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肺部真菌的"暗战":从潜伏到爆发,如何截断感染链?

2025-07-05 14:21 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

 在我们的认知里,肺部感染往往和细菌、病毒联系在一起,却很少有人留意到,一种悄无声息的敌人——真菌,正在上演着一场"暗战"。这些微小的生物平时潜伏在环境中,甚至寄生于人体内,一旦找到机会,就会引发严重的肺部疾病。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究竟是如何发生的?普通人又该如何防范?今天,我们就来揭开肺部真菌感染的神秘面纱。

一、无处不在的真菌:隐藏的危险

    真菌其实是自然界中广泛存在的一类生物,从潮湿墙角的霉斑,到发酵面包的酵母菌,都是它们的身影。我们每天呼吸的空气中,就漂浮着数以万计的真菌孢子。幸运的是,健康人的免疫系统就像一支训练有素的军队,能够轻松应对这些"不速之客"。当孢子进入呼吸道后,鼻毛、黏膜和免疫细胞会层层拦截,将它们排出体外。

    但对于免疫力低下的人群来说,情况就大不相同了。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不佳、长期使用激素治疗的慢性病患者、接受器官移植或放化疗的肿瘤患者,以及艾滋病患者,他们的免疫系统如同被削弱的防线,无法有效抵御真菌的入侵。这时,原本无害的真菌孢子就可能在肺部"安营扎寨",开始一场隐秘的感染。

二、无声的潜伏:感染是如何发生的?

    肺部真菌感染通常不会突然爆发,而是经历一个漫长的潜伏过程。真菌孢子进入肺部后,会在肺泡等部位悄悄生长。初期,患者可能只有轻微的咳嗽、咳痰症状,很容易被误认为是普通感冒或支气管炎。由于真菌生长缓慢,症状往往不典型,加上部分医生对真菌感染的警惕性不足,很容易导致误诊或漏诊。

    随着时间推移,真菌会突破免疫系统的防线,在肺部大量繁殖。它们就像贪婪的"殖民者",破坏肺部组织,引起炎症反应。患者会出现持续发热、胸痛、咯血等症状,严重时甚至会导致呼吸衰竭。更棘手的是,一些真菌还会产生毒素,进一步损害身体其他器官。

三、爆发的危机:致命的后果

    当肺部真菌感染发展到严重阶段,治疗难度会急剧增加。与细菌感染不同,抗真菌药物种类有限,且副作用较大。许多抗真菌药物需要长期使用,可能会引起肝功能损伤、肾功能衰竭等不良反应。此外,一些真菌还会产生耐药性,使得治疗更加困难。

     对于重症患者来说,肺部真菌感染可能是致命的打击。尤其是合并多种基础疾病的老年人,一旦感染爆发,死亡率可高达30% - 50%。更令人担忧的是,近年来随着免疫抑制剂的广泛使用和人口老龄化,肺部真菌感染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

四、截断感染链:预防是关键

    面对来势汹汹的肺部真菌感染,预防远比治疗重要。对于普通人来说,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就是最好的防护:

    1. 增强免疫力:均衡饮食、适量运动、充足睡眠,避免过度劳累和长期精神压力,让免疫系统保持最佳状态。

    2. 注意环境卫生:定期清洁家居,保持室内干燥通风,减少真菌滋生的环境。尤其要注意浴室、厨房等潮湿区域的清洁。

    3. 避免接触高危环境:在工地、农场等尘土飞扬的场所,建议佩戴口罩,减少吸入真菌孢子的风险。

    对于免疫力低下的人群,更需要采取特殊的防护措施:

   • 定期复查:慢性病患者要严格遵医嘱,控制好基础疾病,定期检测免疫功能。

   • 预防性用药:在医生指导下,对于高风险患者可使用抗真菌药物进行预防性治疗。

   • 个人卫生:保持皮肤、口腔清洁,避免皮肤破损和感染,减少真菌入侵的机会。

五、早发现、早治疗:战胜感染的关键

    由于肺部真菌感染早期症状不明显,提高警惕尤为重要。如果出现以下情况,应及时就医排查:

   • 持续2周以上的咳嗽、咳痰,常规治疗无效;

   • 反复发热,体温超过38℃,且抗生素治疗效果不佳;

   • 不明原因的胸痛、咯血或呼吸困难。

   通过胸部CT、痰液真菌培养等检查,医生可以明确诊断。一旦确诊,应积极配合治疗,严格按照医嘱用药,定期复查。

   肺部真菌感染就像一场隐秘的战争,真菌在暗处伺机而动,而我们的免疫系统则在奋力抵抗。了解感染的过程和预防方法,提高警惕,才能在这场"暗战"中掌握主动权。无论是普通人还是高危人群,都应该重视肺部健康,从日常生活做起,截断感染链,守护好我们的呼吸防线。记住,健康无小事,防患于未然才是硬道理!

(吕元君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老年呼吸睡眠科一病区 主治医师)


特别声明:本文内容由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投稿作者发布,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仅提供发布平台。如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删除!

栏目简介 | 联系我们 | 咨询建议

© 2025 河南广播电视台法治频道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40537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