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支架、溶栓、搭桥…急性心肌梗死的治疗手段全解析

2023-03-22 19:14 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一种危及生命的疾病,其发生是由于冠状动脉突然阻塞,导致心肌血液供应中断,进而引发心肌坏死。面对这一紧急情况,现代医学提供了多种治疗手段,旨在迅速恢复心肌的血液供应,减少心肌损伤,并挽救患者生命。本文将全面解析急性心肌梗死的主要治疗手段:支架置入术、溶栓疗法和冠状动脉搭桥术。

支架置入术:快速开通血管的“金钥匙”

支架置入术,也称为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是目前急性心肌梗死最常用的治疗手段之一。该手术通过在大腿或手臂的动脉处插入一根细长的导管,沿血管送达心脏的冠状动脉阻塞部位。随后,医生利用球囊扩张技术将阻塞部位的血管撑开,并在此位置放置一个金属或药物涂层支架,以保持血管通畅。

支架置入术的优势在于其快速、有效。它能迅速恢复心肌的血液供应,减少心肌坏死面积,显著改善患者的预后。特别是对于STEMI(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尽早进行PCI治疗能够显著降低死亡率。此外,随着技术的进步,药物涂层支架的使用进一步减少了支架内再狭窄的风险,提高了手术的成功率。

然而,支架置入术并非没有风险。手术过程中可能出现血管损伤、出血、心律失常等并发症。术后,患者还需长期服用抗凝药物,以防止血栓形成,同时定期随访以监测支架状态。

溶栓疗法:紧急情况下的“生命通道”

溶栓疗法是另一种急性心肌梗死的重要治疗手段,尤其适用于无法迅速接受PCI治疗的患者。该疗法通过静脉注射溶栓药物,如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或尿激酶原,来溶解冠状动脉内的血栓,从而恢复心肌的血液供应。

溶栓疗法的优点在于其简便易行,能够在短时间内迅速实施,为患者争取宝贵的救治时间。然而,与支架置入术相比,溶栓疗法的血管再通率较低,且再通后易发生再闭塞。此外,溶栓药物还可能引发出血等副作用,尤其是颅内出血,这是溶栓疗法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

因此,在选择溶栓疗法时,医生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具体情况,如年龄、出血风险、梗死时间等,以权衡利弊,做出最佳决策。

冠状动脉搭桥术:复杂病变的“终极解决方案”

对于某些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特别是那些冠状动脉病变复杂、多支血管病变或PCI治疗失败的患者,冠状动脉搭桥术(CABG)可能是唯一的选择。该手术通过从患者自身取一段血管(如内乳动脉、大隐静脉等),绕过冠状动脉的阻塞部位,重新建立心肌的血液供应。

冠状动脉搭桥术的优势在于其能够解决复杂病变,提供稳定的血液供应。与PCI相比,CABG术后血管再狭窄的风险较低,且长期预后较好。然而,该手术创伤较大,恢复时间较长,且存在一定的手术风险,如感染、出血、心律失常等。

在选择CABG时,医生需要全面评估患者的病情、年龄、身体状况以及手术风险,以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综合治疗:个体化策略的“智慧选择”

急性心肌梗死的治疗并非一成不变,而是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决策。对于某些患者,可能需要结合多种治疗手段,如先采用溶栓疗法迅速恢复心肌血液供应,随后再根据病情决定是否进行PCI或CABG。

此外,急性心肌梗死的治疗还应注重患者的长期管理。这包括控制危险因素(如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等)、改善生活方式(如戒烟、限酒、合理饮食、适量运动等)以及定期随访和监测。

总之,急性心肌梗死是一种严重的心血管疾病,但现代医学提供了多种有效的治疗手段。通过个体化决策和综合治疗,我们可以最大限度地挽救患者生命,改善其生活质量。然而,预防永远是最好的治疗。因此,我们应该积极倡导健康的生活方式,加强心血管疾病的预防工作,以减少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病率和死亡率。

 

(秦帅举 郏县人民医院 心血管内科 主治医师)


特别声明:本文内容由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投稿作者发布,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仅提供发布平台。如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删除!

相关文章

在线访客: 今日访问量:
昨日访问量: 总访问量:

栏目简介 | 联系我们 | 咨询建议

© 2025 河南广播电视台法治频道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40537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