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什么是急性胰腺炎
急性胰腺炎是一种胰腺自身消化引起的炎症性疾病。正常情况下,胰腺分泌的胰液含有多种消化酶,这些酶在进入肠道后才被激活,帮助消化食物。然而,当某些因素导致胰液在胰腺内部被激活时,胰腺组织就会被自身分泌的消化酶“消化”,从而引发炎症反应。
二、病因
1. 胆道疾病:这是急性胰腺炎最常见的病因。胆结石容易堵塞胆总管末端,导致胆汁反流进入胰管,激活胰酶,引发胰腺炎。例如,一个患有胆结石的患者,在进食油腻食物后,胆囊收缩,结石可能被挤入总胆管,进而引发胰腺炎。
2. 酗酒:长期大量饮酒会刺激胰腺分泌,同时酒精代谢产物可直接损伤胰腺组织,诱发胰腺炎。像一些长期酗酒者,在一次大量饮酒后,胰腺可能不堪重负,出现急性炎症。
3. 高脂血症:血液中甘油三酯过高时,脂肪分解产生的游离脂肪酸可损伤胰腺血管和胰腺组织。当血脂过高,尤其是甘油三酯超过一定浓度时,胰腺更容易受到损伤。
4. 其他因素:如药物(某些抗生素、免疫抑制剂等)、感染(如腮腺炎病毒、蛔虫感染)、外伤(腹部受到撞击等)也可能诱发急性胰腺炎。
三、症状
1. 腹痛:这是急性胰腺炎最典型的症状。疼痛多位于上腹部,呈持续性,可放射至背部。疼痛程度因人而异,轻者可能只是隐隐作痛,重者可能痛得难以忍受,像刀割一样。例如,患者可能会突然感到上腹部剧烈疼痛,弯腰时疼痛可能会稍微减轻。
2. 恶心、呕吐:由于胰腺炎症刺激胃肠道,患者会出现恶心、呕吐,呕吐物多为胃内容物。呕吐后腹痛往往不会缓解,这是与胃部疾病呕吐后腹痛缓解的重要区别。
3. 发热:炎症反应会导致患者发热,体温一般在38 - 39℃左右。发热程度与炎症的严重程度有一定关系,如果炎症较重,发热可能会更高。
4. 腹胀:随着炎症的进展,肠道功能受到抑制,患者会出现腹胀,甚至可能出现麻痹性肠梗阻,导致腹部膨隆。
5. 休克:在重症急性胰腺炎中,患者可能出现低血压、休克等情况。这是因为炎症介质大量释放,引起全身血管扩张,同时胰腺出血、坏死等导致血容量减少。
四、诊断
1. 病史和症状:医生会详细询问患者的病史,包括是否有胆道疾病、饮酒史、高脂血症等情况,同时结合患者的腹痛、恶心、呕吐等症状进行初步判断。
2. 实验室检查:血液检查中,血淀粉酶和脂肪酶水平升高是诊断急性胰腺炎的重要指标。在发病初期,血淀粉酶升高较为常见,一般在发病后数小时开始升高,48小时达到高峰。同时,血常规检查可能发现白细胞增多,提示炎症反应。
3. 影像学检查:腹部超声是首选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它可以发现胆结石、胰腺肿大等情况。CT检查对于评估胰腺炎症的严重程度和并发症(如胰腺坏死、脓肿等)更有帮助。
五、治疗
1. 禁食和胃肠减压:在急性期,患者需要禁食,以减少胰腺分泌,减轻胰腺负担。同时通过鼻胃管进行胃肠减压,抽出胃肠道内的气体和液体,缓解腹胀。
2. 静脉输液:补充足够的液体,维持水电解质平衡,防止休克。医生会根据患者的情况,合理安排输液的种类和量。
3. 镇痛治疗:对于腹痛明显的患者,可以给予止痛药物,如哌替啶等,缓解疼痛。
4. 抑制胰腺分泌:使用药物如生长抑素及其类似物,可以抑制胰腺分泌,减少胰腺的“自我消化”。
5. 抗感染治疗:如果怀疑有感染或合并胆道感染等情况,需要使用抗生素进行治疗。
6. 并发症治疗:对于出现胰腺坏死、脓肿等并发症的患者,可能需要进行穿刺引流或手术治疗。
六、预防
1. 健康饮食:避免高脂、高蛋白、油腻的食物,多吃蔬菜水果,保持饮食均衡。例如,减少动物内脏、油炸食品的摄入。
2. 戒酒或限酒:尽量避免饮酒,如果饮酒,要严格饮酒控制量。
3. 积极治疗胆道疾病:患有胆结石等胆道疾病的患者,应及时就医治疗,防止胆道疾病诱发胰腺炎。
4. 控制血脂:对于高脂血症患者,要通过饮食控制、运动和药物等方式,将血脂控制在正常范围内。
急性胰腺炎虽然是一种严重的疾病,但通过合理的预防和及时的治疗,大多数患者可以康复。希望大家了解这一疾病,做好预防工作,保护好自己的胰腺。
(董建超 柘城县起台镇中心卫生院 主治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