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体这个精密的“机器”里,心脏犹如一台不知疲倦的“发动机”,而心脏的“电路”系统——心律失常,则掌控着心跳的节奏。当这套“电路”出现故障,身体便会拉响警报。
心律失常,简单来说,就是心脏跳动的节律失常。正常的心脏跳动是由窦房结这个“天然起搏器”发出规律的信号,依次传导至心房、心室,引发有节奏的收缩与舒张。一旦这个电信号的产生、传导出现异常,就会导致心律失常。它可能表现为心跳过快(心动过速)、过慢(心动过缓)或者不规则跳动,像早搏、房颤等都是常见的类型。
一、心律失常的“元凶”
心脏本身问题:冠心病是主要诱因之一,心肌缺血时,心脏细胞的电活动紊乱,就像电线短路,容易引发心律失常。心肌炎也会侵袭心脏的“电路”,炎症破坏心肌组织,影响电信号传导。还有心脏结构异常,如心瓣膜病、心肌病等,改变心脏内部构造,让电信号“迷路”。
外在因素:电解质紊乱首当其冲,钾、钠、钙等电解质如同心脏“电路”中的电流载体,失衡时,心跳节奏就被打乱。药物副作用也不容忽视,有些治疗其他疾病的药物可能会干扰心脏电活动。此外,情绪剧烈波动、过度劳累、大量饮酒、吸烟等不良生活习惯,都像是给脆弱的心脏“电路”施加不稳定的“电流”,诱发心律失常。
二、身体的“求救信号”
轻微的心律失常可能症状不明显,但严重时,身体会发出强烈警示。最常见的是心慌,感觉心跳异样,好像心脏在胸腔里“翻筋斗”。胸闷、胸痛也常伴随而来,仿佛有块石头压在胸口,这是心脏供血受影响的信号。头晕、黑蒙甚至晕厥可能是更危险的征兆,意味着心脏泵血不能满足大脑需求,瞬间大脑缺血缺氧。还有呼吸困难,尤其在活动后加重,仿佛被无形的手掐住脖子,这些都是心脏“电路”故障向身体发出的“求救信”。
三、应对策略:修复“电路”
医学检查:心电图是诊断心律失常的“侦察兵”,它能快速捕捉心脏电活动的瞬间状态,不过常规心电图有时可能错过短暂发作的异常,这时动态心电图就登场了,它能连续记录 24 小时甚至更久的心脏电活动,不放过任何蛛丝马迹。对于复杂病例,还可能需要心脏电生理检查,直接深入心脏内部探测“电路”奥秘,精准定位故障点。
治疗方法:病情较轻时,调整生活方式是首要选择。戒烟限酒、规律作息、避免熬夜,让心脏“电路”有稳定的“工作环境”。保持心情舒畅,减轻精神压力,如同给心脏“电路”做保养。药物治疗是常用手段,抗心律失常药物能调节心脏电活动,但需严格遵医嘱,因为这些药物可能有副作用,用错剂量反而“添乱”。对于一些难治性心律失常,射频消融术成为“利器”,它利用热能破坏心脏内异常的电传导通路,就像精准切除“故障线路”,修复心脏节律。严重的缓慢性心律失常,可能需要安装心脏起搏器,这个小小的“人工发电机”代替窦房结工作,规律地发放电信号,维持心脏正常跳动。
心脏“电路”故障虽棘手,但只要我们了解它、重视它,通过科学的生活、精准的医学干预,就能让心脏重新奏响健康有力的“生命旋律”,守护身体这座“大厦”的稳固运转。别小瞧心律失常,早发现、早治疗,才能与心脏“和平共处”。
(吴德乾 方城县人民医院 普通内科 副主任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