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肾病并非罕见病症,它是一组涉及肾脏结构和功能异常疾病的统称,对孩子的身心健康有着深远影响。随着环境变化和生活方式的改变,儿童肾病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这使得家长深入了解儿童肾病的相关知识变得尤为重要。
一、儿童肾病的常见类型与症状
儿童肾病类型多样,原发性肾病较为常见,主要病变为肾小球基底膜通透性增高。其典型临床表现为大量蛋白尿、低蛋白血症、高胆固醇血症、全身明显凹陷性水肿及肾功能异常。单纯性肾病多见于2 - 7岁儿童,发病时水肿严重,用手指按压皮肤会陷下去一块,严重时胸腔和腹部会有积水,也会有鞘膜积液,阴囊也会出现水肿,且浮肿会反复出现。肾炎性肾病水肿相对较轻,不易被发现,多见于7岁以上儿童,孩子常伴有疲倦、没力气、进食减少等症状。
血尿也是儿童肾病的常见症状之一,可分为镜下血尿和肉眼血尿。镜下血尿在显微镜下可见每个高倍视野下的红细胞多于一个;肉眼血尿则是指尿液颜色和洗过肉的水相似,呈红色且不清澈,甚至会有血丝或血块。大部分慢性肾炎会出现血尿,但造成血尿的因素众多,肾炎只是其中之一。此外,若孩子尿液中出现细小且连接在一起、长时间不消失的泡沫,可能提示尿液中含有蛋白,需及时去医院检查。
二、儿童肾病的发病原因
儿童肾病的发生原因复杂多样。环境污染和重金属中毒等环境因素可能导致儿童肾病,长期暴露于污染环境中,空气中的有害物质和重金属如铅、汞等可能通过呼吸或食物链进入体内,对肾脏造成损害。遗传因素也不容忽视,如遗传性肾炎、婴儿型多囊肾等具有明显的家族遗传性,这些疾病通常由基因突变或染色体异常导致,使儿童出生时就面临肾脏功能受损的风险。
感染也是引发儿童肾病的常见因素,常见的病原体包括细菌、病毒和寄生虫等,它们可通过血液循环或淋巴系统到达肾脏,引发肾脏的炎症反应,导致肾脏功能受损,如急性链球菌感染后肾小球肾炎就与呼吸道感染密切相关。某些药物或毒物可能对肾脏产生毒性作用,由于儿童肾脏发育尚未完全,对药物的敏感性较高,更容易受到药物损害。免疫系统异常,如自身免疫性肾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结缔组织病,常伴有肾脏损害,其发生与免疫系统的异常反应有关,导致免疫复合物在肾脏沉积,进而引发肾脏损害。
三、儿童肾病的治疗方法
儿童肾病的治疗通常采用综合措施,包括休息、营养、维持水电介质平衡、预防感染及利尿消肿等。其中,激素疗法最为重要,常用的药物有强的松等。对于小儿肾病综合征,还可选择低分子肝素进行治疗,其具有服用方便、生物半衰期长等特点,且不会干扰凝血酶活性。低分子肝素用于肾病综合征的作用机制主要包括抗醛固酮及抗炎活性、提高滤过膜的屏障作用以减少尿蛋白排出、降低血浆黏度以改善高凝状态。
当小儿肾病发展到严重肾衰竭时,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透析治疗,如血液透析、腹膜透析,帮助清除体内代谢废物和多余水分。对于终末期肾病的小儿,肾移植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手段,可恢复肾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四、儿童肾病的日常护理与预防
在日常生活中,家长要做好儿童肾病的护理工作。患儿不宜劳累,要保证充足的睡眠,合理安排作息时间,避免剧烈运动,以免加重病情。饮食方面,要根据病情进行调整,一般需要低蛋白质饮食以减轻肾脏负担,同时选择优质蛋白如鸡蛋、牛奶等,限制钠及水分的摄入以消除水肿,在少尿期还需严格控制钾的摄入,避免食用高钾食物。由于儿童肾病患者免疫力较低,容易并发感染,因此需加强防护,注意个人卫生,避免到公共场所,及时增减衣物以防感冒,如有感染迹象应及时就医。
预防儿童肾病需注重多个方面。均衡饮食对预防儿童肾病较为重要,应限制蛋白质、盐分和水分的摄入,增加蔬菜、水果等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有助于提升儿童的免疫力。感染是诱发儿童肾病的重要因素之一,家长应密切关注孩子的健康状况,避免孩子接触传染病患者。某些药物可能对肾脏产生毒性作用,家长在使用药物时应仔细阅读药品说明书,并在医师指导下用药。定期体检可以及早发现潜在的肾脏疾病风险因素,建议家长每年至少带孩子进行一次全面健康检查,包括尿液分析和肾功能测试等。适当的运动可以增强儿童的免疫力,家长应鼓励孩子参加适度的体育活动,如游泳、慢跑等,同时保证充足的睡眠和良好的生活习惯也是提升免疫力的重要手段。
儿童肾病虽然对孩子的健康构成了威胁,但通过了解其常见类型、症状、发病原因、治疗方法以及日常护理和预防知识,家长可以更好地应对这一疾病,为孩子的健康保驾护航。
(聂曼杰 河南省儿童医院郑州儿童医院 检验科)