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溺水急救:如何进行水上救援与复苏

2025-04-18 09:03 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

溺水是全球范围内导致意外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尤其在夏季和水域丰富的地区,溺水事件频发。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全球每小时约有40人因溺水死亡,而及时有效的水上救援与复苏措施,能够显著提高溺水者的生存率。掌握科学的溺水急救方法,不仅是应对突发情况的必备技能,更是对生命的尊重与守护。以下将详细介绍溺水救援与复苏的关键步骤和注意事项。
 
一、水上救援:保障自身安全与科学施救
 
(一)评估环境与确保自身安全
 
发现有人溺水时,施救者首先要保持冷静,迅速评估周围环境。观察水域情况,包括水流速度、水深、水温、是否存在漩涡或暗礁等危险因素;同时确认自身是否具备救援能力,切勿盲目下水。若自身游泳技能不足或水域环境复杂,应优先选择借助工具或呼叫专业救援人员。
 
(二)合理利用救援工具
 
在确保自身安全的前提下,优先使用工具进行救援。常见的救援工具包括救生圈、长竹竿、绳索、木板等。将救生圈抛向溺水者,确保其能够抓住;若使用长竹竿,可将竹竿伸向溺水者,让其握住后拉至岸边;利用绳索救援时,施救者需将绳索一端固定在牢固物体上,另一端抛向溺水者,待其抓住后缓慢拉回。这些工具能在避免直接接触溺水者的情况下实施救援,降低施救者的风险。
 
 
二、岸上急救:争分夺秒的生命复苏
 
(一)判断意识与呼吸
 
将溺水者救上岸后,迅速判断其意识和呼吸。拍打溺水者双肩,大声呼喊:“喂!你怎么了?”观察有无应答和肢体活动;同时,用5 - 10秒时间观察溺水者胸部有无起伏,判断是否有呼吸。若溺水者无反应且无正常呼吸(或仅有濒死叹息样呼吸),应立即启动急救程序。
 
(二)清理口鼻异物
 
在进行心肺复苏前,需清理溺水者口鼻内的泥沙、水草、呕吐物等异物,保持呼吸道通畅。可将溺水者头偏向一侧,用手指或纱布清除异物;若有条件,可使用吸引器吸出异物。对于意识不清的溺水者,不要盲目采用海姆立克法,以免加重损伤。
 
(三)心肺复苏(CPR)
 
1. 胸外按压:将溺水者仰卧在坚实的平面上,解开上衣,施救者双手交叠,手掌根部置于两乳头连线中点(胸骨下半部)。双臂伸直,垂直用力向下按压,按压深度至少5厘米,但不超过6厘米,按压频率为每分钟100 - 120次。每次按压后,让胸廓充分回弹,保证血液回流心脏。在整个按压过程中,尽量减少按压中断时间,中断时间不应超过10秒。
2. 开放气道与人工呼吸:采用仰头抬颌法开放气道,施救者一只手按压溺水者的前额,另一只手的食指和中指提起其下颌骨下方,使头部后仰,下颌向上抬起。开放气道后,进行人工呼吸,施救者用放在溺水者前额的手捏住其鼻翼,正常吸气后,用嘴严密包封住溺水者的嘴,缓慢吹气,持续约1秒,观察到胸廓隆起即可。然后松开捏鼻翼的手,让胸廓自然回缩,排出气体。每进行30次胸外按压,进行2次人工呼吸,如此反复进行。
 
(四)使用自动体外除颤器(AED)
 
如果现场有自动体外除颤器(AED),应尽快获取并使用。打开AED电源,按照语音提示操作,将电极片贴在溺水者裸露的胸部(一个电极片贴在右锁骨下方,另一个电极片贴在左侧乳头外侧)。AED自动分析心律,若建议电击,确认无人接触溺水者后,按下电击按钮。电击后,立即继续进行心肺复苏,直至急救人员到达或溺水者恢复自主呼吸和心跳。
 
 
三、预防溺水:从源头守护生命安全
 
- 加强安全教育:对儿童和青少年进行防溺水安全教育,告知其不要在无成人陪同的情况下私自下水游泳,远离危险水域。学校和社区可通过讲座、宣传视频等形式普及防溺水知识。
- 设置安全设施:在水域周边设置明显的警示标志和防护设施,如护栏、救生圈、救生杆等,并定期检查维护。游泳场所应配备专业救生员,严格遵守安全管理制度。
- 学习游泳技能:掌握游泳技能能有效降低溺水风险。建议在专业教练指导下学习游泳,同时学习水中自救和互救的方法。
 
溺水急救是一场与时间赛跑的生命救援。掌握科学的水上救援与复苏方法,既能在关键时刻挽救生命,也能让我们在面对意外时更加从容。同时,做好预防工作,从源头上减少溺水事件的发生,才是对生命最好的保护。

(远利飞 汝阳县人民医院 急诊医学科)


特别声明:本文内容由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投稿作者发布,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仅提供发布平台。如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删除!

相关文章

在线访客: 今日访问量:
昨日访问量: 总访问量:

栏目简介 | 联系我们 | 咨询建议

© 2025 河南广播电视台法治频道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40537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