胎盘早剥是指在胎儿娩出前,胎盘部分或全部从子宫壁剥离。胎盘根据位置不同可分为前壁胎盘和后壁胎盘。前壁胎盘剥离时,孕妇通常会感到腹痛,伴随子宫持续性收缩明显,医生在触诊时可以察觉到子宫在收缩间歇期并不放松,按压子宫时会有疼痛感,严重时甚至会出现板状腹的症状。而后壁胎盘剥离则更多表现为腰背部酸痛或腰骶部坠痛,这种感觉有时容易与腹泻引起的里急后重感相混淆。胎盘早剥不仅危及胎儿的生命安全,还可能给妈妈带来一系列严重的健康问题。因此,了解胎盘早剥的并发症预防与长期护理知识,对于保障母婴健康至关重要。
一、胎盘早剥的并发症
胎儿宫内死亡:胎盘早剥导致胎儿缺血缺氧,如果剥离面积大、出血多,胎儿可能因此丧生。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这是胎盘早剥最常见的凝血功能障碍并发症。约三分之一的胎盘早剥患者伴有死胎,临床表现为皮肤、黏膜及注射部位出血,阴道流血不凝或凝血块较软,严重时可能出现血尿、咯血和呕血。
失血性休克:胎盘早剥引起的出血量大时,可导致孕妇休克,危及生命。
急性肾衰竭:大量出血使肾脏灌注受损,加上可能伴发的妊娠期高血压等疾病,进一步增加了急性肾衰竭的风险。
羊水栓塞:胎盘早剥时,羊水可能通过剥离面开放的子宫血管进入母体血液循环,引发羊水栓塞,这是一种极其凶险的并发症。
二、并发症的预防
预防胎盘早剥及其并发症,需要孕妈妈和医护人员的共同努力。以下是一些有效的预防措施:
定期进行产检:产检是预防胎盘早剥的第一道防线。通过超声波检查和分娩监视装置,可以及时发现胎盘的异常状况,如胎盘前置、胎盘早剥等。一旦发现异常,医护人员可以迅速采取措施,避免病情恶化。
关注自身症状:孕妈妈应密切关注自己的身体状况。如果出现突发性腹痛、阴道流血等症状,应立即就医。这些症状可能是胎盘早剥的征兆,及时就医可以避免病情进一步发展。
控制孕期体重:孕期体重过重会增加妊娠期高血压、糖尿病等疾病的风险,这些疾病可能诱发胎盘早剥。因此,孕妈妈应注意控制孕期体重,保持健康的饮食习惯,适量运动。
避免吸烟和酗酒:吸烟和酗酒都会增加胎盘早剥的风险。孕妈妈应坚决避免这些不良习惯,为自己和宝宝的健康负责。
预防妊高征:妊高征是胎盘早剥的主要诱因之一。孕妈妈一旦出现高血压、水肿和蛋白尿等症状,应及时就医治疗,避免妊高征诱发胎盘早剥。
三、长期护理与康复
对于已经发生胎盘早剥的孕妈妈来说,长期护理和康复同样重要。
心理调适:胎盘早剥可能给妈妈带来极大的心理压力,尤其是当宝宝出现健康问题或不幸失去宝宝时。家人和朋友应给予妈妈足够的关爱和支持,帮助她度过这段艰难时期。同时,妈妈也可以寻求专业心理咨询师的帮助,进行心理疏导和治疗。
营养补充:胎盘早剥后,妈妈的身体需要更多的营养来恢复。应适量增加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的摄入,如瘦肉、鸡蛋、牛奶、新鲜蔬菜和水果等。同时,避免食用过于油腻、辛辣和刺激性的食物。
适当锻炼:在医生允许的情况下,妈妈可以适当进行锻炼,如散步、瑜伽等。这些锻炼有助于促进血液循环、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但切记不要过度劳累,以免影响身体恢复。
定期随访:胎盘早剥后,妈妈应定期进行随访检查,了解身体的恢复情况。医生会根据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随访计划,包括血常规、尿常规、肝肾功能、凝血功能等检查项目。通过随访检查,可以及时发现并处理潜在的并发症。
注意个人卫生:保持个人卫生是预防感染的重要措施。妈妈应每天用温水清洗外阴部,保持会阴部的清洁干燥。同时,避免性生活,以免引起感染和加重身体不适。
避免再次妊娠风险:对于已经发生过胎盘早剥的妈妈来说,再次妊娠时面临的风险可能更高。因此,在决定再次妊娠前,应咨询专业医生,了解自己的身体状况是否适合再次怀孕。如果医生认为风险较高,应考虑采取避孕措施或进行辅助生殖技术治疗。
胎盘早剥是一种严重的妊娠并发症,可能给妈妈和宝宝带来长远的健康影响。但通过了解并发症的预防知识和长期护理方法,我们可以有效地降低这些风险。孕妈妈应定期进行产检、关注自身症状、控制孕期体重、避免不良习惯、预防妊高征等措施来预防胎盘早剥的发生。
(肖欣 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产科三病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