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完娃本以为“卸货”成功,结果一进月子就掉进各种“老传统”的坑?不能洗头洗澡怕吹风、顿顿大鱼大肉补到吐、必须24小时卧床当“木乃伊”……这些听起来离谱的操作,不少新手妈妈都被迫体验过!作为产科护师,每天见太多坐月子踩雷的案例,今天就用这份科学指南,帮你把月子坐得舒服又健康,彻底和“奇葩老传统”说拜拜!
一、这些“坑妈”老传统,你中了几个?
(一)“封印”级操作:不许洗头洗澡
老一辈总说坐月子洗头洗澡会“受风”,落下偏头痛、关节痛的毛病。结果好多妈妈熬过一个月不洗头,头发油得能炒菜,头皮痒到抓狂,甚至长出痱子!其实产后身体出汗多,皮肤上的细菌、恶露混合在一起,不清洁才更容易引发感染。顺产妈妈身体恢复好的话,产后2-3天就能洗澡;剖腹产妈妈等伤口愈合(一般1周左右),用防水贴保护好伤口,也能痛痛快快冲个澡。
水温控制在40℃左右,别太烫也别太凉,洗完赶紧擦干、吹干头发,根本不用担心“受风”。毕竟咱们住的是有空调、暖气的现代房子,又不是四面漏风的茅草屋!
(二)“填鸭式”进补:顿顿大鱼大肉
“多喝汤奶水足”“吃母鸡补身体”……不少家庭在月子里把产妇当“填鸭”,顿顿猪脚汤、老母鸡汤、红糖水轮番上阵。结果汤没少喝,奶没多产,体重倒是蹭蹭涨,还可能因为摄入太多油脂堵奶,疼得直掉眼泪。
其实产后下奶不靠“狂喝汤”,关键是让宝宝多吸吮,刺激乳腺分泌。饮食上讲究清淡均衡,前几天肠胃还没恢复,喝点小米粥、鸡蛋羹就行;等消化好了,再循序渐进增加鱼、肉、蛋。而且,老母鸡雌激素含量高,会抑制泌乳素分泌,想下奶不如换成蛋白质丰富的鲫鱼、鲜虾!
(三)“躺平式”休养:24小时不许下床
有人觉得坐月子就得像“坐月子”,必须躺着不动。结果躺久了腰酸背痛,还容易长痔疮、下肢静脉血栓。产后适当活动不仅能促进恶露排出,还能预防便秘、加速身体恢复。顺产妈妈产后6-8小时就能坐起来,第二天在房间里慢慢溜达;剖腹产妈妈在医生指导下,术后24小时可以在床上翻身、活动四肢,等拔掉尿管后就能尝试下床走动。
当然,活动也要量力而行,别提重物、别做剧烈运动,循序渐进才是王道!
二、科学坐月子的“正确打开方式”
(一)清洁护理:舒舒服服做干净妈妈
1.洗头洗澡有讲究
前面说过,坐月子能洗头洗澡,但方法要正确。淋浴比盆浴更安全,能避免细菌进入阴道;洗头时用指腹轻轻按摩头皮,别用指甲抓挠。洗完澡记得及时穿好衣服,别对着风口吹。如果实在担心着凉,可以选择中午温度高的时候洗,或者用艾叶、生姜煮水放温后洗头洗澡,老一辈的方子科学用起来也不错!
2.私处护理别偷懒
产后恶露会持续2-4周,私处护理不到位容易引发感染。每次上完厕所,用温水从前向后冲洗外阴,保持干燥清洁;勤换卫生巾,建议每2-3小时更换一次,别让细菌有“可乘之机”。如果侧切或撕裂有伤口,按照医生嘱咐用药物坐浴,促进愈合。
(二)饮食调理:营养均衡不踩雷
1.分阶段进补才科学
产后第一周,肠胃还在“罢工恢复期”,别着急大鱼大肉,小米粥、山药粥、蒸蛋羹这些清淡易消化的食物才是首选。第二周开始,身体逐渐恢复,可以增加瘦肉、鱼类、豆制品等优质蛋白质。到了第三、四周,再适当喝些下奶汤,但别喝太浓,记得把汤上面的浮油撇掉。
2.饮食禁忌要牢记
辛辣刺激的辣椒、花椒,生冷的冰淇淋、冰镇水果,容易回奶的韭菜、麦芽,这些食物统统要“拉黑”。另外,很多人觉得红糖水补血又暖宫,喝得越多越好,其实产后7-10天就要停喝,喝太久会导致恶露淋漓不尽。
(三)生活起居:舒适休息不折腾
1.空调风扇大胆用
夏天坐月子不开空调,简直是“人间酷刑”!只要不对着产妇和宝宝直吹,把室温控制在26-28℃,空调完全可以开。冬天也别把房间捂得密不透风,每天开窗通风2-3次,每次15-20分钟,换换新鲜空气,避免细菌滋生。但通风时记得让产妇和宝宝去别的房间,别吹到冷风。
2.睡眠姿势随心选
别再听“坐月子必须平躺”的鬼话!怎么舒服怎么睡,侧卧、仰卧交替进行,还能缓解腰酸背痛。如果是母乳喂养,侧躺喂奶后记得及时调整姿势,别一直压着同一侧乳房,防止堵奶。
三、特殊情况早应对,安心度过月子期
(一)堵奶、乳腺炎找上门
堵奶是很多妈妈的“噩梦”,乳房胀痛、硬块摸起来像石头。预防堵奶要做到按需喂养,宝宝喝不完的奶用吸奶器吸出来;喂奶时注意姿势,让宝宝含住大部分乳晕,避免只含乳头。万一堵奶了,可以先热敷乳房5-10分钟,再从乳房根部向乳头方向轻轻按摩,最后用吸奶器吸奶。如果出现发热、乳房红肿,可能是乳腺炎,别犹豫,赶紧去医院!
(二)产后抑郁别忽视
生完娃后,激素水平像坐过山车,加上带娃辛苦、睡眠不足,很容易情绪低落、焦虑。如果发现自己总是想哭、对什么都没兴趣,甚至有轻生念头,别硬扛!及时和家人、朋友倾诉,或者找专业心理咨询师聊聊。家人也要多关心产妇,帮忙分担带娃压力,别让妈妈一个人“单打独斗”。
坐月子不是“渡劫”,更不是被老传统“绑架”!掌握科学方法,该洗头洗头,该吃肉吃肉,该活动活动,把月子坐成产后修复的黄金期。记住,妈妈心情好、休息好,才能更好地照顾宝宝!
(郭伟娜 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 产科三病区 主管护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