驱散病痛阴霾。

六、家长沟通与信任:驱散“猜谜”担忧

1.术前充分沟通解惑:面对孩子手术麻醉,家长们满心担忧,而术前麻醉医生与家长的充分沟通能有效驱散这种焦虑。医生会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家长解释孩子手术需要的麻醉方式、大致的麻醉剂量确定方法以及可能存在的风险与应对措施。比如,告知家长为什么要根据孩子体重计算剂量,术中如何通过仪器监测麻醉状态,让家长明白麻醉并非“摸黑猜谜”,而是有科学依据、严谨流程的专业操作,缓解家长紧张情绪,使其能安心将孩子交给医生。

2.建立信任携手共进:家长对麻醉医生的信任至关重要,这是孩子手术顺利的“助推剂”。当家长了解到麻醉医生的专业素养、严谨态度,看到医生为孩子精心设计麻醉方案、耐心答疑解惑,自然会放下心来。在手术室外,家长的信任给予医生力量,让他们更专注于术中麻醉管理;医生也会用专业与责任回馈家长信任,术后及时告知家长孩子麻醉苏醒情况,共同守护孩子度过手术难关,迈向健康未来。

七、总结

给小孩麻醉,剂量的确定绝非像“猜谜语”般随意,而是基于严谨科学、专业知识与丰富经验的精细操作。从考量年龄体重、关注个体差异,到运用先进监测技术精准导航,再到麻醉医生的全程守护、与家长的沟通信任,每一个环节紧密相扣,共同为孩子手术时的麻醉安全与舒适保驾护航。希望家长们了解这些知识后,能消除对小儿麻醉剂量的担忧,放心将孩子交给专业医生,让孩子在手术中得到最好的呵护,健康成长。

(许文坦 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 麻醉科 主治医师)


特别声明:本文内容由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投稿作者发布,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仅提供发布平台。如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删除!

相关文章

在线访客: 今日访问量:
昨日访问量: 总访问量:

栏目简介 | 联系我们 | 咨询建议

© 2025 河南广播电视台法治频道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40537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