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胰腺炎是一种炎症性疾病,通常由胰腺内的酶异常活化和胰腺组织的自溶引起。该病发病急骤,病情严重,若不及时治疗,可能导致胰腺坏死、胰腺假囊肿等严重并发症。因此,对于急性胰腺炎患者而言,从饮食到治疗的全方位管理至关重要。以下将从饮食保养、积极治疗及康复注意事项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一、饮食管理
- 急性期禁食
急性胰腺炎患者在急性发作期需严格禁食,以降低胰腺的分泌功能,减少消化酶的产生,从而减轻炎症反应和胰腺的负担。禁食期间,患者通过静脉输液维持机体的水、电解质平衡,通常禁食时间为3-7天,具体时间需根据患者病情和医生建议确定。
- 恢复期饮食过渡
出院后1-2周: 为饮食过渡关键期。建议采用要素饮食或短肽型肠内营养制剂,如低脂型全营养粉,每日分5-6次少量摄入。同时,可辅以温凉流质如米汤、过滤菜汁,每次摄入量控制在100-150毫升。此阶段需严格禁食含脂肪及动物蛋白食物,避免刺激胰酶分泌。
出院后3-8周: 可逐步引入半流质饮食。优先选择水煮鸡胸肉(去皮)、龙利鱼等低脂优质蛋白源,单次摄入量不超过50克。淀粉类选择蒸南瓜、山药泥等易消化食物,搭配水煮青菜碎末。采用分餐制,每日5-6餐,总热量控制在1500-1800千卡。注意补充水溶性维生素,特别是维生素B族。
稳定期: 需建立长效饮食管理机制。每日脂肪摄入量严格限制在30克以内,优先选择橄榄油、亚麻籽油等不饱和脂肪酸。蛋白质摄入量按每公斤体重1.2克计算,优质蛋白占比不低于60%。烹饪方式以蒸、煮、炖等低温烹饪为主,避免油炸、烧烤。可引入膳食纤维补充剂,但需从少量开始逐步增量。
- 严格规避食物
患者需严格规避动物内脏、肥肉、奶油制品等饱和脂肪含量高的食物;酒精类饮品;辛辣调味料如辣椒、芥末;含反式脂肪酸的加工食品。坚果类每日不超过10克,且需研磨后食用。
- 烹饪方式与饮食日志
推荐使用低温慢煮技术,最大限度保留食材营养成分。建立饮食日志,详细记录每餐食物种类、重量、烹调方法及餐后反应,以便及时调整饮食方案。
- 水分补充与营养补充剂
每日饮水量控制在2000-2500毫升,分8-10次摄入,避免集中大量饮水。营养补充剂需在专业指导下使用,如胰酶替代治疗应随餐服用。
二、积极治疗
- 控制炎症反应
急性胰腺炎患者的炎症反应明显,需给予适当的药物控制,如止痛药、抗生素等。同时,监测血糖、白细胞计数等指标,评估疾病进展和治疗效果。
- 感染控制
由于胰腺组织破坏和坏死,易引发细菌感染。需根据患者病情和感染部位选择合适的抗生素进行治疗,并密切监测体温、血象等指标。
- 维持水电解质平衡
急性胰腺炎患者常伴有水电解质紊乱,需根据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结果,调整静脉输液成分和速度。
- 处理并发症
针对胰腺假囊肿、腹腔感染等并发症,需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如引流、抗生素治疗等。
三、康复注意事项
- 遵循医生指导
在康复过程中,务必听从医生的建议和指导,包括饮食、用药等方面。
- 注意不适症状
饮食过程中,注意观察身体反应,如出现胃胀、腹泻、恶心等不适症状,应及时就医。
- 配合运动康复
适量运动有助于促进胰腺康复,可选择散步、瑜伽等轻度有氧运动。
- 改善生活习惯
戒烟限酒,避免精神过度紧张,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作息规律。
- 定期复诊
胰腺炎患者需要定期复诊,进行营养评估、血清前白蛋白检测及胰腺影像学检查,监测病情变化。
综上所述,急性胰腺炎患者的全方位管理需从饮食保养和积极治疗两方面入手。通过科学的饮食管理、积极的治疗措施及良好的生活习惯,共同促进患者康复,降低复发风险。
(杨超 南阳南石医院 普外科 主治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