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脑炎来袭有何信号?一文带你了解

2025-02-13 15:06 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

脑炎是严重的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疾病,对患者健康威胁极大。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能显著改善预后,降低致残、致死风险。本文将从典型预警信号、诊断评估流程和急救处理原则三方面,为你详细阐述关键要点。

一、典型预警信号

(一)神经系统表现

1. 意识障碍:脑炎患者意识状态会从嗜睡逐步发展到昏迷。嗜睡时,患者睡眠时间变长,唤醒后注意力难集中;随着病情加重,意识水平不断降低,直至对任何刺激都没反应,这直接反映了脑炎的严重程度。

2. 精神行为异常:部分患者会出现躁动不安、情绪不稳定,甚至产生幻觉、妄想等症状。这是因为大脑神经功能紊乱,影响了认知和情感调节中枢,给患者生活和社交带来极大困扰。

3. 抽搐发作:抽搐形式有全身和局部之分。全身抽搐表现为肌肉强直、阵挛,还会丧失意识;局部抽搐则是面部或肢体某部位不自主抽动。抽搐由大脑神经元异常放电引起,会对患者身体造成伤害,增加并发症风险。

(二)感染症状

1. 发热:患者通常会持续发热,体温超38.5℃ ,这是身体对病原体感染的免疫反应。持续高热说明感染严重、炎症反应强烈,需密切关注。

2. 头痛:头痛会越来越严重,从轻微不适发展成剧痛。这是因为炎症刺激脑膜、脑血管和周围神经,导致颅内压升高。

3. 颈项强直:这是脑膜刺激征的典型表现,患者颈部肌肉紧张,被动屈颈时会感觉阻力增大。这是脑膜受炎症刺激,引发颈部肌肉反射性痉挛。

(三)特殊人群表现

1. 婴幼儿:婴幼儿囟门没闭合,脑炎引发颅内压升高时,前囟会膨隆,家长要多留意。

2. 老年人:老年人身体机能衰退,对疾病反应弱,患脑炎可能只表现出精神淡漠、反应迟钝,容易被忽视,需格外警惕。

3. 免疫低下者:像艾滋病患者、长期用免疫抑制剂的人,免疫系统功能受损,感染脑炎后症状不典型,可能只有轻微发热、乏力等,诊断难度较大,需综合判断。

二、诊断评估流程

(一)急诊检查

1. 头颅CT:患者急诊就医时,先做头颅CT,主要是排除颅内出血等严重脑部疾病。CT能清晰呈现脑部结构,帮助医生判断有无脑出血、脑梗死、脑肿瘤等,为后续诊断治疗提供依据。

2. 腰穿脑脊液检查:腰穿脑脊液检查是诊断关键,通过检测脑脊液压力、细胞数、生化指标等,判断是否有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及感染类型。脑脊液压力升高、白细胞增多、蛋白含量上升等,都提示可能是脑炎。

3. 血常规:血常规能了解白细胞计数和分类变化。细菌感染时白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比例升高;病毒感染时白细胞总数正常或偏低,淋巴细胞比例相对升高,为判断感染病原体提供线索。

(二)病原学检测

1. 脑脊液PCR:用PCR技术检测脑脊液,能快速确定病毒分型,比如单纯疱疹病毒、肠道病毒等,为抗病毒治疗提供依据。

2. 抗体检测:检测脑脊液或血液中的IgM和IgG抗体。IgM抗体出现早,感染后数天到数周内出现,可作为近期感染标志;IgG抗体出现晚、持续久,用于回顾性诊断和流行病学调查。

3. 二代测序:对于疑难病例,二代测序技术能全面检测脑脊液中的病原体,就算病原体未知,也能快速识别,提高诊断准确性和效率。

(三)鉴别诊断

1. 化脓性脑膜炎:化脓性脑膜炎和脑炎症状相似,但前者脑脊液中白细胞以中性粒细胞为主,糖和氯化物含量降低,细菌培养常呈阳性,借此可与脑炎区分。

2. 自身免疫性脑病:这类患者常有自身免疫性疾病史,脑脊液细胞数、蛋白正常或轻度升高,自身抗体检测阳性,和感染性脑炎在病因、治疗上不同,需仔细鉴别。

3. 代谢性脑病:代谢性脑病和糖尿病、肝肾功能不全等基础疾病有关,通过询问病史、检查血糖、肝肾功能等,结合临床表现,可与脑炎区分。

三、急救处理原则

(一)急诊干预

1. 降颅压:患者颅内压增高时,马上用甘露醇降颅压。甘露醇提高血浆渗透压,让脑组织水分进入血管,减轻脑水肿、降低颅内压,缓解头痛、呕吐,预防脑疝。

2. 控制抽搐:抽搐患者及时用如地西泮等药物控制。地西泮能快速抑制大脑神经元异常放电,终止抽搐,避免脑缺氧和并发症。

3. 呼吸支持:血氧饱和度低于92%,说明患者呼吸功能障碍、缺氧,要立刻给予吸氧、气管插管、机械通气等呼吸支持,保证机体氧供,维持脏器功能。

(二)病因治疗

1. 抗病毒:病毒感染导致的脑炎,如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要尽早用阿昔洛韦等抗病毒药。阿昔洛韦抑制病毒DNA合成,阻止病毒复制,减轻脑组织损害,改善预后。

2. 免疫调节:重症脑炎患者可用糖皮质激素调节免疫。糖皮质激素抗炎、免疫抑制,减轻脑组织炎症和免疫损伤,但使用时要严格把握适应证和剂量,防止不良反应。

3. 抗生素:细菌感染的脑炎,根据病原菌选敏感抗生素。早期、足量、足疗程使用,杀灭细菌、控制感染,减少并发症。

(三)重症监护

1. 颅内压监测:重症脑炎患者持续监测颅内压很关键,能实时掌握颅内压力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防止颅内压过高引发脑疝。

2. 脑电图持续监测:脑电图反映大脑神经元电活动,持续监测能及时发现癫痫发作、脑功能异常等,为治疗提供依据,也有助于评估病情和预后。

3. 体温控制:把患者体温控制在38℃以下,可通过物理、药物降温实现。低温降低脑组织代谢率、减少氧耗,减轻脑损伤,利于患者康复。

面对脑炎,要牢记“三快”:快速识别症状、快速送医、快速治疗。同时做到“三不”:不拖延就医、不自行用药、不忽视轻微症状。发病72小时是黄金救治期,就诊时间和后遗症风险紧密相关,早诊断、早治疗是改善预后的关键 。

(尹真利 原阳县人民医院 神经内科二病区 主治医师)


特别声明:本文内容由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投稿作者发布,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仅提供发布平台。如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删除!

相关文章

在线访客: 今日访问量:
昨日访问量: 总访问量:

栏目简介 | 联系我们 | 咨询建议

© 2025 河南广播电视台法治频道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40537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