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儿童肚子鼓包别忽视!警惕腹部实体肿瘤的早期信号

2025-04-15 13:34 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

当孩子的小肚子突然变得鼓鼓的,家长往往会以为是“吃多了”或“胀气”。但医学数据显示,腹部实体肿瘤是儿童常见的肿瘤类型之一,其中肾母细胞瘤、神经母细胞瘤等恶性肿瘤的早期表现,可能仅是一个无痛性的腹部包块。这些隐匿的“健康杀手”不仅威胁生命,更可能因误诊延误治疗。本文将从肿瘤特点到识别方法,为家长揭开儿童腹部肿瘤的早期预警密码。

一、儿童腹部肿瘤:发病率与高危类型

儿童肿瘤约占所有儿童疾病的1%,其中腹部实体肿瘤占比超30%。常见类型包括:

1.肾母细胞瘤:儿童最常见的肾脏恶性肿瘤,高发于3-5岁,表现为单侧腹部无痛性肿块;

2.神经母细胞瘤:起源于交感神经链,多见于肾上腺,早期可摸到腹部偏硬包块;

3.肝母细胞瘤:肝脏恶性肿瘤,常伴随体重减轻、黄疸;

4.畸胎瘤:多为良性,但可能恶变,可在骶尾部、腹膜后等部位发现囊性或实性包块。

高危因素:

-遗传综合征(如贝克威思-Wiedemann综合征);

-孕期接触有害物质(如二手烟、化学污染);

-免疫系统发育异常。

二、早期信号:别让“鼓包”成为漏网之鱼

家长需警惕以下5类异常表现:

1.腹部包块

-特点:无痛、质硬、位置固定(推之不移);

-自查方法:让孩子平卧屈膝,放松腹部,用手掌轻按脐周及两侧,若摸到异常硬块需就医。

2.腹痛与消化异常

-反复腹痛(非腹泻或便秘所致);

-食欲不振、呕吐、体重骤降(1个月内体重下降>5%)。

3.排尿与排便异常

-血尿、尿频(肾母细胞瘤压迫尿路);

-便秘或肠梗阻(肿瘤压迫肠道)。

4.全身症状

-不明原因发热(抗生素治疗无效);

-面色苍白、贫血(肿瘤消耗或骨髓转移)。

5.特殊表现

-虹膜异色(神经母细胞瘤转移至眼部);

-性早熟(部分肿瘤分泌激素)。

三、科学诊断:从自查到专业检查的全流程

1.家庭初步筛查

-每月定期检查孩子腹部:洗澡时观察腹部是否不对称,触摸有无硬块;

-记录异常症状(如腹痛频率、包块大小变化),就医时提供参考。

2.医院检查项目

-影像学检查:

-B超(首选,无创且能初步判断包块性质);

-CT/MRI(明确肿瘤位置、侵犯范围及转移情况);

-实验室检查:血常规、肿瘤标志物(如NSE、AFP);

-病理活检:通过穿刺或手术取组织,确诊肿瘤类型及分期。

四、治疗方案:多学科协作的“生命保卫战”

儿童腹部肿瘤治疗遵循“多学科协作(MDT)”原则,结合外科、化疗、放疗等手段:

1.手术切除

-根治性手术:完整切除肿瘤及周围组织,是肾母细胞瘤、肝母细胞瘤的首选方案;

-减瘤手术:对于无法完全切除的肿瘤,缩小瘤体后联合放化疗。

2.化疗与靶向治疗

-神经母细胞瘤:高危患者需高强度化疗+免疫治疗(如抗GD2单抗);

-肝母细胞瘤:术前化疗缩小肿瘤,提高手术成功率。

3.放疗

-用于局部残留或无法手术的肿瘤,需严格控制剂量以减少儿童生长发育影响。

五、家长必知:治疗中的关键问题

1.手术风险大吗?

儿童肿瘤手术需精准避开重要器官(如肾脏、血管),经验丰富的外科团队可降低并发症(如出血、感染)风险。

2.化疗副作用如何应对?

-骨髓抑制:定期监测血常规,必要时注射升白针;

-消化道反应:少食多餐,选择高蛋白易消化食物;

-脱发:佩戴假发或帽子,心理疏导缓解孩子焦虑。

3.预后情况如何?

-早期肾母细胞瘤治愈率超90%;

-高危神经母细胞瘤5年生存率约40%-60%,需长期随访。

六、误区澄清:这些认知可能延误救治

1.“孩子肚子鼓是消化问题,吃点益生菌就行?”

持续腹胀伴包块需排除肿瘤,益生菌无法缓解器质性病变。

2.“肿瘤标志物正常就没事?”

部分肿瘤(如畸胎瘤)标志物可不升高,需结合影像检查确诊。

3.“手术后就彻底治愈了?”

恶性肿瘤需定期复查(每3-6个月),监测复发及转移。

七、预防与心理支持:家庭的“双重防线”

1.预防措施

-孕期避免接触致畸物质;

-有遗传病史家庭需进行基因检测。

2.心理关怀

-用绘本、游戏等方式向孩子解释病情;

-加入儿童肿瘤家长互助社群,获取情感支持。

结语:

儿童腹部肿瘤的早期识别,需要家长的细心观察与科学认知。从一个异常的鼓包到一次专业的检查,每个环节都可能成为挽救生命的关键。若发现孩子出现持续腹痛、不明包块或生长发育异常,务必及时就医排查。记住:早发现、早治疗,是对抗肿瘤最有力的武器。

(孙聚珊 河南省儿童医院郑州儿童医院 普通外科二病区(儿童肿瘤外科) 主治医师)


特别声明:本文内容由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投稿作者发布,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仅提供发布平台。如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删除!

相关文章

在线访客: 今日访问量:
昨日访问量: 总访问量:

栏目简介 | 联系我们 | 咨询建议

© 2025 河南广播电视台法治频道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40537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